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畏属于中药配伍禁忌范畴,其主要药物范 围来自于十九畏歌诀,但十九畏药物之间的关系历 代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汉代至 1911 年间 172 部方书文献,以及北齐至 1911 年间 90 部本草 文献有关十九畏药组之间关系的记载,分析探讨十 九畏药物间关系的衍化。其中方书文献中宋代 《活人事证方》是较早载有十九畏内容的医籍,本 草文献中有 37 本的记载涉及到十九畏药物间关系。 1 十九畏中药物记载 根据现存十九畏歌诀,十九畏共涉及 19 味药 物,10 组配伍禁忌药对: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 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 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 桂畏赤石脂。 这些药物最早被记载的年代可能提示了十九畏 形成年代的上限,其中硫磺、朴硝、石脂、狼毒、 巴豆、犀角、人参见载于 《神农本草经》 ,年代不 晚于东汉; 水银最早载于 《五十二病方》 ,年代不 晚于西汉; 根据 《中华本草》中记载,牵牛子、 密陀僧最早载于 《雷公炮炙论》 ,年代不晚于公元 五世纪的刘宋时期; 丁香、郁金、牙硝最早载于唐 代甄权的 《药性论》 ; 肉桂一名被正式收载于唐代 的 《新修本草》 ; 荆三棱作为药品名正式收录是在 唐代的 《本草拾遗》 ; 砒霜首载于唐代 《日华子本 草》 ; 乌头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至宋代 《宝庆 本草折衷》始将草乌分离开来,川乌、草乌皆最 早载于侯宁极 《药谱》 ; 五灵脂最早载于宋代的 《开宝本草》 。 由现有文献资料可知,十九畏中最晚被正式收 录的药物是五灵脂,时间在 《开宝本草》成书时 期的宋代 ( 公元 973—974 年) ,故推测十九畏的 形成可能不早于这个时期。 2 十九畏各药组关系分析 十九畏各药组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所涵盖的 意义范围并不局限于 “相畏”这一概念上,据历 代文献记载,除了有些以 “畏”作为描述药物间 关系外,其他还有以恶、反、忌、制来描述药物间 关系,这些描述皆与药物禁忌关系相关。 2. 1 十九畏的畏恶关系分析 《神农本草经》中所述七情相畏在陶弘景 《本 草经集注》中有详细解释,相畏属于 “有毒宜制” 的概念 [1 ]18 ,但是现今学界公认的十九畏之相畏则 包含了禁忌的含义。根据历代本草文献的记载,以 下药物明确记载了药物相畏关系。1) 硫磺 ( 石硫 磺) - 朴硝药组: 所载文献有北齐 《雷公药对》 ( 辑复本) ,明代 《本草纲目 》《本草原始》 《雷公 炮制药性解 》《炮制大法》 《本草征要》 《本草乘 雅半偈》 ,清代 《本草汇》 《得配本草》 《要药分 剂》 ,以及日本稻生宣义所著 《炮炙全书》 。《神农 本草经》载硫黄 “味酸,温” ,朴硝 “味苦寒” ,二者性味相反。南宋方书 《活人事证方 》 “十八反 歌”中有 “硫磺本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伶俜” 两句,其他文献记载的歌诀则为 “硫磺原是火之 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 ,“争”与 “俜”韵虽相近, 但细究其二者含义却各有偏重 , “伶俜”有残落、 凋零之意,偏于指代一方对另一方产生的制约作 用,而 “相争”则表现出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 对双方产生制约作用,说明一种情况下朴硝有破坏 或制约硫磺效应的作用,另一种情况下硫磺与朴硝 配伍会削减药效。2) 水银- 砒霜 ( 砒石) 药组: 所载文献有北齐 《雷公药对》 ( 辑复本) ,明代 《本草纲目 》《本草原始 》 《雷公炮制药性解》 《炮 制大法》 ,清代 《本草易读》 《本草从新》 《得配 本草 》《本草撮要》 ,以及 《炮炙全书》 。《神农本 草经》载水银 “味辛,寒” , 《日华子本草》载砒 霜性 “暖” ,二药性味相反,且同为有毒之品,两 者同用或可毒性剧增,实验研究亦显示,两者配伍 毒性成分共存,其毒性更强 [2 ] 。3) 丁香- 郁金药 组: 所载文献有明代 《本草纲目》 《药鉴》 《本草 原始 》 《炮制大法》 《本草征要》 《本草乘雅半 偈》 ,清代 《本草述 》《本草汇》 《本草择要纲目》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 《本草求真》 《本草述钩 元 》 《本草撮要》 ,以及 《炮炙全书》 。 《证类本 草》载丁香 “味辛,温” ,郁金 “味辛苦,寒” , 两者药性相反,同用或可相制约其性,如有报道称 二者配伍后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组分溶出减少 [3 ] 。 