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初步分析

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初步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33卷第4期

孙琦巍 李书云 刘学彦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幽门螺杆菌

  近来有报道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iumpylori,Hp)感染有关[1,2],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对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Hp的检测,并与同期来院体检的32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了观察比较,报道如下。

  一、病例和方法

  病例:经皮肤科医师临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男33例,女35例;年龄(33.2±8.2)岁,病程4个月至2年。其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者16例。检查时皮肤上均有风团存在。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3.3±7.6)岁,均为正常志愿者。

  方法:采用日本产Olympus30型胃镜,检查前1d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检查当天禁食早餐。行胃镜检查时皮肤均有风团存在,先观察胃粘膜的形态,是否出现风团和水肿等损害,再取胃窦部粘膜活检,作组织病理检查,并作Giemsa染色测Hp。

  二、结果

  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58例(85.3%)出现胃粘膜风团(胃粘膜呈境界较清楚的隆起性风团)和(或)水肿(胃粘膜呈鲜红色或苍白色,较周围折光性强,中心部隆起,边缘不明的为局限性水肿)和(或)红斑(胃粘膜呈鲜红色改变、压之退色)。有组织病理改变的56例(82.4%),主要为非特异性改变:胃粘膜水肿,上皮细胞肿胀,浆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为主。检测出Hp59例(86.8%),16例有胃肠道症状者均检测出Hp(100%),52例无胃肠道症状者43例检测出Hp(82.7%),经卡方检验,χ2=3.19,P>0.05。对照组32例,均未出现胃粘膜风团和水肿,有组织病理改变者15例(46.9%),均为非特异性改变,14例检测出Hp(43.8%)。68例荨麻疹患者与32例对照组间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率及Hp检出率比较,χ2分别为13.46和20.42,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三、讨论

  王建华等[3]曾观察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胃粘膜标本,发现其主要组织学改变为非特异性炎症。本文所检患者与上述改变基本相符。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Hp检测和分析,我们对10例患者进行抗Hp正规治疗(果胶铋120mg,甲硝唑400mg,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用2周),能明显减轻或消除胃部症状,荨麻疹消失。1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未见风团、水肿,Hp检测阴性。随访1年,其中1例出现荨麻疹,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时,胃粘膜未见受累,Hp检测阳性,经抗Hp治疗后,荨麻疹、胃部不适症状消失。对慢性荨麻疹久治不愈者,必须寻找致病的慢性病灶,若伴有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及反复急性胃炎发作者,宜询问家庭成员胃病史,以排除Hp感染的可能性,这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孙琦巍(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李书云(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刘学彦(461000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顾富祥,孙火宝,水从龙,等.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13-14.

  [2]李晓明.幽门螺杆菌与荨麻疹的关系探讨.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376.

  [3]王建华,孙曾拯,张锦章,等.慢性荨麻疹胃粘膜的病理变化研究:光镜和电镜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16:6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焦点新闻
·福建沿海地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膜基因的克隆和
·卵巢癌独特型抗体疫苗接种小鼠的免疫应答
·聚合酶链反应酶谱分型检测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反义RNA抑制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冠心病
·10947 份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调查分析
·血平板应用于婴幼儿腹泻粪便普通培养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