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7-05
熏香疗法应用于空气消毒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抗击疫病的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时期,其曾在广州和深圳的抗疫战场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今天,消毒物资、清洁消毒产品相对短缺,熏香疗法不失为一种安全、健康、有效的预防疫病的方法。
 
1 熏香疗法简介
本文介绍的熏香疗法指古籍中所述,应用芳香药物及与芳香药物混合制成的药粉或药丸,通过点燃焚烧产生的烟、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起效快、作用范围广,在历代疫病预防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熏香疗法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史
疫病在先秦时期的古籍中就有“疫”“役”“瘟”“温病”“疠”“戾气”等记载,指人或禽畜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2],危害严重,甚至造成“灭门”“灭村”的惨烈局面。据史料记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瘟疫是上天所降或鬼神作祟,因此有“天行”“鬼疰”“传尸”等称,认为香、火和烟是能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因此每逢节日或遇到疫灾时就会用烧火、焚香等方式祈求神灵保佑、除疫消灾[3]。佛教、道教等认为,天然香料吸收了天地精华与自然灵性,可以通过焚香、佩戴香囊及香汤沐浴清净身心、防治疾病[4]。天然香料即指返魂香、降香、檀香、白芷、沉香、木香、柏叶等芳香植物,其中大部分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
 
随着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提出了“邪气”“邪毒”“疫毒”“时气”“乖戾之气”“秽浊之气”等侵袭人体而致病,摒弃了神鬼之说。但焚烧及佩戴芳香药物仍用于防治疾病及养生保健,尤其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汉代《华佗神方》用焚烧安息香治疗牛疫,吸之即愈。晋代《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时长安及宫中大疫,弱水西国献香,烧之以辟疫气,宫中病者登日并瘥,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肘后备急方》首载焚烧以雄黄、雌黄为主药的芳香药物组成的丸散剂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以辟疫,此方法亦被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引用。宋·洪刍《香谱》中详细介绍了多种香药的产地、形状、气味、入药可治之病证。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降真香烧焚,大避邪气,屡验。”《遵生八笺》中有多种番国献香如月支香、鹰嘴香、百濯香、石叶香等,可焚之辟疫。《本草纲目》中多处记载,凡疫气流传,可取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硫黄、樟木等单味药物及多种香料药物于房内混合焚烧,进行空气消毒辟秽。罗浮山人《文堂集验方·泄泻》载“避瘟丹”,焚烧祛疫,端午除夕,宜多焚之。《本草纲目拾遗》中将白芷细辛、猪牙皂角、薄荷、冰片、干烟丝等制成鼻烟,时时嗅之以辟疫。
 
清·王孟英《随息居霍乱论》中载:“天时潮蒸,室中宜焚大黄、茵陈之类,亦可以解秽气,或以艾搓为绳点之亦佳。”陈杰在《回生集·内症门》载由大黄、茵陈、红枣组成的“辟瘟丹”,清晨烧之驱时症瘟气。刘奎《松峰说疫》除记载丁香、薰陆、木香等多种单味药焚烧辟瘟,还有多种香药组成的“避瘟方”,以及“苍降反魂香”(将药粉揉入艾叶内,绵纸卷筒,烧之,除秽祛疫)。至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说的提出和确立,温病的治疗方法逐渐完善,焚烧芳香药物辟秽解毒的方法也逐渐丰富和发展。
 
随着现代药理学、基础及临床医学的发展,熏香疗法逐渐有了实验依据及临床疗效证据支持,吕洋清[5]采用雄黄、苍术、升麻、降香、大黄、艾绒、冰片等20余味药自制避瘟药艾条,用于预防冬春季上呼吸道传染病10余年,该艾条具有抗细菌、病毒的作用,疗效可靠;SARS流行期间应用艾叶苍术、草留香等进行空气消毒[6];人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应用枫木树球、苍术、雄黄混合点火烟熏,或取苍术艾叶白芷、怪柳,或取葛蒲、辣萝、雄黄,共研末制成熏剂,每包1两,室内烟熏,在流感发病区连用3~4d,可有效预防传染[7,8]。刘彩凤等[9]用薄荷、浮萍、菖蒲、迷迭香,制成粉末或粗颗粒,置于透气性良好的包装内,随身佩戴可达驱蚊之效。赵良等[10]发现芳香植物释放的酯类、醇类、醛类、酮类、萜烯类等成分,不仅具有杀菌灭菌、抗毒吸毒、除秽辟疫等功效,还可以兴奋人体呼吸中枢,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及兴奋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分泌乙酰、酶、胆碱等生理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 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综观古籍记载及现代医学证据,可以看出,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3.1 辟秽解毒以净化消毒空气
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坐月门》中载妇人临产之前,要经常焚香使屋室洁净,说明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洁净室内空气,防止产妇临盆时感受秽浊邪气。《松峰说疫》记载“李子建杀鬼丸”,将香药揉入艾绒,遇瘟疫时点燃熏于病患房中;久无人居的居舍旅馆,湿邪积聚,容易侵人,焚“太苍公避瘟丹”,可避瘟。芳香药物可化浊气湿气,因此可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净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苍术、檀香等单用或复方烧熏,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5,11],而对人体无毒害作用[12],是一种健康有效的空气消毒替代品[13],同时还可以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使其分解,达到分解臭气的作用,以净化空气[14]。
 
