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现状与研究进展
疾病控制杂志 1999年第2期第3卷 讲座与综述
作者:金永柱 蒋作君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安徽 合肥 230032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抗体
【指示性摘要】 简要概述了用于检测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的理化纯化抗原、免疫纯化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和抗独特型抗体-内影像抗原等诊断用抗原和用针对日本血吸虫某一抗原组分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及改变标记物、载体系统和标本类型等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383.24; R39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013(1999)02-0130-03
The status quo and progress of study on the immunodiagnosi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
JIN Yong-zhu, JIANG Zuo-jun.
Department of Pathobi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Indicative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briefly the sensibility, specific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diagnostic antigens, such as antigens purified wi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ntigens purified with immunological methods, gene recombinant antigens and anti-Id antibody-internal image antigens, used to detect antibodies induc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aiming at certain Schistosoma japonicum's antigen composition used to detect circulating antigens, as well as the progress of study on new serological methods improved with labeling materials, carrier systems and samples.
【Key words】 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 immunodiagnosis; antigen; antibody
近年来,病原学诊断技术的改进,B型超声波辅助诊断方法渐趋标准化,核酸探针和PCR技术的引入,推动了血吸虫病诊断学的发展,但仍难以满足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的需要。免疫学诊断技术因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的常用诊断手段,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化学等新技术的渗入,也促进了它的改进和发展。现就国内、外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用抗原、诊断用抗体和免疫诊断方法学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用抗原
为提高抗体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须对诊断用抗原进行分析纯化,以期筛选出特定的抗原组分。已用于诊断的纯化抗原种类有:理化纯化抗原,免疫纯化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和抗独特型抗体-内影像组抗原等。
1.1 理化纯化抗原 日本血吸虫的理化纯化抗原是较早应用的一类诊断抗原。其中粗制抗原有成虫蒋作君,男,43岁,博士,教授
可溶性抗原(AWA),三氯醋酸成虫可溶性抗原(AWA-TC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等,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与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存在较严重的交叉反应,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
将粗制抗原进一步纯化可提高其应用价值。李华等[1]用从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中分离的67 KDa组分进行ELISA,在急性血吸虫病人和慢性血吸虫病人中抗体检出率为100%(n=30)和94.6%(n=56),与正常人、肝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未见明显反应。从成虫抗原中纯化的并能分别被早期、中期和后期感染兔血清识别的共存于成虫和虫卵中的47 KDa、18 KDa和116.7 KDa组分,有望成为区分病程的诊断抗原[2]。
1.2 免疫纯化抗原 利用抗SEA抗体亲合柱层析纯化的日本血吸虫虫卵主要血清学抗原(MSA)与粪检阳性的符合率为91.67%,特异性为100%(n=24),抗原用量仅是SEA的1/4[3]。用纯化的循环阴极抗原(CCA)建立的ABC-ELISA,特异性可达99.0%,在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是96.2%和94.1%,且重复性好[4]。
1.3 基因重组抗原 用重组的日本血吸虫26/28 KDa抗原建立的膜片免疫酶测定法(D-IEA),敏感性为92.1%~94.7%,特异性为97.1%~100%,与SEA差异无显著性[5]。张桂筠等[6]制备的重组抗原22.6 KDa,可刺激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并被相应的免疫血清识别,对其氨基酸序列分析推测可能的抗原位点存在于肽段的29-32位,63-68位,87-101位,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筛选肽段,也为大量生产抗原提供了参考。
1.4 抗独特型抗体-内影像抗原 管晓虹等[7]制备的一株单克隆抗体(NP30)可与抗GAA和抗SEA兔血清反应,与GAA和SEA不反应,用作诊断抗原在急性血吸虫病人、慢性血吸虫病人、愈后病人和正常人的阳性率分别为95%(n=100),73.11%(n=52),42.5%(n=40),6%(n=50),与虫源性抗原的结果相似。
2 诊断用抗体
日本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循环抗原(CAg),可用适当的抗体检测出来反映现症感染、估价虫荷和考核疗效。
