竹叶直解 竹叶单验方选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8-03
空闲时踏幽寻古,去拜谒中散大夫嵇康的墓地。
 
这座隐入涡阳县石弓山东北约3公里的嵇山之巅的墓地,依山为姓。上世纪70年代,山民在山顶处发现掘开,自西南而去东北,长约数米,现已空荡无物。由于多年疏于保护,经风雨腐蚀,荒凉不堪,风水尽断。遥想魏晋时期,阮籍、向秀、刘伶等品酒赏月,赋诗交友,纵歌打铁,嵇康时不时抚琴弹奏“广陵散”,那七个放荡不羁,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人遁隐竹林之下,借竹之高标,以清姿佐己之风流,过着真名士、自风流的不羁生活,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竹林玄学”,那是何等悠闲!
 
而今,那时嵇山的竹林不知道是何年何月遭何人砍伐了。
 
这里的竹林犹似中国文人的象征。他们这些文人一般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似乎又有所信仰,那就是既有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性格,又有翩翩君子之誉,而这些正是竹子所具备的形象和品格。所以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树立了完美的形象。
 
原生于山谷的竹子,摇曳生姿,婀娜挺秀,怡人心怀。久而久之,有性情的人,会广植于庭院,“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甚至就是一种点缀,“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再看吧,“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却又是青灯下伴读的知己了。
 
“筛月牵诗性,笼烟伴酒杯”,“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无论是山间石径,还是茅舍小桥流水边,一片竹子总会给人增添无限的诗情画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王维喜欢的人生境界,一人,一琴,一月,一竹林。他的境界与嵇康不同,同是竹林下,同在抚琴吟唱,一个独坐幽篁,一个邀友共饮,乐山乐水,心境迥异。
 
杨万里也喜独处,却是选择在寂静的夜晚:“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后面的那一轮明月,却也借着竹子说事,醉醺醺的样子。
 
苏轼对竹的情感更是直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代文豪,对竹如此抒发爱慕,让人想起那个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想起独爱菊的陶渊明,想起爱莲的周敦颐,都该是异曲同工的痴迷。
 
欧阳修眼里的竹子别有风韵:“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风秋雨的夜晚,竟成其一腔愁绪的感怀。
 
就连那位马上英雄关羽亦留诗曰:“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想必是触动了这位英雄的某根神经,吻合了他的某种心性,让他突发此想。
 
最爱竹子的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了。一生痴迷于养竹,画竹,终于品出了竹的神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人吟竹,画家画竹,中国竹画,竹的诗词,数不胜数。而且画竹必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论是婷婷秀竹,还是风中狂竹,都能給诗人和画家无限的情思和灵动。静的竹子是美的,动的竹子也是美的。李方膺爱画狂风中的墨竹,雄健恣肆,竹叶纷披,常言“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他在一幅《竹石轴》画中还写道:“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不知道李方膺大人懂不懂中医,看他眼里的竹子,还就是一剂解除疾苦的良药呢。
 
的确,竹子无论是竹笋、竹叶,均是中医里一味传统的药物,是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竹不是草,也不是树。它应该是药,是诗,是画,是灵魂;是五千年来文人雅士的情结,是鸿儒们心中的理想人生: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琴瑟丹青,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说不尽的竹韵悠悠。
 
中药袋一:竹叶直解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dd.)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随时可采,宜用鲜品。
【性能】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  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鲜品15~30克。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中药处方一:单验方选
1.尿道炎:鲜竹叶适量。将鲜竹叶洗净加水煎煮服用。可杀菌、消炎、止痒。每次1杯,连喝2次可愈。
(卓远主编.家庭食疗验方宝典 小妙方 大疗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6.)
 
2.口舌生疮:取竹叶卷心(叶卷而未张开的嫩竹叶)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治疗多发性口疮。也可取鲜竹叶15克,用沸水冲泡,放凉后饮用。适用于小便短赤涩痛,烦热口渴,口舌生疮者。
(水嵨昇著.名医评析单味草药巧治病.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5.)
 
3.疮疥:烧竹叶研为细末,以鸡子清调和。使用方法涂在患处。
(付桂梅,高锲言,李鸿选.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6.)
 
中药袋二:淡竹叶直解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华南各地。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切段,生用。
【性能】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  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6~9克。
 
中药处方二:单验方选
1.火眼痛:淡竹叶15克。加白糖,煮豆腐适量吃。
(许静静主编.百草良方.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06.)
 
