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要切实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要回到群众当中去、回到村民当中去,服务群众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党建主阵地、育民大课堂,便民服务站、和谐新平台。”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在学校对口扶贫村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南蒲村党群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坚决落实“十六字”方针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贫文件精神,紧扣“精准”二字,充分发挥学校医疗、教育、人才等优势,立足定点扶贫村实际,整合资源,以党建扶贫为引领,产业扶贫为重点,新农村建设为支撑,健康扶贫为特色,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扶志扶智、乡村振兴等领域全面发力,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展示学校特色又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多元高效脱贫路径。
望闻问切 问需于民更精准
精准扶贫,要解决是谁贫、为什么贫、如何脱贫的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摸清南蒲村情况:“望”,分析全村存在困难、优势特长;“闻”,听取各方意见,把握工作动态;“问”,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精准识别;“切”,把脉诊断,分析病因。四诊合参,问需于民,更精准科学制定扶贫政策。
2016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响应国家新时期精准扶贫号召,开展对口帮扶。学校党委把扶贫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精准扶贫专题会议,制定南蒲村总体帮扶方案和年度帮扶计划,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校长王省良等学校领导每年多次到南蒲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入户慰问,指导督促南蒲村开展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工作。安排学校35个二级党委(党总支)与南蒲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全校干部职工经常性深入扶贫户中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年均到村调研慰问20余批次,入户慰问资金10万余元/年,5年来捐款到村资金近100万元。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选派3批次共7名优秀干部到南蒲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切实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指导员”的作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群众政策知晓度100%全覆盖;对接兜底和惠民政策,确保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切实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问题和“八有”要求。南蒲村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贫困学生15人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和免学费补助。南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04人,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纳保率达100%。2016年以来,12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除政府补助的资金外,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单位也筹措危房改造帮扶资金7万元,保障全体贫困户住房安全。
心主神明 党建引领聚合力
顶层设计好,决胜在基层。如何凝聚起脱贫攻坚不松劲的最大合力?中医讲,“心主神明,统领五脏”,广州中医药大学驻南蒲村工作队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夯实战斗堡垒,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
铸就一种精神。2019年,工作队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指导村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教育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初心与使命铸就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形成一套制度。规范实施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和“三会一课”等制度,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落实村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制度。多渠道察民情、听民意,认真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纠纷,完善村规民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做好村民工作。培育一支队伍。配合驻地党委,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实施“头雁工程”。把村里的8个党支部优化整合成2个,把年轻的优秀党员吸纳进支部,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战斗堡垒作用。搭建一个平台。村内流动党员较多,工作队根据实际,搭建党员微信群、“喜爱南蒲”公众号等信息交流和学习平台,并动员各方进行支部共建。每年发动社会力量、大学生深入南蒲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10多场次,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年均20多批次深入南蒲开展各种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青马工程”,遴选4位学生干部任“第一书记”助理。通过党建引领搭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建好一批阵地。按照“六有”标准建成村党总支和各支部党员活动阵地,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工作队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精准脱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南蒲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对症下药 产业脱贫促发展
摸清楚了南蒲村贫困现状,如何发挥南蒲村的优势与潜力,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是工作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深入调研与论证之后,扶贫的思路已然清晰:贫,贫在缺乏产业带动,难以实现稳定增收;要破解这个难题,就需对症下药,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种养产业,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近几年来,南蒲村整合土地800余亩,实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集中流转率达80%。通过参加区镇统筹项目、引入专业公司、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培育种养大户等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项目8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起“南蒲人家”种植基地,发展特色育苗与种植项目,打造本草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南蒲村蔬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成规模种植蔬菜;推进村内的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协调规划、项目用地、报批等相关事项,推动该项目尽快落地,带动南蒲经济;带动贫困户参加区统筹的清远鸡、小龙虾养殖项目;扶持贫困户家庭养殖清远鸡,向贫困户发放鸡苗2000余只,并发放饲料和疫苗,联系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和本村养殖大户,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本地特色品牌清远鸡养殖初具规模。
当地与专业公司、合作社或基地等经营主体合作,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大户带散户”等带贫益贫机制,目前,有劳动力贫困户均已参与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达6000多元,全村地租等年增收近100万元,同时吸纳村内劳动力就业,在村内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带动南蒲村经济发展。
思路有了、产业有了,有多少消费者能参与进来,直接关系到消费扶贫的实际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广泛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农副产品专业销售企业,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起稳定快捷的销售链,极大地提高了销售效率和效益。为了减少销售环节,节约贫困户的销售成本,驻村工作队搭建了“南蒲直通车”微信群、“喜爱南蒲”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并发动学校的教职工成批购买贫困户养殖的清远鸡和村里的瓜果等农副产品,实现农校对接,建立起“点对点”直通销售模式。近几年来,仅清远鸡就对口销售2000余只,为贫困户增收20多万元。