4) 朴硝- 京三棱 ( 三棱) 药组: 所载文献有明代 《本草纲目 》 《药鉴》 《本草原始》 ,清代 《本草 汇 》《本草择要纲目》 《得配本草》 《要药分剂》 , 以及 《炮炙全书 》 。《神农本草经》载朴硝 “味苦 寒,……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 《证类本草》 载京三棱 “味苦平,……主老癖癥瘕结块” ,二者 均有除癖逐积的功效,但实验显示,二者配伍则双 方的药效均降低 [4 ] 。5) 狼毒- 密陀僧药组: 所载文 献有北齐 《雷公药对》 ( 辑复本) ,明代 《本草纲 目 》 《本草原始》 《本草乘雅半偈》 ,清代 《得配 本草 》 《本草分经》 。 《神农本草经》载狼毒 “味 辛,平,……破积聚” , 《证类本草》载密陀僧 “味咸、辛,平……主久痢” ,两药一破一收,性 味同而功效反,实验研究亦表明,二者合用后药效 降低 [5 ] 。6) 人参- 五灵脂药组: 所载文献有北齐 《雷公药对》( 辑复本) ,明代 《本草蒙荃》 《本草 纲目 》《药鉴 》《本草真诠 》《本草原始》《炮制大 法 》《本草征要》 ,清代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得配本草 》 《本草求真》 《药性通考》 《本草撮 要 》 《本草易读》 《本经逢原》 ,以及 《炮炙全 书 》 。《本草化义》载五灵脂与人参 “同用损人” , 在流传的诸多版本的十九畏歌诀中 ,《珍珠囊补遗 药性赋》和 《药论》中的歌诀都以 “最怕”来描 述二者关系,强调二者不宜配伍。7) 川乌 ( 草 乌、附子、乌头、侧子、乌喙) - 犀角药组: 所载 文献有明代 《本草纲目》 《药鉴》 《炮制大法》 《神农本草经疏》 《本草征要》 ,清代 《本草汇》 《本草备要 》 《本草从新》 《得配本草》 《本草求 真 》 《要药分剂》 《本草撮要》 ,以及 《炮炙全 书 》 。 《神农本草经》载犀角 “味苦,寒” ,乌头 “味辛,温” ,二者性味相反,据药理实验研究显 示,川乌、草乌与水牛角 ( 犀角替代品) 配伍后 对镇 痛、抗 炎 及 一 些 免 疫 调 节 等 效 应 均 有 降 低 [6 -7 ] 。8) 官桂 ( 肉桂、桂皮) - 赤石脂 ( 石脂) 药组: 所载文献有明代 《本草纲目》 《药鉴》 《炮 制大法 》 《本草征要》 《本草乘雅半偈》 ,清代 《得配本草》 。9) 牵牛- 巴豆药组: 所载文献有明 代 《药鉴 》《雷公炮制药性解》 。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七情相恶属于药物配伍 禁忌一类 ,“勿用相恶、相反者” [1 ]18 ; 《本草经集 注》有云 : “相反为害,深于相恶,彼虽恶我,我 无忿心,……有以相制伏故也” [8 ]10 -11 ,虽也有合 用不宜之意,但合用增加毒性的程度弱于相反。根 据历代本草文献,明确载有 “相恶”关系的药组 有: 五灵脂- 人参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 《本草纲 目 》《炮制大法 》《本草征要》 《药品化义》 ,清代 《本草易读 》 《本草述》 《本草汇》 《本草择要纲 目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得配 本草 》《本草求真》 《要药分剂》 《本草述钩元》 《本草撮要》及日本 《炮炙全书》 ; 犀角- 乌头 ( 川 乌、草乌、附子、侧子、乌喙) 药组,所载文献 有明代 《本草纲目》 《炮制大法》 《神农本草经 疏 》《本草征要》 ,清代 《本草述 》《本草汇》《得 配本草 》《要药分剂 》 《本草述钩元》及日本 《炮 炙全书》 ; 巴豆- 牵牛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 《本草 纲目 》 《炮制大法》 ,清代 《得配本草》 ; 芒硝- 三 棱药组,所载文献仅清代 《本草易读》一部。 文献中记载十九畏药物有相畏关系的药组数量 较多,其相畏的涵义,诸家本草并未明确阐述究竟 是属于七情中的相畏还是有配伍禁忌意义上的相 畏。对比十九畏药组中有相畏、相恶关系的文献, 发现明清时期对于人参- 五灵脂与乌头 ( 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喙、侧子) - 犀角这两对药组 的描述皆是人参畏五灵脂,五灵脂恶人参; 乌头 ( 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喙、侧子) 畏犀 角,犀角恶乌头 ( 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 喙、侧子) ,可见相畏与相恶已经成为对举关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 : “彼所畏者,我必恶之; 我所恶者,彼亦畏我” [9 ] 。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十 九畏的相畏已经逐渐脱离了七情中相畏的意义,不 再与相杀互为对举关系,而与相恶成为对举关系, 共同代表配伍禁忌关系,上述本草文献的记载可以 印证此现象。 2. 2 十九畏与七情相反异同分析 《本草经集注》云 : “相反者,则彼我交仇, 必不宜合” [8 ]94 。现代研究认为,相反配伍具有 “增毒减效”的作用。