2.淡竹叶茶:淡竹叶3克,绿茶3克,冰糖适量。可清心除热,利尿。将淡竹叶与绿茶同放容器中,以沸水沏开,加盖碗盖,焖3~5分钟,加少许冰糖,频频啜饮代茶。
(程小英,高溥超主编.时尚茶疗.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3.淡竹叶粥治疗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淡竹叶、粳米各25克,茵陈蒿5克。先将淡竹叶、茵陈蒿加水煎煮,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分次温服。可清热除烦,宁心安神。治疗小儿热病,症见发热口渴,烦扰不安,精神恍惚。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编委会编著.当代妙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2.)
 
中药袋三:竹茹直解
 
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 Bamusa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R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 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或淡竹 Phyllostachyninra var. henonis Stapf的茎的中间层。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刮去外层青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阴干。生用、炒用或姜汁炙用。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应用】  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胃热呕吐,妊娠恶阻;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鲜品15~30克。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中药处方三:单验方选
1.明矾竹茹枕:将竹茹1 000克捣烂成绒,与打碎的1 000克明矾拌和均匀,装入枕内,制成药枕。具有祛痰化浊、和胃降压的功效。适用于痰浊内蕴型高血压患者。
(周范林主编.自我降压 享乐人生:280种降压法.科学出版社,2004.01.)
 
2.大蒜竹茹粥:生姜2片,竹茹15克,南粳米50克,大蒜30克。用竹茹煎取浓汁,去渣后留100毫升左右,用南粳米、大蒜、生姜再加水400毫升煮成稠粥,待粥熟时加入竹茹汁,再煮沸即可。稍温服食。适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者。
(乙力编.葱姜蒜治百病.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09.)
 
3.竹茹山石汤主治妊娠剧吐:竹茹15~20克,淮山药20~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煎后酌情少量饮服。可和胃降逆,止呕安胎。
(刘建忠,徐汉主编.临床各科效方荟萃 产科病效方443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8.)
 
中药袋四:竹沥直解
 
来源同竹茹。系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性能】  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应用】  痰热咳喘;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用法用量】  内服 30~50克,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中药处方四:单验方选
1.慈竹沥膏治疗赤眼障翳:黄柏(去粗皮,研细末)不拘多少慈竹重段(去两头节)。将黄柏末满倾竹筒内。用砖对立,置竹于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沥出,收之。点眼,每日3~5次。
(王家忠主编.精选八百外用验方.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08.)
 
2.竹沥姜汁治中风不省人事、痰涎上雍:竹沥3克,生姜汁数滴。上二味和匀,用调羹频灌。
(金海豚第四医学工作室主编.生姜治百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03.)
 
3.竹沥梨膏:鲜梨100个,鲜竹叶100片,鲜芦根30根(根长6厘米),橘红10克,荸荠50个,竹沥30克。将鲜梨洗净,取汁;鲜竹叶洗净,煎汁;鲜芦根洗净,取汁。橘红煎汁;荸荠洗净,取汁,混合汁加竹沥,用小火浓缩即成。每日2次,每次l小匙(约20克),温开水送饮。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
(谢英彪主编.水果食疗法.金盾出版社,2002.05.)
 
中药袋五:天竺黄直解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主产于云南、广东、广四等地。秋冬二季采收。砍破竹杆,取出生用。
【性能】  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应用】  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研粉冲服,每次0.6~1克。
 
中药处方五:单验方选
1.大蒜天竺黄液治疗百日咳:大蒜120克,天竺黄9克,白糖60克。以大蒜捣汁,煎天竺黄,取煎出液,用白糖60克,溶化服下,日服3次,连服7天。
(李元秀编著.防癌抗癌:大蒜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06.)
 
2.小儿急惊风、黄疸:缠竹黄9~12克。水煎,频喂。可清热,健脾。
(王风岐,吴大真主编.峨眉神效验方.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08.)
 
3.癫痫:水牛角30克,天竺黄30克,丹参30克,郁金30克,茯神30克,菖蒲15克,麝香3克,冰片1.5克。各生研,野赤豆皮煎汤泛丸,竹叶汤送下。每次6克,食后服。可清热开窍,镇惊。主治膻中热郁,心神受蒙而致癫痫。
(张汤敏,孙仁平编著.癫痫治法新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8.)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