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属于中成药还是属于西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明确规定了中药注射液为中成药,这就要求使用该类药品时必须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运用。可是在临床上,中药注射液几乎都是以现代医学模式运用的,甚至大多数不懂中医的临床医生都在运用。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中药注射液背着“不良反应多”的黑锅。
曾有一位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的医生将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放在同一个容器内使用,导致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到底是青霉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还是清开灵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谁都说不清楚。
笔者认为,从中医理论来说,中药注射液不能成为一种“凡是医生都可以开”的药物。必须重新“定位”其性质、运用人群、适宜病人等,让大众和医务人员理性认识中药注射液,才能让中药注射液和医生与病人以及中药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造福人类。
首先,使用中药注射液的医生必须懂中医基本理论。不管是中药注射液,还是口服、外用类中成药,都必须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才能发挥较好的疗效,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凡是需要运用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医生必须通过规范的中医理论学习,达到相应的资质和标准,才能具备中药注射液处方权。建立中药注射液处方权审批制度,减少中药注射液的滥、乱用。
其次,普及“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诊疗用药原则。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显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注射剂占77.6%,该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这充分说明,肌注和静脉用药的风险比较高。
再次,严格审批中药注射液的生产,确保中药注射液质量安全可靠。其实,有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不是中药注射液本身问题,而是生产厂商问题。比如曾经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等。这种情况发生后,容易激发“一边倒”情绪去批评中药注射液,“迫于压力”,大多数中药注射液都被背上“不科学”的黑锅,悄悄地退出市场。
最后,建立公开、透明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说:“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远远不止这么多。报道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很多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发生的不良反应都不了了之。”
这就是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不完善惹的祸。在报与不报之间,基层医务人员挺难决策,有时连医生也没法确定发生的不良反应到底属于哪个药品反应。建立让医生能大胆“说错”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才能真正得到真实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数据,从而更系统研究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让中药注射液为人类健康服务,同时让中药注射液行业健康发展,得先从理性认识中药注射液做起。要真正达到理性认识中药注射液,安全运用中药注射液,不单是医患之间的事,更是整个医疗行业的事。(梅松政)
“我们应将中医和西医整合发展,共同评价脑病治疗的疗效。”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将观点转交至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论坛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现场。国内外400余名专家围绕“心脑血管病全时程一体化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研讨,认为应融合中西医诊疗脑病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切实推动脑病临床的发展与进步。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独有优势,在推动中医临床的发展中还应明确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确立临床疗效的公信度。国医大师张学文、新加坡Dr Simon Ting等专家还就心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后期康复、情绪管理等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理念、思路、技术、方法、成果及其他新进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交流。
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承办。
又讯 日前,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成立,产生由64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张允岭当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唐启盛等任副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