南宋 《活人事证方》将十九 畏内容冠以 “十八反歌”进行记载,这可能是现 存较早将十九畏与相反联系在一起的记载。历代本 草文献大多记载了巴豆- 牵牛相反,除见辑复本 《雷公药对》 ,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如明代 《本 草蒙荃 》 《本草纲目》 《本草真诠》 《本草原始》 《本草乘雅半偈》 ,清代 《握灵本草》 《本草述钩 元 》 《本草分经》 《本草易读》 ,还有 《炮炙全 书》 。由此可见,巴豆- 牵牛这对药组在十九畏中有 可能属于配伍禁忌中的相反关系 。 《神农本草经》 载巴豆 “味辛,温” , 《本草经集注》载牵牛子 “味苦,寒” ,二者性味相反,且均为有毒之品, 实验研究发现,二者合用后泻下作用增强,而抗炎 和免疫作用减弱 [10 ] 。 其余药组也有零星记载,如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分经》记载石硫磺 ( 硫磺) - 朴硝 ( 芒硝) 相 反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了狼毒- 密陀僧、乌头- 犀 角、水银- 砒霜、丁香- 郁金、肉桂- 石脂相反。 2. 3 十九畏与相忌药对的分析 相忌在历代医籍文献的记载中多表示药食及食 物禁忌,相忌关系的药组有: 肉桂- 赤石脂,所载 文献有辑复本 《雷公药对》 ,元代 《饮食须知》 , 明代 《本草纲目》 《炮制大法》 ,清代 《本草汇》 《本草从新 》《本草求真 》 《要药分剂》 《本草述钩 元 》 《本草述》 《本草害利》 《本草撮要》 ,日本 《炮炙全书》 。肉桂- 赤石脂药组有相忌关系的记载 最多,其中元代贾铭所撰写的 《饮食须知》颇值 得注意,此书约成书于公元 1271—1368 年,是一 部有关食物禁忌的专著,这说明十九畏的内涵不仅 限于药物间的关系,还延伸至药食禁忌的领域,相 比较其他药组,肉桂- 赤石脂药组有配伍禁忌关系 的文献记载年代稍早,最迟在 1368 年 。 《新修本 草》载肉桂 “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 ,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脂 “味甘,平,主泄利,肠 癖脓血” ,二者功用一温通一收涩,药效一下行一 上行,相关动物实验显示,两者配伍后可有食欲不 振、蜷缩的表现 [11 ] 。另外,多数本草文献在记载 “桂忌石脂”的同时,还记载有 “忌生葱” ,更早 时期的本草甚至只记载了 “忌生葱”的内容,如 《本草经集注》中即有相关记载,汉唐间的方书诸 如 《肘后备急方》和 《小品方》在桂类药物的方 后注也有 “忌生葱”的记载; 陶弘景 《本草经集 注》中有 “桂得葱则软” [8 ]93 ,提示生葱可能对桂 类药物的药效有所影响。由此可推断,古代医家可 能最初只了解到桂类药物与生葱不宜同用,后来随 着医学实践的不断进步逐渐了解到桂类药物与石脂 也不宜同用,虽然何时将石脂和生葱同时列为与桂 类药物相忌的时间尚不可考,但从中可大致看到古 代医家从药食禁忌到药物禁忌在认识上的衍变。此 外尚有 《本草约言》记载人参- 五灵脂相忌 , 《本 经逢原》记载犀角- 乌附相忌。 3 十九畏与炮制的相关性 十九畏歌诀反映出配伍禁忌具有炮制相关的特 点。宋代 《活人事证方》卷首附有 “十八反歌” , 内容与现今通行的十九畏歌诀内容相近,后世流传 最广的是明代 《医经小学》记载的十九畏歌诀,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古今医统大全》 《药鉴》 《药论 》 《本草汇》中也有十九畏歌诀的记载,内 容与格式大体相同,只是遣词略有差异。这些歌诀 中,记载于 14 世纪之前的歌诀 ( 《活人事证方》 《医经小学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体例上均为 八句式,记载了 “大凡修合看逆顺炮爁炙爆/煿要 精微 ( 炮制辛勤要细微) ” ,说明十九畏的禁忌关 系包括了炮制相关特点,主要指出的是配伍禁忌中 适当的炮制非常重要。如 《本草述》中记载丁香, 有 “不可见火,畏郁金” [12 ] 置于 “修制”条下。 但记载于 16 世纪以后的十九畏歌诀中,有两首 ( 出自 1598 年 《药鉴》与 1911 年 《药论》 ) 为六 句式,相较于其他歌诀,无 “大凡修合看逆顺炮 爁炙爆/煿要精微 ( 炮制辛勤要细微) ” ,从中可推 测,明清两代更为强调十九畏药物的配伍关系,强 调炮制的比重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十九畏药物间的关系经过长时期的衍化,随着本草学的发展,对药物配伍禁忌关系的 认识逐渐深入,十九畏的相畏与七情相畏有所区 别,十九畏的相忌涉及药食禁忌关系,十九畏的相 反主要出现在明清的多部本草著作中,显示十九畏 的禁忌关系也更为复杂; 且诸多版本的歌诀提示十 九畏配伍禁忌尤其重视修合顺逆的炮制方法。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张泠杉 范欣生 黑峥峥 李梦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