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 vs 消费,此消彼长:消费热浪正悄然酝酿
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尽管城市的消费增长在放缓,但农村消费还在增长之中;许多消费计划不是被取消了,只是被推迟而已。从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这只是短期出现的损失,非典后的消费总的势头不会减弱——此消彼长:消费热浪正悄然酝酿
突然袭来的非典,给正在高速前进的中国经济列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最近在“非典与亚洲经济"研讨会上发言说,现在受到非典的影响,中国城市的消费增长已经放缓了,但农村的消费还处在增长之中;尽管人们的很多消费需求受非典疫情影响没有进行,但其中的很多消费计划不是被取消了,只是推迟而已,因此从诸多方面考虑,尽管中国受非典疫情影响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的损失,但中国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摩根斯坦利的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在国际旅游、餐饮、娱乐、啤酒等行业上受到的冲击较大,除去一定的滞后效应后,到9月份,外资的投资情况应该恢复正常,等到经济完全摆脱非典的影响后,应该出现强劲的增长。UT斯达康总裁吴鹰表示,在非典疫情中,电信行业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反而为减少直接接触更多地采用通讯手段交流,电信业务量有所增长。在海外市场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些电信股的股价都有所上扬。
服务行业暂受冲击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 ,但比今年一季度9.2%的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餐饮市场受到严重打击,4月份餐饮业销售同比仅增长2.1%,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月减少12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13个百分点,其中有14个省(区、市)出现负增长。大型百货商场也受到严重冲击,据估计,销售额同比减少60%—90%。
我们来仔细看看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北京市,其第三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最近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比例在60%以上,此次受非典影响的约占全行业的1/3。初步测算,4月份,运输、旅游、旅馆、商业餐饮、娱乐服务等几个行业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减少约4.5亿元,影响当月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
非典疫情重创北京旅游业。4月份增加值约损失4.4亿元,原本“黄金”的“五一”今年却“颗粒无收”。4月与去年同期比,北京接待海外游客人次下降59.9%;北京涉外饭店接待国内游客下降21.4%;当月旅游外汇收入损失1.9亿美元,约为人民币15.7亿元。北京主要旅游景点游客明显减少,其中20家主要旅游景点统计,国内外游客人次下降51.7%,营业收入下降49.6%。
初步测算,4月份非典使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损失17亿元,比前3个月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非典对北京商业冲击主要集中于餐饮业和大型百货商场,对运输业影响集中于客运业。非典疫情造成北京餐饮业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情况,4月实现零售额8.3亿元,比3月份减少零售额2.8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4%,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回落近40个百分点。疫情严重冲击大型百货商店,西单商场等19家百货商店的同比零售额下降17.6%,其中王府井百货大楼日客流量从20万人锐减到7000人,日销售量从200万元降到四五十万元。北京市民生活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也日见明显,4月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01.3元,同比增长3.4%,增幅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非典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将在五六月份达到高峰。
从全国交通运输业所受到的冲击来看,进入4月份以来,客货增速同时出现下滑,其中旅客运输量的下降较货运更加明显。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尤其是高校禁止学生离校及各旅行社组团受阻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客运量仍将有所下降,对货物运输的影响也将随之显现。据悉,4月当月完成客运量12.18亿人,同比下降6.9%,使全社会客运量1—4月累计增幅比一季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铁路4月份完成客运量0.71亿人,同比下降14.7%;公路当月完成客运量11.28亿人,同比下降6.2%;民航当月完成客运量0.06亿人,下降25.7%,进入5月份以来,航班班次继续减少,客运量持续下降。
进入4月以来,中国出口也感受到了“非典”带来的压力。往年被挤破门槛的春季广交会,今年却不如往常,出口订单明显减少,成交额仅为44.2亿美元。这与去年春季广交会到会客商逾12万人和成交额168亿美元相比,下滑幅度显而易见。另据杭州市有关部门反映,4月份的招商引资签约工作实际上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他们预测“非典”至少将影响该市贸易出口5亿美元以上,相应影响GDP增长约0.5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乘势而上
大家在减少出门的同时,更多的是依靠电话和网络交流,从而带动了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的增长,并激发了家用轿车的消费。4月份,光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产量同比增长了97.5%和95.7%,移动电话机的产量增长了46.9%,轿车产量增长了83.6%。
