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邓玉霞
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里的一则小故事。说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晏婴的丞相,聪明过人,能言善辩。他奉命出访楚国,楚王想借机设计羞辱,于是设宴欢迎。宴会正兴时,突然有几名武将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走过宴会厅,楚王一看,故意大声问被绑的是何人,武士们齐声答是齐国人,因偷盗被绑。楚王当众对晏婴说,是不是齐国人都爱偷盗呀?晏婴心知肚明,平静从容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子,口味甘甜;若是生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不是橘子,尽管它们的样子非常相像,但味道又酸又涩,变成枳子了。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有的人生长在齐国从来就不偷盗,可是一到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环境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吗?晏婴说完,宴席上一片沉默,楚王满脸通红,无言以对。
后来《喻世明言》中对“晏子使楚”这段历史故事进行了概括,出现了“南橘北枳”四个字,演变为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形容某种事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异化。
成语引入中医,牵出“道地药材”这个专用词语。什么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药材。中医治病很讲究道地药材的使用,一些病证,非道地药材达不到治疗效果。这是大自然赋予中药材的天性,也是中药材的神奇之处。
就如橘和枳,虽然都属芸香科柑橘亚属,但生长环境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性味和药效。橘,性味苦、辛、温,润肺生津,理气和胃,可作水果食用;枳,性辛温,味苦、酸,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因口感不好,只作中药应用。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要把此处的药材移植到彼处去生长,必然影响药材的品质。
大家都知道山东东阿的阿胶最好,为什么?因为山东东阿阿胶的整个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根据古代各种文献记载,山东东阿这儿的驴是吃狮耳山的上百种草药,喝狼溪河的水长大的。不仅此处的驴皮好,东阿阿胶的整个制作过程也是非常讲究的,杀驴的时间必须选择“冬至”,中医认为,冬至这天,是一年里面阴气最重的时候,此时驴皮滋阴养血补肾功能最好。事实上,东阿阿胶的确因为品质上乘,优于其他地方产的阿胶,成为道地药材。
贝母有很多,四川的贝母(川贝)和浙江的贝母(浙贝)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药效。川贝重在润肺,对肺燥咳嗽有较好的功效,浙贝重在清肺,治痰热蕴肺之咳嗽效果较好,川贝和浙贝都属道地药材,医生在开药方时一定会根据情况选用不同产地的贝母。
再如,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沁阳等地的怀牛膝(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是上好品质的牛膝,不同于其他产地的牛膝。而产于四川乐山、西昌等地的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产地不同,功效不同。
类似道地药材还有很多,如江苏的苍术,山西的黄芪,河南的地黄,吉林的人参,四川的黄连,云南的三七等。一个真正好的中医,非常关注药材的产地,甚至苛刻到非道地药材不用。
由“南橘北枳”引申出道地药材的概念更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成语以及中医药文化的理解。(邓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