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颈椎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年第5期第7卷 临床论著

作者:韦贵康 韦 坚 黄 荣 方素萍 周宾宾 戴七一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关键词:手法;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

  摘要 了解手法机制及探讨颈曲对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有颈曲改变的颈椎病110例,依据颈曲与骨质增生关系,从X线上将颈椎分为Ⅰ度(平衡态)、Ⅱ度(代偿态)、Ⅲ度(失衡态),对照观察治疗前后X线颈曲变化,统计分析颈椎退变状态与颈曲改善关系。结果:手法总有效率99例(90%),颈曲有不同程度改善58例(占71.04%),具中Ⅰ度(平衡态)改善程度最高。结论:颈曲异变在颈椎病发病过程中起选择性加速或减慢作用。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1.5;R2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05(1999)05-0013-03

A Clinic Research of Manipulation on Cerv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i Guikang,Wei Jian,Huang Rong,et al

Guangxi College of TCM,530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mechanism of manipulation and remedial value of cervical curvature.Method:110 patients with Cerviacl Spondylosis with abnormal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adoptted.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of cervical curvical curvature and osteophyte,the cervical films wre devided into degree Ⅰ (Balance state),degree Ⅱ (Compensation state) and degree Ⅲ (Unbalance state).The cervical curvature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amount of degenarative cervical vertebra and recovery of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satisfatory in 99 cases (90%) 58 cases (71.04%) obtained different improvement in cervical curvature.Degree Ⅰ group got best recovery.Conclusion:Abnormality of cervical curvature probably plays the alterna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The reconstruction of cervical curvature has the significant valu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KEY WORDS Manipul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curvature

  随着现代影像学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对原有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更趋向于科学选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注意到颈椎生理曲度的治疗价值。[1]为了进一步了解手法机制及探讨颈椎生理曲度(以下简称颈曲)对治疗的价值,我们自1996年以来运用手法治疗110例颈椎病,并着重对比观察X线颈曲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按现代五型标准分型。[2]选择临床确诊有颈曲改变的颈椎病110例,其中颈型10例,神经根型35例,椎动脉型27例,脊髓型8例,交感神经型30例;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2岁,平均48.3岁。初次就诊者73例,反复发病者37例;病史最短2月,最长8年,平均1.4年;主要症状:颈、肩、背疼痛110例,颈活动受限86例,一侧肢体麻木48例,头晕、头痛30例,恶心或呕吐18例,血压异常15例,视力障碍13例,心慌心跳22例,手或足痿软7例,其它症状20例。主要体征:多有颈椎棘突旁明显压痛或不同程度偏歪,臂丛牵拉试验或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39例,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25例,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15例,大小鱼际肌萎缩3例,上肢肌力弱5例,下肢肌力弱4例。X线表现:110例颈椎病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线变直81例(占73.64%),其余反弓或加深29例(占26.4%),另有双突双边征 41例,椎体骨质增生34例,前、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8例,椎间隙狭窄41例,齿状突偏移35例。

  2 观察指标 颈椎生理曲线测量方法根据Borden氏测量,其正常值1.2±0.5cm,[3]分型测量患者就诊时与治疗后颈曲变化。将颈椎退变状态分为如下三态:Ⅰ度(平衡态)仅有颈曲异常,无骨质增生及椎间隙狭窄33例,Ⅱ度(代偿态)颈曲异常,轻度骨质增生或(和)椎间隙狭窄53例,Ⅲ度(失衡态)颈曲异常,骨质增生程度明显、相邻骨赘融合、骨桥形成、椎间隙狭窄、椎体变形24例。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法治疗。

  1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先揉按颈椎两侧,而后点按捏拿阿是穴,放松局部肌肉。

  2 颈椎复位手法 依据病变颈椎部位不同采取相应手法。

  Ⅰ法:单旋转复位法:多用于上颈段,以颈1横突偏右为例,患者取矮坐位,颈部前屈35°,左偏35°,右侧旋转45°,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横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右侧头枕部或颞部,右手扶持左面部,在右手向右上方旋的瞬间,左手拇指将横突轻推向患者左侧,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

  Ⅱ法:角度复位法,多用于中颈段。以颈4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以颈4为中心左侧屈30°,此时,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