对于汽车制造业,非典反而刺激了消费。因为乘坐地铁、公交车甚至出租车,都具有不可确定的风险性,所以,好多家庭把购车计划提前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在北京,4月份共销售汽车3.4万辆,比3月份增长21.4%,比去年同月增长12.1%;新车销售尤其看好,4月份共销售新车2.3万辆,同比增长1.7%,今年以来新车销售首次超过去年同期数。虽然汽车交易市场的顾客有所减少,但汽车交易的成交率却一路攀升——现在大家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汽车的性能,到车市来就是直接买车了,一般都是“速战速决”!“五一”以后持续“高烧”的北京车市也没有因实施“临时牌照”而降温,汽车销售依然火爆,车市内客流量也迅速回升。北方汽车交易市场5月1日至9日共销售汽车822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购车者百分之百为“个人”;仅5月9日一天,车市就接待顾客1400多人,客流量是“五一”期间的几倍。与买车者的速战速决相比,汽车租赁业发生的变化是,租车人租赁车的时间因为非典明显增长。一位汽车租赁公司经理说,他们公司的1300多辆车,除了几部刚从修理厂出来以外,其余的全部租了出去。其中50%的租期超过一个月,30%—40%的租期为一个月左右。
在百货、服装等商店相对冷清的时候,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是正常消费,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并没受太大的影响。在家乐福、天客隆等超市门口,提着米、油、牛奶、方便面等食品的顾客络绎不绝。“消毒家电"销售热,而此时不少家电厂商纷纷借势打起了非典牌。据北京国美电器公司销售人员介绍,近期用户急需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消毒柜、具有制氧杀毒功能的氧吧空调、具有高温灭菌功能的滚筒洗衣机、保健双动力洗衣机、微波炉、消毒洗碗柜以及小型冰箱等。在购物方式上,消费者基本上直接冲着要购买的商品柜台而去,买完之后匆匆离去——售货员都把这种最近才流行起来的购物方式称为“目标购物"。
非典时期体育消费异常繁荣。因为最终战胜非典,还是靠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体育用品消费这些日子成了一枝独秀。“整个商城卖羽毛球拍的家家都好,整个商城一天能卖掉上千副羽毛球拍。”太原市国体商城的负责人介绍说,不光羽毛球拍,其他如网球拍、小孩的滑板车、旱冰鞋也热销,有的滑板车都卖得没货了。
除了一直以电话订购作为专门销售方式的公司外,在这段时间里,北京很多商家都开通了电话购物热线。北京规模较大的苏宁电器和大中电器城,都把电话购物、送货上门当成了眼下销售的主渠道。据苏宁电器负责人介绍,自从4月26日开通电话购物以来,每天可卖出100多件家电,销售额最多的一天达到50多万元。此外,北京一些餐厅也积极开展外卖和送货上门服务,有的还推出了代客购物服务,顾客需要日常生活用品可由送货人员顺便代购,送货上门时再按商场超市收银小票结算很受顾客欢迎银行信用卡申请人数激增。工行牡丹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仅5月1日至5日的5天时间里,牡丹卡中心就接待了前来办理领卡、换卡、重置密码、代发工资等业务的客户2000余人次,日均网上申请办卡人数是平时的4倍。据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统计,今年“五一”期间,上海刷卡消费36.5万笔,交易总额4.43亿元,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比去年同期翻番。
非典催旺网络经济
非典时期,与传统消费模式不同的网上购物和直销,出奇地火爆。业界称,“五一"期间,甚至可能更长一段时间,将是B2C电子商务的快乐假期。卓越网,这家目前中国排名第一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员工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每个员工送单量从过去的10多单增长到几十单,在超负荷运转。仅在3月份,卓越网上购物的销售额有1200万元人民币,4月份前20天就有1500万元,现在每天签下的单都在5000例左右"。因为非典,许多消费者担心奔波于超市和商场之间的潜在危险。而选择网上购物,一方面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享受在家里购物的乐趣,还有折扣销售。
阿里巴巴网站的情况更令人兴奋。由于受“伊战”和“非典”影响,该网站诚信通会员数今年3月比去年3月增长4倍。此外,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比上一季增长1倍;国际采购商对30种热门中国商品的检索数增长4倍;中国供应商客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4月17日发布的会员企业买、卖、代理、合作等商业机会信息6890条,国际站达2354条,两个网站加起来超过9000条,从今年3月以来,阿里巴巴网站就保持这样的数量规模。"阿里巴巴发言人说,“而在2001年和2002年,每天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的商业机会数量一直在3000条左右。现在这个指标上涨了3倍,涨幅很大。"
“现在很多B2C网站依靠第三方物流,碰上非典,这些公司员工有的放假,有的有其他事情,无法保证物流的及时与通畅,而自己建立仓库、自己配置配送体系的则很少,即使能够做到如此,同时过于广泛的产品线,也使销售成本成倍增加。"卓越网的一位负责人称,虽然卓越网在这方面目前是国内做得非常好的,但是问题依然很多,“比如税收能否获得优惠,而目前还在执行图书13%、音像17%税收"。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国内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全国性的货物配送企业,配送销售组织没有形成一套高效、完备的配送管理系统,这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人们的购物热情。非典有可能大大推动物流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