3.2 驱虫灭害以切断传染源及传播媒介
古人认识到,某些疾病来源于动物,通过动物传播,如鼠、蚊、蝇等。乾隆年间《鼠死行》认识到鼠疫的发生及传播与鼠有关[15]。太平天国洪仁玕对卫生工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灭鼠、灭臭虫,以清洁环境、防止传染疾病[16]。清·刘奎《松峰说疫》记载:“凡瘟疫之流行,皆有秽恶之气……识观入瘟疫之乡,是处动有青蝇。”说明苍蝇是传播疫病的重要媒介。因此,用芳香药物烧烟以驱蚊虫等,可遏制疾病扩散,北宋《孙公谈圃》载:“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熏之。”《本草纲目·诸虫伤》及《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多种辟虫方,如用烟叶烧熏辟臭虫,蜈蚣萍晒干烧烟祛一切跳蚤壁虫等。《遵生八笺》载:“取蝙蝠倒挂晒干,和官桂、熏陆香烧之,避蚊。”《海药本草》记载:“迷迭香,味平,不治疾。烧之祛鬼气,合羌活为丸散,夜烧之,避蚊蚋。”《疡医大全》中以鳗鱼骨烧于室内,蚊化为水;用晚蚕沙、羊骨头、香木瓜或祛臭虫方等烧烟可使臭虫化水或变成空壳。驱蚊、灭蚊时常用艾草、苍术、葛蒲、苦楝子、柏子、木鳖子、雄黄等药单独或混合燃熏[17]。刘彩凤等[9]研究古籍发现,古人常燃烧药物释放气味以驱避蚊虫。
 
3.3 化湿醒脾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部环宇等[18]研究芳香性中药与五脏的关系,强调芳香性中药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香气可以通过脾胃的中焦枢纽作用以升降气机,且芳香药物多为辛温之品,药性燥烈,又因其入于脾,合脾喜燥恶湿之性,能化湿浊而醒脾胃,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芳香气味能刺激鼻腔黏膜,提高鼻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人体免疫力[9]。研究发现,艾烟冷凝物可提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功能,并呈现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9]。中药熏香剂挥发油可通过调节大鼠免疫器官、全血T细胞亚群及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水平,发挥预防环磷酞胺所致大鼠免疫低下及治疗环磷酞胺所致免疫低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20]。
 
3.4 开窍解郁以安神定志
《本草从新》载:“安息香……入心经……安神去祟……神昏则鬼邪侵之,烧烟、辟邪逐恶。”《本经逢原》言:“安息香乃外番入贡之物,香而不燥,窜而不烈。烧之去鬼来神,令人神清。服之辟邪除恶,令人条畅,能通心腹诸邪气,辟恶蛊毒,理霍乱。”《本草述钩元》载:“降真香,气味辛温。香中之清烈者也。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药品化义》提出“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透心气,能和合五脏”。芳香药物一者因其芳香之气轻清上行,辛温通达,可引药入经,开窍醒神。二者芳香之气辛温走窜,可调畅人体气机,疏肝理气,又可温通经脉,散瘀止痛。三者芳香药物又可入心而解郁助眠,安神定志,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志定神安则疫疠之气不易染。
 
