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供给侧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词汇。供给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简单地说,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GDP经济。
“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医药大有可为。”这成为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参会者们的共识,他们结合中医药行业发展特点,热议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医药行业通过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走出去,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推动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中医药创新注入活力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认为,中医药行业要勇于破除传统发展观念,大力倡导继承创新,在不断夯实中医药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产业配置,达到全面提升中医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最终目的。他建议,中医药行业在推动供给侧改革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创新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的直接参与,鼓励和激励中医药行业创新,提升创新意愿和创新成果转化率,为中医药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保障机制,在注重打造高端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的同时,全面加强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技术人员培养,为中医药事业的永续发展提供足量优质人才支撑。三是进一步整合中医药行业优势资源,通过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发展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打造中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和单位,为中医药产业不断稳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奠定基础。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创新’中,科技创新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医药行业同样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聚焦国家的重大需求——服务健康中国、改善民生福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表示,要通过中医药科技创新、细化研究说明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哪些优势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苏荣彪也认同,应通过加强创新驱动,加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目前,中医药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但仍有一些问题制约中医药发展,我们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新。” 苏荣彪认为,要把中医药创新提到更高层次,要把中医药创新机构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医药供给侧改革应完善中医药产业创新”,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阮诗玮说,要提高各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向朝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介绍,以针灸产业的发展为例,创新发展就是要针对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针灸治疗和保健需求,尽快实现针灸针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提高质量、扩大产量。
健康服务业迎来发展春天
在分组讨论时,不少参会者表示,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医药行业应当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勇于突破,充分认识到健康服务业在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内容,科学规划发展目标,统筹优质中医药资源,扶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医养融合,带动中药材种植、生产、中医医疗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新模式。
田兴军认为,当前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医改也正处于攻坚期,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再加之我们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领域的独特优势无可比拟,将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们比较注重‘需’方的需求,对‘供’方的需求考虑还不够。对于中医来讲,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海南近几年下大力气加强服务体系结构优化,注重治未病、养生保健产品的开发。” 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吴明说,海南立足于国际旅游岛,促进了旅游与中医药产业的结合。此外,海南的芳香药特色与养生旅游相结合,也赢得了高端客户的赞誉。2015年海南省政府将医疗健康产业列为全省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中医药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医药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对推动该省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样具有丰富旅游和养生资源的广西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5年8月,广西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十大健康养生基地,并将旅游与康疗养生融合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要发挥广西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观光、中医药养生、中医药体验等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勇介绍说,从实践成果看,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与旅游发展委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不仅扩大了中医药的服务范畴,而且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
“我们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着力打造了中医药特色街区、特色小镇。”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介绍,浙江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以产业发展推动事业进步,以需求带动全面发展。“从需求出发,我们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聚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等资源,在城市打造中医药一条街,在农村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徐伟伟介绍,这些探索都已初见成效,如杭州市建设的拱墅区桥西中医药一条街,又如磐安县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的“江南药镇”,计划3年内投入30~50亿元,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贸易、休闲、养生福地。
“要给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我们要更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升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如发展武夷山生态养生旅游等。”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中医处处长钱新春说。
打造品牌 带动中医药走出去
在经济转型中,“走出去”是重要一环,中医药进行了成效显著的探索,如加快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中捷中医中心被刘延东副总理赞誉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首个卫生合作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阿卫生论坛设立中医药专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中医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设立中医药分论坛,中医药进入国家级外交平台;甘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多个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诊疗中心;四川推动中医医院“走出去”,在中东欧国家设点开诊;海南着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示范区等。
“我们的优质中医师在捷克非常受欢迎,预约号都已经排到了半年以后。”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信心满满地说,中医药“走出去”前景广阔,中捷中医中心与以往建立单纯的中医诊所不同,这一首个政府间中医药合作项目将建设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整体向中东辐射的基地,涵盖范围广,且能够更深入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医保政策、法规等需要突破,需要双方共同推动。”郑锦说。
湖北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中医药机构,促进产业化发展。湖北是炎帝神农故里,医圣李时珍的家乡,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2018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以此为契机,湖北正在积极筹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通过召开中医药发展大会,组织中医药强省高峰论坛、国际李时珍学术研讨会和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李时珍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姚云说。
河南省南阳市作为张仲景故里,先后出台《张仲景医药发展创新工程纲要》、《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统筹全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还规划了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海王现代中医药健康园区,莲花湖、麒麟湖医养结合养老养生园区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为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拓宽发展空间。
“南阳野生艾草年总产量1.8亿吨,约占全国市场的70%。开发出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系列产品数百种,研发的传统艾条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洲,年销售额达数亿元。”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说。(向佳 周蔓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