大部分的网络商城在送货时,为了让客户放心,送货员会做好全面准备,戴上口罩和手套,以确保这些货物在送到客户的过程中,人为接触能够降到最低。据SOHU网络商城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非典疫情在北京刚一出现,商城马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新货源,比如口罩、绿豆、红茶、消毒液和香皂等市民急需的商品,这部分商品卖得非常好,使整个订单数增加了40%左右。业内人士指出,非典时期通过网络阅读新闻来获取资讯、相互通信和沟通、依赖电子商务进行买卖、通过网络游戏获得娱乐休闲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另外,短信相关业务的增长也对以此为主要盈利来源的相关网站和服务商的业绩大有裨益。新浪高层日前曾表示:得益于非典,公司已经看到了更多的商业契机。据统计,自从3月份以来,新浪网新闻的订阅用户猛增25%,进账达700万美元。
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一个铜板总有它的两面。非典固然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对一些行业和一些部门的‘经济过热'、‘投资过热'等问题,未必不是一次有利的‘自我调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最近表示,要辩证地看待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他举例说,旅游一时受到很大损失,但对保护一些脆弱的旅游资源,让一些旅游资源休养生息未必不是好事;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忙碌中,更冷静地思考经济发展的一些中长期问题,对一些投资项目进行更加充分的论证,未必不是件好事。他建议,现在应该研究非典对政府、外商和国内民间投资政策取向的影响,研究由于非典使国民消费心理产生的微妙变化,从而探索和把握非典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
在北京,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纷纷盯上北京后非典时期的种种投资商机。今年即将引进的10家外商合资企业,都没有改变原有进军北京的计划。全球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玛6月在京开店计划不延误,采购、招商、人员培训、店内装修相继完成,正加班加点筹备商品陈列工作;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家居,已于本月15日签署了投资6000万美元的合作合同,筹建一座3万平方米的全功能宜家零售商场……
有专家指出,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不过局限于延迟人们的消费,非典过后,仍然还在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将再趋活跃。非常时期消费市场的可塑性迅速增强,这正是企业引导消费,重新掌握市场主动权,实现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大好良机。科龙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大成表示,“9·11"改变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倾向在自己的家里休息,享受生活,也由此带动美国一些产业如建筑装修、家电业等产业的新发展;“我预计,在非典之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会有很多改变,吃的会更讲究保鲜,用的会更讲究杀菌消毒等等,中国家电业产品的结构也会因此发生一些改变:过去大家不以为然的、西方化的家电产品,如干衣机、洗碗机、空气清新机、大升数的冰箱等,可能会在中国出现盛行,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还有专家表示,通过对抗非典,生物医药产业、信用卡产业、网络和信息化产业目前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对GDP的带动作用很强。尤其在交易方式上,要尽快利用这次危机的机会,建立网上购物、网上订餐或者是网上学习、网上教育,包括网上娱乐,推进刷卡消费等现代结算方式,借此机会促进电子商务走向成熟,一方面可以贴近和满足“非常时期”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拉动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的销售。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继续推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加快网上交易和电子政务,这也是中国发展网络经济的一个契机。
在投资拉动上,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减,今年确定的1400亿的长期国债投资基本上还没有启动,如果这14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全面启动的话,那么国债投资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将能对整个社会投资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在刺激消费上,相关部门目前正加快研究制定汽车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计划进一步加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5085.1亿元,仅为城市零售额9430.4亿元的53.9%;从大的概念说,9亿农民的消费只相当于4亿城市人消费的一半多一点。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必须千方百计加以开拓。非典使我们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才会有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广大农村加快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税费改革,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显得十分迫切而又意义深远。
日前,湖北省潜江市红旗地区广华公安分局红旗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检查非典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时发现一批不合格口罩。据介绍,当场扣押已装箱的口罩15000只。此案已移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文/李祖诗 廖前详)
经济日报
200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