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752例耳聋患者病因分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第8卷 论著
作者:王幼勤 张昌华 李为民 杨清保 杨士杰
单位:王幼勤(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贵阳550002);张昌华(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贵阳550002);李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所);杨清保(锦屏县卫生局);杨士杰(锦屏县卫生局)
关键词:耳聋病因;基因;线粒体
【摘要】 目的 了解锦屏县耳聋发病情况。方法 对锦屏县752例听力残疾人进行了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并对遗传性耳聋患者采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进行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筛查。结果 在被调查人中侗、苗族患病比例为1.35:1,与当地居民中侗、苗族比例接近(1.33:1);0~14岁组听力残疾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1.5%,明显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7.12%的比例;个案调查中先天性耳聋占36%,与我国主要大城市以后天性聋为主有较大差别;在29例遗传性聋中发现三个家系10例为mtDNA 12 SrRNA 1555A-G点突变家族;71例纯音测听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结论 该县耳聋患病情况与当地文化水平及卫生条件有关,其康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图分类号】 R 76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299(2000)01-0021-03
Causal Analysis of Hearing Loss of 752 Hearing Disabled
Persons in Jinping County
Wang Youqin Zhang Changhua Li Weiming et al.
(Hearing Rehabilitation Centre,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iyang,550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cause of hearing loss in 752 hearing disabled persons in Jinping country.Methods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and the situation of recovery were recorded and the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performed.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the hearing loss persons aged 0~14 years old is 21.5%,it is more than the normal proportion.Cases analysis of 132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 shows that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congenital deafness,the ratio is 36%,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atios of the main city.In 24 patients who has heredity deafness we have found mtDNA 1555A-G mutation in three pedigrees.Audiogram of 71 patiens show that they have some degree of hearing but only 8 of them have hearing aid.Conclusions Causes of deafness in this area are diversiform and the language recovery is in the early stage.
【Key words】 Cause of deafness Gene Mitochondria
在1994年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中,我省对侗族、布依族遗传病现况作了抽样调查。据报道,先天性聋哑病在侗族的发病率为8.19/万,较其它遗传病高,在调查的12个县中又以锦平县发病率最高,达25.7/万[1]。为深入了解锦平县耳聋患者的病因情况,我们对该县的752例耳聋患者的病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锦屏县居民以侗族、苗族为主,分别占全县人口的48%和36%。全县的听力残疾调查分线索调查和个案调查两步实施。线索调查按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方案要求,由乡村医生深入到村寨了解聋哑病患病线索,共统计耳聋患病人数752人,并通知患者到县城集中由专家组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在县城及线索调查发病率较高的河口乡两地进行。另将1994年入户调查的聋哑患者52人列入本文资料统计,故个案调查共132人。以答卷方式对耳聋的可能原因、语言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助听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对患者作了仔细的耳科检查。其中71人作了纯音听力筛查;24人作了声导抗测试;对不能配合纯音测听者用鼓声进行听力筛查。纯音听力计为SFOI筛选听力计(HORT MANN NEURO-OTOMETRIE),用罩式耳机(Best.Nr 5651)对250~8 000 Hz气导进行测试,音叉(512 Hz)作气骨导比较;声导抗仪为丹麦MT10导抗筛选仪(DK5610Assens)。测试在非隔声但比较安静的室内进行,环境噪声约为45 dB(A)(红声器材厂ND12声级计测试)。对8个无亲缘关系的遗传性耳聋家庭共计24人抽取抗凝外周血,经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进行mtDNA1555A-G点突变筛选。以mtDNA寡核苷酸(nt)1278-1298,(nt)2018-1999为引物,以患者外周血提取DNA为模板扩增mtDNA(nt)1278-2018基因。PCR扩增产物为741bp片断。反应产物行Alw26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该项检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研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
听力残疾分级按照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手册制定的标准,以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分级。对不能配合测听者用鼓声(约80~90 dBSPL)来判断耳聋程度;入户调查者在1米处大声喊话(约70~80 dB SPL)判断其耳聋程度。
2 结果
2.1 752例患者中,男性492例,女性260例,男女之比为1.89:1。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3岁,年龄分布见表1。其中0~14岁组听力残疾人数16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5%,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0~14岁组听力残疾人占全国听力残疾人7.12%的比例(171万/2 400万)u=15.1,P<0.01。