  Ⅲ法:侧旋提推法,多用于下颈段。以颈6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部稍前屈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右手拇指触及颈6棘突右侧并固定之,左手扶持患者下颌,使头转向左侧45°,此时左手向上轻提牵,同时,右手拇指迅速用向左轻推,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

  3 上提头部,牵引颈椎,左右旋转头部多次。最后左右提抖肩部,揉按上肢。

  手法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如仍有不适,可在1周休息后继续。

  治疗结果

  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3月未见复发,显效:原有颈、肩背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症状消失,仅在某些诱因下发作,颈、肢体功能改善;好转:原有症状体征程度较前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疗效统计 本组110例,其中治愈31例(28.18%),显效57例(51.82%),好转11例(10%),无效11例(10%)。治疗后颈椎生理曲线不同程度改善58例,占原颈曲异常者71.04%。根据颈椎退变状态,分析颈曲值较前恢复情况,结果示Ⅰ度(平衡态)颈曲改善程度最高,颈曲改善率53.7%,详见表1。

表1 颈椎退变状态与颈曲改善关系

颈椎 退变状态 病例(%) 颈曲改善例数(%)
Ⅰ度 33(30) 24(72.73)
Ⅱ度 53(48.18) 25(47.17)
Ⅲ度 24(21.82) 9(37.5)
合计 110(100) 58(53.7)

  讨论

  1 关于颈曲变化的认识 正常颈曲是一条平滑的弧形。它的异常改变在颈椎病诊断中有一定意义。随着颈椎病研究的探入,对它的机制认识愈合混淆,但一般认为因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咽部感染等原因破坏颈部肌肉、肌腱、韧带协调,减弱肌力,导致或加速椎间盘退变,[4]即由动力性失衡至静力性失衡,最终颈椎整体失衡过程,而颈曲的异常改变则在这一过程起通道作用。它可能加速或延缓颈椎病的形成。本组病例中颈曲变直、反弓或加深占73.64%,且随着症状改善大部分颈曲有不同程度恢复,说明颈曲变化与颈椎病有着一定关系。然而颈曲变化概念与颈椎病概念并不存在相属性。颈曲变化既有可能是颈椎整体失衡表现,也有可能是其动力性失衡X线征象。这就可以解释在排除投照因素外,颈曲变化并不产生临床症状。

  2 颈曲变化与骨质增生关系 从表1可知,随着骨质增生加重,颈曲恢复愈加困难。颈曲的改变,是由于维持颈椎稳定的各种因素失衡后通过结构调整来代偿,[5]但若不良应力依旧存在,再度诱发颈椎失衡,超载应力可能刺激椎体增生骨赘,通过改变椎体应力分布以保持颈椎内外平衡。此时骨赘与变化颈曲共同参与维持颈椎退变状态下力学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使其完成正常承重和传递功能,增加了颈曲恢复的难度。因而从这种意义上,骨质增生和单纯颈曲变化可以看为颈椎骨性退变和非骨性退变的不同阶段。在治疗上前者除了恢复颈曲弧度外,还需配合药物、理疗或针灸等方法,消除骨赘刺激炎症。

  3 颈曲的治疗价值 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手法可以解除颈肌痉挛, 调整颈椎的机械性紊乱,促进炎症的吸收,重整错位的结构,有利于颈曲正常弧度的恢复。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编号:95A2515

  作者简介:韦贵康,(1939-),男(汉族),广西南宁,教授,博士导师。

  参考文献

  [1] 陈禾丽,苏先基,吴望一,等.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医用生物力学,1994,9(5):11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3] 叶发刚,陈伯华,周秉文.退变性颈椎失稳的X线观察及诊断.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65

  [4] Miyamotos.Yonenobu,Onok.Experi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mouse.Spine,1991,16:495

  [5] 张光,韩邕.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12(3):172

收稿日期:1999-03-0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松肩汤治疗颈椎病300例
焦点新闻
·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
·颈椎手术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颈椎病患者应保持什么样的睡眠体位?
·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分析
·活血通下汤治疗骨折患者便秘
·脊髓损伤病人的便秘
·脊髓型颈椎病与性功能障碍
·失血、内毒素所致的MODS大鼠胃肠道激素的变化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