靶向治疗 健康扶贫有良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硬骨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大局。2016年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医疗资源方面的优势,把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针对南蒲村所在的区镇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力量薄弱的实际,着力构建学校与“市、区、镇、村”联动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在健康扶贫上“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定点帮扶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校地共建中医院、医联体、卫生站。学校与清远市、清新区中医院确立协同机制,校地共建,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辟产学研通道,全面提升帮扶地区的中医药诊疗水平;与镇卫生院成立医联体、指导建成80多平米的标准化村卫生站,并通过“走下来,送上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镇村医疗人才培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清新全区先心病治疗。共筹集社会资金超过27万元,为17位儿童患者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救助,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点亮患者“心灯”,解开患者家庭“心结”,为患者家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深入南蒲村开展经常性的义诊活动。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组织各附属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到清远市太平镇卫生院、南蒲村共开展20次大型义诊活动,共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发放药品共计7万多元,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惠,使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南蒲村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学校安排医学生志愿者为全村近200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201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2万多元,救助大病重病贫困户6户。在附属医院设立绿色通道,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学校大力支持南蒲村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为南蒲村筹措口罩等防疫物资,普及宣传防疫知识。
经过多年努力,南蒲村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已初步构建起来,健康扶贫成效突显,被省市区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获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专题报道《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构筑健康扶贫新体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扶贫走出新路子》登载在教育部网站上。
扶正固本 志智双扶增动力
既要精准扶贫,还要防止再次返贫,关键就在于要“扶正固本”,激发内生动力。广州中医药大学从教育脱贫、就业脱贫入手,增强群众底气、激发群众志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从“帮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校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鼓励并大力资助贫困学子,全村贫困户中,有大学本科毕业5人、专科2人、大学在读2人;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南蒲小学价值31万元的学习机,促成“时代基金会”“聚赢客”捐建多媒体艺术室、电子书法课堂,每年均向南蒲小学捐助适合小学生的图书,帮助改善南蒲教育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助教活动,每年开展送教、心理咨询辅导等活动。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多批次大学生志愿者到南蒲村开展社会调查、文化交流等社会实践服务,帮助提升南蒲村教育水平;组织当地小学师生80余人次到学校访学,拓宽小学生视野,树立远大志向,努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工作队教育和引导贫困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树立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性。对接各种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年均培训30余人次,提升就业技能。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种招聘会,多渠道为贫困户联系就业。在新农村建设、扶贫项目中优先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建立村公益岗位,安置7人就业。对稳定就业进行奖补,组织发放稳定就业奖补8万余元,鼓励引导贫困户劳动力依靠自身劳动实现高质量脱贫,目前,全村有劳动力贫困人口33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表里同治 脱贫振兴齐步走
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安全文明南蒲,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建设美丽南蒲。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目前,通过加大公共卫生设施、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美化净化力度,“三清三拆三整治”覆盖率达100%。13条自然村完成新农村建设,建成示范村3条、整洁村10条,并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户厕普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修建了农田灌溉水渠,投入80万元建成连通各村小组的村道“大德路”,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建设安全南蒲。全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已解决,实现集中供水,水质达标;实施“雪亮工程”,投入近20万元建成南蒲村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各自然村的主要路口全覆盖,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保障和谐、有序、平安环境。建设文明南蒲。村级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制度全面落实。建立了村规民约,村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完善,建成南蒲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经常性开展“传承好家风好文明”“五好家庭”“篮球赛”“文艺晚会”等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幸福感。建设幸福南蒲。建成5个文化室、7个篮球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和80平方米标准卫生站,电视网络信号全覆盖,供电正常,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学校投入自筹资金140万元,建成新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将原村党群服务中心置换为扶贫产业楼,产业楼为村集体年增收6万多元。优化党员群众办事环境的同时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今年,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正式落地南蒲村,该校规划占地面积300余亩,在校生规模将达5000余人。目前,已启动第一期项目建设,建成后,将能极大地改善南蒲村的教育条件,改善南蒲村的环境,带动南蒲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过近5年的不懈奋斗,南蒲村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人居环境有根本性改观,医疗教育条件明显改善。2019年,南蒲村44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1.7万余元,是2015年底的4倍多;南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9万元/年,比2015年底增长2.5倍。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级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风文明。2019年底,南蒲村贫困户全部高质量稳定脱贫,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广州中医药大学驻村工作队坚持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帮扶地实际,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运用中医智慧,走出了一条多元高效的脱贫路径。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希望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继续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南蒲。(贺晓龙 廖晓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