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种药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1-15
苏轼(1037—1101)在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因“讥刺先朝”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任宁远军节度副使。
 
苏轼到惠州后,为了实现衣食自给,便开荒种地,种蔬菜瓜果,基本解决了一家人“厨无烟”的困境。苏轼生性豁达,不以田间劳作为苦,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将体力劳动视为怡情养性的一种方式。他在《雨后行菜圃》一诗中写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这里的“菘”就是大白菜,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通利胃肠、宽胸除烦、解酒消食、下气等多种功效。
 
苏轼知医懂药,有《苏沈良方》传世。苏轼初到惠州时缺衣少食,生活凄苦,难免生病,所以自种药材以养生健体,种的多是无毒的、药食同源或滋补类药材如人参地黄枸杞等。苏轼曾高度赞扬地黄枸杞,他认为枸杞嫩叶、枸杞子均可食用,其根可煲汤,久服令人轻身延年。
 
人参生长于北方寒冷之地,有人据此认为苏轼不可能在惠州种人参。事实上,苏轼生活的年代,金人已开始取代辽国占据淮河和秦岭以北地方,南方已开始人工栽培人参。据气候专家竺可桢研究,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中国气候加剧转寒,苏轼生活的年代属于小冰川期,南方相当寒冷,天气“苦寒”,在气候上是适宜种人参的。人参的滋补作用无须赘言,苏轼在园圃栽培人参是很自然的事情,他曾赋诗《小圃五咏》,人参排在首位,诗中有“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之句。从诗中看,苏轼种的人参当是移植的根。
 
苏轼因官场倾轧被贬至惠州,对他本人而言是仕途上的不幸,但对文脉南传、药材推广等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山东 韦钦国)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