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胞霉素A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5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王建平 雷茂禄 李怀臣 窦建明 王春霞 聂天珑
单位:250021 济南,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王建平、富茂禄、李怀臣),检验科(窦建明、王春霞、聂天珑)
实验通过豚鼠哮喘模型,观察环胞霉素A(CsA)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对象与方法 健康豚鼠400~450 g,随机分为3组。(1)哮喘组10只,模型复制腹腔注射10%卵蛋白1 ml致敏豚鼠,2周后1%卵蛋白超声雾化20分钟诱喘;(2)CsA组10只,模型复制同上另用CsA(瑞士山德士药厂)5 mg/kg在诱喘前12小时腹腔注射;(3)对照组9只,用生理盐水按以上方法处理。各组诱喘后4小时用25%乌拉坦2.5 g/kg腹腔麻醉,开胸气管插管,分次注入生理盐水10 ml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总数及分类。灌毕心脏采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邦定公司药盒)与IL-5(伊利康公司药盒)浓度。另各取2只不做灌洗,诱喘后4小时直接制片,透射电镜(日立H-800)下观察气道上皮损伤与粘膜内嗜酸细胞浸润程度。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表示,用t检验比较各组结果。
结果 三组BALF中细胞学变化见表1,血清中sIL-2R、IL-5浓度见表2。
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豚鼠气道上皮细胞结构正常,粘膜内无嗜酸细胞浸润。哮喘组上皮细胞溶解,连接间隙增宽,纤毛脱落,并有嗜酸细胞浸润及颗粒脱失。CsA组细胞连接正常,纤毛脱落及嗜酸细胞浸润明显减轻。
表1 三组BALF中细胞学变化(±s)
组别 |
例数
(只) |
1×109/L |
细胞总数 |
嗜酸细胞 |
淋巴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巨噬细胞 |
对照组 |
7 |
5.7±0.9 |
0.6±0.1 |
1.0±0.3 |
0.3±0.1 |
2.4±0.8 |
哮喘组 |
8 |
7.6±0.6* |
2.2±0.2* |
1.5±0.4* |
0.6±0.1* |
3.2±0.5* |
CaA组 |
8 |
5.5±0.7△ |
1.3±0.3△ |
1.1±0.2 |
0.5±0.1 |
2.3±0.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哮喘组比较△P<0.01
表2 三组血清sIL-2R、IL-5-浓度比较(±s)
组别 |
例数
(只) |
sIL-2R(U/L) |
IL-5(ng/L) |
对照组 |
9 |
0.5±0.3 |
47±26 |
哮喘组 |
10 |
0.9±0.3* |
115±46* |
CsA组 |
10 |
0.6±0.3△ |
76±2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哮喘组比较△P<0.05 讨论 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T淋巴细胞活化和嗜酸细胞聚集则是气道炎症的特征性改变。活化的T淋巴细胞及释放的淋巴因子在哮喘的发病中起核心作用,而sIL-2R是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TL-5是嗜酸细胞聚集和激活的主要因子。激活的嗜酸细胞通过释放多种毒性蛋白及炎性介质造成气道上皮损伤和粘膜炎症。本组实验哮喘豚鼠BALF中多种炎性细胞大量聚集,血清中sIL-2R与IL-5浓度明显升高,提示体内T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释放IL-5增多。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粘膜炎症明显,部分嗜酸细胞被激活,分泌颗粒脱失。经CsA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嗜酸细胞、sIL-2R、IL-5降低更为显著,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粘膜炎症明显减轻。结果表明,CsA对哮喘的气道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推测其机理为CsA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进而抑制IL-5等淋巴因子的产生[1],阻断了气道内嗜酸细胞聚集和激活而起抗炎作用。此外,尚与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作用及淋巴因子的产生有关[2]。
参考文献
1 Kimura T, Kokubu F, Horikoshil S. Cyclosporin a inhibits interleukin 5 (IL-5) production from huma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Arerugi, 1994, 43:645-651.
2 Draberova L. Cyclosporin a inhibits rat mast cell activation. Eur J Immunol, 1991, 20:1469-1473.
(收稿:1997-10-06 修回:199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