表1 752例听力残疾患者年龄分布
年 龄 |
患病人数 |
% |
0~
10~
20~
30~
40~
50~
60~
合计 |
59
128
114
132
100
20
199
752 |
7.8
17
15.2
17.6
13.3
2.7
26.5
100 |
2.2 752例患者中侗族407人,占54.1%;苗族307人,占40.8%;汉族38人,占5.1%。侗族的患病人数略高于苗族,为1.35:1,与当地人口侗、苗族比例1.33:1接近。
2.3 对132例个案调查患者的可能性病因进行了分类。其中先天性耳聋者48例,占该组病人的36.36%,其中先天愚型9例,外耳畸形4例,孕期因素6例,而家族遗传病史及近亲婚配史的有29例,占先天性聋的60%。后天性聋37例,占该组病例的28.04%,其中脑外伤1例,高烧10例,中耳炎9例,鼻咽癌放疗后1例,药物性聋10例,老年性聋6例。先天性聋较后天性聋比例高,为1.29:1,这与我国主要大城市中以后天性聋所占比例较高有较大差别(1:4) [2]。有47例为原因不明性聋,占35.6%。
2.4 对132例听力残疾患者进行了耳聋分级并与语言能力作了对比(表2)。其中71例纯音听阈测试者听力图分类为:缓降型18例,陡降型10例,碟型4例,倒碟型5例,平坦型25例,低频残余听力9例。24例作了声导抗筛选测听,鼓室压图A型36耳,声反射重振试验阳性者28耳,测试结果以感音性聋为主。由表2可见二级聋以上聋人所占比例较高,达69.7%,这部分病人多数伴有言语障碍残疾,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交往。然而所有测听患者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他们可以通过配带助听器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表2 132例患者耳聋分级语言能力对照表
听力损失分级
(dB HL) |
例数 |
百分率
(%) |
语言能力(例) |
无语言能力 |
口齿不清 |
有语言能力 |
二级重听(41~55)
一级重听(56~70)
二级聋(71~90)
一组聋(91~110)
行为测听(>70)
合 计 |
24
16
20
20
52
132 |
18.2
12.0
15.2
15.2
39.4
100.0 |
2
4
11
16
47
80 |
6
2
6
3
5
22 |
16
10
3
1
0
30 |
2.5 个案调查中,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文化所占比例较高,为70例,占53%;高中以上文化水平17例,占13%。从患者本人受教育情况看(表3),学龄儿童以上年龄组文盲率达26.8%(33/123)。文化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到当地人群的通婚、就医、受教育情况及经济发展。在本次深入河口乡实地调查中,前来受检者17人,仅占线索调查的9.8%(17/173)。在被调查的132例听力残疾病人中,也仅有8人配带有助听器。
表3 个案调查听力残疾患者受教育情况(人)
年龄组(岁) |
未接受教育 |
聋儿康复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专 |
2~
7~
15~
合 计 |
12
17
16
45 |
0
9
0
9 |
0
8
42
50 |
0
0
15
15 |
0
0
2
2 |
0
0
2
2 |
2.6 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对8个遗传性耳聋家系24人初步进行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检测,发现三个家系为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的家系,呈母系遗传,三个家系的遗传图谱见附图。在10例阳性患者中家系1Ⅱ3、Ⅳ11,及家系2Ⅱ3,家系3Ⅲ3用过链霉素,但用药剂量不详。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县侗族人的听力残疾人数较苗族人为高,但与当地人口比例接近,患病原因与民族差异无关。但是在被调查人中先天性聋的比例较高,与后天性聋的比例为1.29:1,高于大城市1∶4的比例[2]。与我省少数民族调查结果一致。其原因与当地的通婚习惯及缺乏对遗传病的防治常识有关。通过大力宣传婚姻法,避免有遗传病的家族间通婚是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
附图 3个家系遗传图谱
儿童期发病的聋病患者中有5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3,4],目前已经发现在基因组上有40多个位点与单纯性遗传性耳聋有关[5]。调查中发现的8个家系为单纯性遗传性耳聋,而且许多人都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而线粒体基因1555A-G点突变可造成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致聋或遗传性单纯性耳聋,因此我们做了1555A-G点突变筛查。检测发现有三个mtDNA1555A-G点突变的家系,三个家系均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说明1555A-G点突变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敏感性增加。对此应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其它有害刺激,预防听力损伤。并根据母系遗传的特点,作疾病预防并指导优生工作。对于1555A-G点突变阴性的家系,可能是由其它基因突变点造成的,今后有待于作其他基因突变的筛查,以明确致病原因。
本次调查该县0~14岁的少年儿童听力残疾发病率较高,占21.5%,高于1987年全国残疾抽样调查时的7.12%的比例,他们当中大多数因耳聋未能接受正规教育。该县1998年由县残联办起了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康复班,但仅有9名儿童就读,而且配带助听器的仅有4人。通过调查我们证实了多数聋儿都有部分残余听力,他们是可以通过配带助听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而回归到正常社会的,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总之,积极开展聋儿康复工作提高当地人群的文化水平和卫生条件,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优生优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王幼勤(1960-),女,贵州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听力学。
4 参考文献
1,张昌华,沈义良,杨泽红,等.贵州省侗族布依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报告[J].贵州医药,1999,23:33.
2,邓元诚,周婉荣,吴燕君.北京市四所聋校1~7年级学生耳聋调查和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3,2:9.
3,Marazita ML,Ploughman L M,Rawlings B,et al.Genetic epidemi-
ological studies of early-onset deafness in the Schoolagepopuation
[J].Am J Med Genet,1993,46:486.
4,Reardon W.Genetic deafness[J].J Med Gent,1992,29:521.
5,Van Camp G,Willems P T,Smith R J H.Non-Symdomic Hearing impairment unparalleled heterogeneity[J].Am J Hum Genet,1997,60:758.
收稿1999-04-26
修回199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