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表达的研究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9年第9期第22卷 论著摘要
作者:金毅 徐永健 张珍祥
单位: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金毅、徐永健、张珍祥)
观察大鼠哮喘模型气道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变化,为探讨PK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实验资料。
材料与方法 (1)大鼠哮喘模型的建立:参照吕国平等[1]报道的方法,哮喘组大鼠每只腹腔内注射抗原液1 m1致敏,2周后用超声雾化喷雾1%鸡卵清蛋白(OVA)让大鼠吸入20分钟激发哮喘,对照组腹腔内注射0.9%生理盐水1 m1。(2)分组:SD雄性大鼠(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8只,体重15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正常对照组):喷雾生理盐水20分钟,每日1次,共2周。B组(即刻激发组):喷雾1% OVA让大鼠吸入20分钟激发哮喘。C组(哮喘发作1周组):喷雾1% OVA 20分钟,每日1次,共1周。D组(哮喘发作2周组):喷雾1% OVA 20分钟,每日1次,共2周。(3)组织标本制作:于实验的第14日(B组)、21日(C组)、28日(D组)经1% OVA喷雾20分钟激发后,按李荣等[2]方法测定肺功能,包括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A组于实验的第28日经0.9%生理盐水喷雾20分钟后测肺功能。随即经气管插管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学分类。开胸取右肺中叶及气管条10 mm,部分常规病埋切片,余部分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于链霉亲合素-生物素(SP)法。(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抗体选用美国Sigma公司兔抗PKC α、PKC β1(1∶10),生物素化单抗兔IgG(1∶10)酶标S-P(1∶100)。
计算机图像分析:采用MPIAS-500型分析仪测定大鼠气道上皮及平滑肌PKC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随机测定10个高倍视野后计算其均值,作为该切片的代表值。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经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其±s,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程度用直线相关法分析。
结果 (1)大鼠致敏激发后肺功能的改变见表1。(2)BALF细胞学分类见表2。(3)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HE染色可见细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性炎细胞,细支气管上皮变性,细胞脱落,粘膜及粘膜下以淋巴细胞、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我们选用抗PKC α、PKC β1两种同功酶的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结果发现,α同功酶主要分布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气道上皮(图1),与Larviee等[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与对照组相似,哮喘组(B、C、D组)α同功酶主要在气道上皮层表达(图2~4),但PKC表达明显增强。β1同功酶则主要在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气道平滑肌层表达(图5),与Donnelly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与对照组相似,哮喘组(B、C、D组)β1同功酶主要在气道平滑肌层表达(图6~8),但PKC表达明显增强。定量分析结果见表3。(4)肺功能改变与PKC表达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上皮PKC α表达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58,P<0.05),气道平滑肌PKC β1表达亦呈正相关(r=0.66,P<0.01)。
1 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少量表达免疫组化组 ×400
2 哮喘即刻激发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免疫组化 ×400
3哮喘发作1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免疫组化 ×400
4 哮2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上皮PKC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免疫组化 ×400
5 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少量表达 免疫组化 ×100
6 哮喘即刻激发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 PKC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免疫组化 ×100
7 哮喘发作1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免疫组化 ×100
8 哮喘发作2周组大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PKC 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免疫组化 ×100
表1 四组大鼠哮喘模型肺功能变化(±s)
组别 |
只数 |
潮气量(ml) |
气道阻力(cm H2O。s-1。ml-1) |
A组 |
7 |
2.66±0.56 |
0.8±0.3 |
B组 |
7 |
1.69±0.22▲ |
2.4±0.8* |
C组 |
7 |
1.21±0.41* |
2.7±0.8* |
D组 |
7 |
0.82±0.29* |
3.0±0.7* |
注:与A组比较▲P<0.05,*P<0.01
表2 四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分类(±s)
组别 |
只数 |
细胞分类 |
巨噬细胞 |
嗜酸细胞 |
淋巴细胞 |
A组 |
7 |
0.90±0.04 |
0.0460±0.0017 |
0.09±0.04 |
B组 |
7 |
0.70±0.06* |
0.1526±0.0376* |
0.14±0.04* |
C组 |
7 |
0.67±0.06* |
0.1685±0.0359* |
0.16±0.04* |
D组 |
7 |
0.69±0.06* |
0.1557±0.0225* |
0.16±0.06* |
注:与A组比较P<0.01
表3 各组蛋白激酶C表达量比较(A值,±s)
组别 |
只数 |
气道平滑肌(PKC β1) |
气道上皮(PKC α) |
A组 |
7 |
0.26±0.09 |
0.32±0.11 |
B组 |
7 |
0.99±0.24* |
0.80±0.16△ |
C组 |
7 |
1.32±0.22*▲ |
2.29±0.38*▲ |
D组 |
7 |
1.41±0.17*▲ |
2.51±0.41*▲ |
注: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0.01 讨论 PKC有10种同功酶,不同的同功酶可能有一定的功能特异性[5]。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多个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它活化后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促进气道粘液分泌,使气道平滑肌增生[6]。本组研究发现,哮喘组PK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激发的持续呈上升的趋势,并且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平滑肌PKC表达量亦升高。提示PKC参与了哮喘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的发病过程。
近年的研究表明,气道上皮细胞(EC)作为效应细胞合成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分泌粘液及表达粘附分子参与哮喘病理生理过程。Krunkosky等[7]发现抗原诱导的气道上皮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依赖于PKC的激活,而Kai等[8]发现,PKC活化参与气道上皮细胞分泌HMWG,说明气道上皮PKC激活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PKC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随气道阻力升高,气道上皮PKC表达量亦升高,呈正相关。本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PKC参与了哮喘气道阻力增高,气流受限的发病过程,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吕国平, 崔德健, 郭英江,等. 介绍一种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的实验方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5, 18: 377.
2 李荣, 张珍祥. 一氧化氮对实验性哮喘的作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7, 13: 201-202.
3 Larviee P, Lerine ST, Martinez A.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induces airway mucin release via activ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evidence for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to membranes.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1994, 11: 199-205.
4 Donnelly R, Yang K, Omary MB. Expression of multiple isoenzymes of protein kinase C in airway smooth muscle.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1995, 13: 253-256.
5 Otte AP, Moon RT. Protein kinase C isozymes have distinct roles in neural induction and competence in xenopus. Cell, 1992, 68: 1021-1029.
6 徐永健, 张珍祥. 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国外医学呼吸分册, 1996, 16: 67-70.
7 Krunkosky TM, Fischer BM, Alkey BJ.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alpha)-induced ICAM-1 surface expression in airway epithellial cells in vitro: possible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 Ann Ny Acad Sci, 1996, 31: 796: 30-37.
8 Kai H, Yoshitake Ki, Isohama Y. Inv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 C in mucus secretion by hamster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in cuture. Am J Physiol, 1994, 267: 526-530.
收稿:1998-12-11
修回:199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