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益气之功 黄芪的利水之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2-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雷根平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用。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一直为临床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用。黄芪有3大功效:1.益气(固表、敛汗、固脱、补肺脾之气)之功,治疗气虚、气陷、气脱;便血崩漏。2.利水之功,治疗水肿。3.托疮之功效。治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黄芪的益气之功
 
  黄芪的益气之功人们很熟悉。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身体不仁。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治多种气虚证,用于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治疗中风后之半身不遂;张锡纯创有黄芪膏、清金益气汤治疗虚劳。国医大师邓铁涛以大剂量黄芪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黄芪用至120克。国医大师张志远治单纯性肥胖,制益气消脂饮:方用黄芪180克,并认为黄芪剂量应在150克~250克为宜,若少于60克,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黄芪配地龙治疗慢性肾炎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慢性肾炎以久病耗损精血,伤及肾气,络脉瘀滞为主要病机,立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用大剂量黄芪(30克~60克)与地龙(10克~15克)配伍,益气开瘀、利尿消肿、降低血压。认为在辨证的前提下,以两药为主,可收到浮肿消退、血压趋于正常、蛋白转阴的效果。
 
  黄芪配防风治劳淋
 
  淋证属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初发者多实证,复发者多虚证。尤其是反复发作、反复使用抗生素、临床仅表现尿频,会阴部感坠胀而无尿痛、尿急的劳淋患者,往往效果不好。此证多属久病体虚,中气下陷,谷气下流之证,当补中益气,兼以升提为治,方可取得好的疗效。黄芪配防风,王清任用于脱肛。用之治疗劳淋,效果亦非常好。若中下焦虚寒怕冷,应合并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
 
  黄芪、生地、芡实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
 
  膜性肾病属免疫性疾病。该病多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基本达成共识,为本虚标实,正虚脾肾受损是本,水湿、湿热等邪实是标。大量蛋白尿是膜性肾病发病及进展的关键,所以蛋白尿的治疗非常重要。大量蛋白尿我常常采用培、补、固三法治之,黄芪培土以升举,生地补肾以封藏,芡实固肾以防漏,标本兼治以解决本病的虚证病机的问题。黄芪用量60克~120克,生地15克~60克,芡实15克~45克。三药配伍,标本兼治,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效果良好。
 
  黄芪的利水之功
 
  黄芪益气,同时还有很好的利水之功。黄芪利水分单用和复方使用。
 
  单味黄芪治水肿
 
  单味黄芪治水肿受《冷庐医话》启发。清·陆以湉《冷庐医话》记载:“海宁许珊林观察链,精医理,官平度洲时。幕友杜某之戚王某,山阴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腿肿如椽,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因求观察诊之。令用生黄芪四两,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服至盏许,气喘稍平,即于一时间服尽,移时小便大通,溺器更易三次,肿亦稍消。”
 
  黄芪注射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成药,大剂使用,照样有利水消肿作用,也很安全。2012年5月,刘姓,男,80岁。以双下肢反复水肿1月入院。入院时神疲乏力,下肢软弱,纳差腰酸,小便短少,大便正常。B超提示:中量胸水,大量腹水。血浆白蛋白15.6克/升。中医诊断:水肿(脾肾气虚,水湿内停)。入院后即予扩容利尿抗凝,静注黄芪注射液30毫升,约1周,效差仍肿,胸腹积水。后改黄芪注射液100毫升,以糖液稀释后静滴,余方案未变。一周后下肢水肿全消,胸腹水亦全消失。
 
  此后用大剂生黄芪单味水煎治疗多种水肿,既安全,有效佳,遂创制独芪汤。方药组成:生黄芪100~250克。主治:益气利水。用于因气虚所致各种水肿,如特发性、肾源性、肝源性、心源性、内分泌源性水肿,均有良效。服用方法:单味生黄芪水煎服,日1剂。或取免煎颗粒剂,开水融化后冲服。
 
  复方使用黄芪治水肿
 
  黄芪复方治水肿,最早见于《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笔者用大剂量黄芪100~150克,与益母草90~120克配伍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显著。
 
  特发性水肿患者有5大特点:①水湿泛溢,表现为四肢末端胀满感。②气虚较重,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患者常卧床休息后水肿好转或消退,于下午或长时间站立运动后加重。③脾虚常见,表现为腹胀。④多有血瘀:特发性水肿发生常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多有月经延期、量少色淡,或经行不畅,或伴有明显腹痛、夹杂血块等症。⑤舌脉多支持气虚血瘀:舌质多淡胖,夹瘀者多黯,苔薄白,多腻,多为弦脉。
 
  从其临床特点看,这部分患者水湿泛溢为标,气虚、脾虚、血瘀为本,若拘泥于“发汗、利尿”之法,仅治其标,实难奏效。大剂量黄芪益气利水,益母草活血利水。两药重剂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利水之功,用于特发性水肿患者,及单侧肢体水肿者,效果良好。
 
  黄芪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时,也减少尿中泡沫。临床还观察到大剂量使用黄芪时,尿中泡沫的减少有时比尿蛋白降低要明显。
 
  笔者治疗肾性水肿之合并气虚证者,黄芪每在100克以上,甚至250克。用于特发性水肿,黄芪用100~150克,与益母草90~120克配伍疗效显著。黄芪不止益气,还能利水。黄芪利水是黄芪之最特长。其利水,不仅适用于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甲低之水肿、中风之病侧水肿,均可应用。
 
  典型病案
 
  肾病综合征水肿案
 
  患者张某,男,52岁,2016年05月03日以“颜面、双下肢水肿1周”为主诉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等病。刻下症:颜面、双下肢水肿,尿中大量泡沫,夜尿多,4次/夜,口干饮水多,无恶寒,大便正常。舌暗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中医诊断: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建议其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必要时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处方:黄芪100克,熟地30克,芡实30克,荆芥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土茯苓30克,佩兰15克,砂仁5克。水煎服,日1付。
 
  2016年05月31日复诊: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5373毫克;建议患者肾穿刺病理检查,患者拒绝。自诉4天前感冒,周身水肿减轻,小便仍有泡沫。处方:守上方加细辛15克,辛夷花6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1周后复诊:感冒已愈,水肿减轻,仍以初诊方加减治疗。
 
  2016年07月12日复诊:自诉水肿明显好转,小便泡沫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2140毫克。处方:黄芪100克,炒白术15克,荆芥15克,熟地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芡实45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苍术15克,白豆蔻5克,草果5克,浮萍草30克,连翘15克。嘱其避免感冒、劳累,坚持服用中药治疗。2016年12月10日查24尿蛋白定量140毫克。
 
  黄芪在临床使用极其广泛,在肾病治疗中有益气、利尿、减少尿泡沫作用。然剂量跨度相当大。笔者用于肾性水肿之合并气虚者,黄芪每每在100克以上,甚至250克;用于特发性水肿黄芪大剂量100~150克,与益母草90~120克配伍疗效显著。(雷根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Tag标签: 黄芪(1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