国内已报道的诊断用McAb有抗虫卵的NP28-5B,抗CCA的3D8A,抗表膜25 KDa的3M38-3等。用McAb-3D8A建立的dot-ELISA,在急性血吸虫病人、慢性血吸虫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6%(n=139)、83.2%(n=202)、30.7%(n=39),在经吡喹酮治疗后的病人中,半年的阴转率为61.7%(n=47),一年为77.8%(n=45),在疫区的调查结果与粪检相符,证实了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在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和疫情监控中的价值[8]。将针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抗原表位的McAb进行组合后检测相应的循环抗原,结果提示敏感性比单株McAb可提高4~8倍,针对GAA和SEA的McAb叠加,在低流行区的慢性病人中CAg的累计检出率明显提高[9,10]。以抗血吸虫31/32 KDa的单克隆抗体H226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人IgG(Fc)作捕捉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中CIC,阳性率为92.2%,提高了检出率[11]。但并非所有抗日本血吸虫的McAb都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抗体,全国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检验中心对征集的11种检测CAg的McAb试剂盒监测结果表明,只有两种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提出敏感性不低于90%,特异性不低于80%,Youden指数不低于0.7是CAg检测系统的目标[12]。
3 检测方法的改进
近年来,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已有较大进展:标记物的改进提高了敏感性;载体系统的改进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使方法渐趋规范化;改变标本类型等新的检测方法的出现等。
3.1 标记物的改进 杨俊齐等[13]以氯金酸标记羊抗人IgG建立的dot-IGSS(斑点免疫金染色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慢性血吸虫病人和化疗后患者的阳性率各为100%(n=38),98.6%(n=70)和37.5%(n=40),肝吸虫病人为5%(n=20),正常人为阴性,敏感性稍高于dot-ELISA,抗原用量优于后者。朱荫昌等[14]用一种国产兰色染料(D-1)为标记物建立的斑点免疫试验,与dot-ELISA结果相似,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试剂易保存,适于基层使用。以金葡菌蛋白A结合抗血吸虫抗原IgG建立的协同凝集试验,在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率达93.1%(n=72),正常人为3.2%(n=95),且重复性好,显示了在慢性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优势[15]。
3.2 载体系统的改进 以双面胶纸代替封盖玻片建立的双面胶纸(DSG)-COPT,与常规COPT相比,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因可规范化可能大规模生产试剂盒,如将被检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浓缩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16]。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改用载玻片为载体,感染鼠病肝切片为固相抗原后,因取材容易,应用抗原经济,反应快速(1.5~2 h),为现场应用提供了可能,并因其可定量抗体水平,为考核疗效和防治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17]。
3.3 其他检测方法 蒋作君等[18]将纯化的兔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成虫抗原的多克隆抗体联上人红细胞,以国产混合纤维素膜为载体建立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AB),在急性血吸虫病人的CAg检出率为96.2%(n=31),正常人为5%(n=20),提示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值得进一步研究。
陆萍等[19]用抗曼氏血吸虫CCA的McAb建立的strip-ELISA(试剂条双夹心-ELISA)来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尿中的CCA,敏感性为43.1%(n=58),特异性为96.7%(n=60),与板-ELISA的互补性为58.6%,证实了在日本血吸虫病人尿中检测CCA的可行性,为用尿样代替血样诊断血吸虫病提供了参考。
一定程度上克服抗原交叉反应和血清中交叉抗体影响的C(compete)-ELIS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循环抗体(CAb)的检测中敏感性达93.6%(n=110),特异性为96.1%,与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和旋毛虫病均未见反应;在CAg检测中,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阳性率各为100%(n=113)、96.3%(n=765) 和72%(n=25),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为2.3%(n=43) 和1.6%(n=126),正常人为阴性(n=750)[20,21]。
4 结语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化学等新技术的渗入,国内外学者对日本血吸虫生物代谢规律和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及其CAg、CAb、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宿主体内消长规律理解的深入,促进了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单株或组合McAb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提高,新型快速、简便检测方法的建立,尿样查病的可行,展现了CAg检测的美好前景。新一代诊断抗原的研制和短程抗体概念的引入,推动了抗体检测向能区分病程、考核疗效、反映虫荷、减少交叉反应的方向发展。酶解CIC后检测NF(non free)-Ag和NF-Ab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显示的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诊断晚期血吸虫病有效、可行的方法[22]。但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CAg的检测成本较高,在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和轻症感染的检出率不够理想,检测结果易受宿主体内的CIC,anti-Id抗体和CAg表位复杂性的影响;CAb的检测存在抗原待标准化,方法须规范化,结果可比性差等问题。因此,为适应当前查病对象以慢性为主兼晚期和急性病人的新形势,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基于现有的检测系统,逐步提高探针的质量,探讨探针互补使用的价值,进一步研究尿样查病的实用价值;加强组分抗原、短程抗体和CAb定量检测的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抗原解决抗原标准化的问题,以提高CAb检测的价值;关注当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引入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诊断技术。