3.5 香窜温通以托痘排毒止痒
本草纲目·痘疮》中以茶叶烧熏治疗痘疮作痒,以沉香同乳香、檀香烧烟,辟恶气,托痘。《儿科要略》中载:“痘证痒塌,用川椒、艾叶红枣(去核)、芫荽、茵陈、乳香、白芷梢、陈香橼、安息香各二钱,共为细末,作纸燃熏照,虽痒塌之痘,火到痒除;或用荆芥穗为末,撒纸上,卷成筒糊粘纸头,熏照痒处,略烧痒处亦佳。”仲景云:“疮痘欲出之间,宜烧苍术、猪甲二物……或烧乳香尤妙。盖荣卫得香,则运行甚速,可使疮毒易出……凡痘疮初出,即当禁戒房事,室中常烧辟秽香,令烟不绝;更多烧硬石,以水浇之。若有触犯,疮或色变,或作痒者,以茵陈熏法解之。”[21]说明焚烧香药不仅具有温里补虚、托痘止痒之功,香药的香窜之性也可加速及促进疮毒的排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条烟熏带状疱疹病灶局部对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22]。另外,熏灸疗法具有热辐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皮肤伤口愈合[23]。
 
3.6 改善基础状态以减轻疫病危害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艾烟浓度升高可使血小板聚集程度下降,血浆中胆固醇清除率升高[24]。艾烟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通过调节血脂代谢,促进病变处胆固醇外流,改善肝脏脂代谢功能,以达到改善微循环的效果[25,26]。熏香疗法对有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内科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础状态,防止疫病进一步造成多脏器损害具有一定意义。
 
4 用于不同疫病的熏香药物探讨
疫病分为“温疫”“寒疫”“湿疫”“燥疫”“风疫”“杂疫”等[27],故熏香疗法主要以清热、散寒、除湿、祛风、杀虫为法则,同时还可通过药物的芳香之力以通窍、醒神、健脾等,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因此香薰疗法以清热解毒、散寒除湿、醒脾化浊、祛风杀虫/驱虫、辟邪安神、通窍醒神、理气活血等药物为主。
 
4.1 清热解毒
常见药物有怪柳、羚羊角、黄连黄芩金银花等。现代研究表明,多数清热解毒药物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是中医治疗温热类疫病的主要药物[28]。
 
4.2 散寒除湿药
常见药物有羌活、独活、藁本等,是寒湿类疫病的主要药物。现代研究证明,羌活具有抑菌、抗病毒及真菌的作用[29]。
 
4.3 温里散寒药
常见药物有吴茱萸、川乌草乌、丁香等,主要用于寒疫。现代研究表明,丁香挥发油对产酸克雷伯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中丁香酚可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30,31]。
 
4.4 醒脾化浊药
常见药物有艾叶苍术藿香佩兰、厚朴、香薷、甘松、大黄等,可除四时秽浊之气,是中医治疗湿热类或寒湿类疫病的主要药物。实验证实,这类药物消毒杀菌效果不亚于甚至优于紫外线消毒、甲醛熏蒸等方法,尤其是在霉菌的杀灭方面[13,32,33]。艾条烟熏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29]。
 
4.5 燥湿祛风药
常见药物有白芷苦参细辛等。很多实验研究都显示这些药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3]。
 
4.6 辟邪杀虫/驱虫药
常见药物有雄黄、雌黄、朱砂、樟脑、冰片、阿魏、芜荑、皂角等。丁新侃[34]发现朱砂和雄黄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对防治恶性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4.7 通窍醒神药
常见药物有苏合香、安息香、龙脑香、降香、菖蒲、麝香、沉香等。现代研究表明,芳香药物可刺激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增加前额叶皮质血流量,从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且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如菖蒲挥发油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延长小鼠常压耐氧存活时间[35,36,37]。
 
4.8 理气活血
常见药物有檀香、降香、乳香、木香郁金当归、姜黄、鬼箭羽等。研究证明,芳香温通药物含有类似异丙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血流量的作用,如当归、姜黄等的有效成分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并具有抗菌、杀菌作用[38,39]。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及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型主要为寒湿、湿热、湿毒、疫毒为患及气营两燔、内闭外脱等,推荐通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4个经典方组成,功能为祛寒利湿、通利三焦、调和脾胃)。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以湿邪为主,夹杂寒邪、热邪、疫毒之邪,因此熏香疗法可选用芳香醒脾、化湿化浊、辟邪解毒之品辟邪化湿,联合醒脑开窍之品安神定志,根据体质易感性兼加温里散寒药或清热解毒药,也可以选用以下成方,见表1。
 
5 小结
熏香疗法不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隔离点、公共场所及居家环境的消毒,还有辅助治疗作用,更能满足普通人群的治未病需求及缓解群众的恐慌情绪。目前,单味芳香药物用于熏香治疗及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复方药物熏香治疗的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及相关作用机制仍有待探索和丰富,故熏香疗法的深入挖掘仍然十分必要。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望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