作者简介:金永柱,男,25岁,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李 华,汪世平,曾宪芳,等.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67 KDa分子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10(5):271~274.
[2] 毛佐华,李允鹤. 8种血吸虫抗原与感染兔血清的反应性研究.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2,5(2):112~126.
[3] 洪静婉,河 清,赵慰县,等. 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粗抗原及其主要血清学抗原的活性研究.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4):262~265.
[4] Qian ZL, Deelder AM. Dot immunoassay with biotinylated antigen for determina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the circulating catholic antigen(CCA) in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Am J Trop Med Hyg, 1993,49(6):777~782.
[5] 谢可鸣,陈家旭,刘述先,等. 重组Sj26(rSj26)抗原免疫酶测定新方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5,7(4):219~222.
[6] 张桂筠,张兆松,陈淑贞,等.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重组抗原Sj22.6 KDa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5):326~329.
[7] 管晓红,仇镇宁,马 磊,等.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建株及其初步鉴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9(4):261~264.
[8] 严自助,王 文,吕再婴,等.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研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8(3):167~169.
[9] 娄文娴,张恩英,俞安洲,等.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1):5~10.
[10] 陆 萍,邱东川,钱宗立,等. 日本血吸虫病肠相关与卵相关抗原血症检测的诊断互补性初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1):13~20
[11] 宋文剑,李雍龙,杨金荣,等. 日本血吸虫31/32 KDa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10(5):275~277.
[12] 冯 正,裘丽姝,陈名刚,等. 从平行检测和监测结果分析我国血吸虫病诊断试剂的现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5):321~325.
[13] 杨俊齐,刘韵娟,何 伟,等. Dot-IGSS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的研究.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5(5):264~266.
[14] 朱荫昌, 余传信,殷旭仁,等. 胶体染料斑点免疫试验检测血吸虫病人抗体方法的建立初步应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4):214~216.
[15] 谢有祥,廖静怡,邵迎春,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结试验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循环抗原的研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2):143~145.
[16] 冯永钦,金慰鄂. 血吸虫病病人血清经抗体浓缩后增高COPT反应性的观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1,3(1): 57.
[17] 李允鹤,许之美,吴家泉,等.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中华内科杂志,1988,27(1):31~32.
[18] 蒋作君,汪学龙,郑南才,等. 红细胞为标志物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方法的建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4):253~254.
[19] 陆 萍,钱宗立,Van EL,等. 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者经尿液排泄的循环阴极抗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4):253~256.
[20] 严自助,王 文,吕再婴,等. 血吸虫病抗体的快速测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4):302.
[21] 娄文娴,钱宗立,薛纯良,等. 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9(4):254~257.
[22] 骆 伟,夏超明,谢介鸣,等. 血吸虫病患者血清CIC解离后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的研究.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8(4):286~289.
收稿日期 199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