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食管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肿瘤DNA含量、p53表达和PCNA表达对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意义

肿瘤DNA含量、p53表达和PCNA表达对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意义

  癌症1999年第18卷第1期

钟少文 戎铁华 林汉良

  摘 要 目的:探讨预测食管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择具有相同TNM分期但术后长期生存和短期死亡的两组食管癌各48例,应用自动化图象分析术测定肿瘤细胞DN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细胞p53表达和PCNA表达。结果:生存超过10年的患者,二倍体的检出率是52.4%(22/42),p53和PCNA过度表达率各为60.4%(29/48)和37.5%(13/48)。3年内死亡者,二倍体的检出率是30.9%(13/42),p53和PCNA过度表达率各为60.4%(29/48)、62.4%(30/48)。结论:p53表达强度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有关,但与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意义不大,PCNA表达和DNA类型是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关键词:食管肿瘤 DNA含量 p53表达 PCNA表达 预后

  对临床病理因素相似,但生存期迥异的两组食管癌进行DNA含量分析、p53和PCNA表达的测定,以期获得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1 材料和方法

  1.1病例的选择

  选择我院(1980~1986年)符合下列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诊断可靠、随诊资料完整、术前术后未行放疗、蜡块保存完好。其中术后生存超过10年的病例48例,3年内死亡的对照病例48例,根据1987年UICC的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的TNM分期相同,其它因素相似(见表1)。

表1 长期生存组和短期死亡组对照表

临床病理 生存组 死亡组
生存期 >10年 20.5±11.5(月)
性别(例)
  男 34 40
  女 14 8
年龄(岁) 54.0±9.1 53.7±8.5
病变长度(cm) 5.5±1.7 5.4±1.6
肿瘤部位(例)
  胸上 0 1
  胸中 24 29
  胸下 24 18
TNM分期(例)
  Ⅱ期 30 30
  Ⅲ期 18 18
组织学分级(例)
  Ⅰ级 11 3
  Ⅱ级 25 30
  Ⅲ级 12 15

  1.2DNA含量的测定  存档蜡块制作厚5μm的切片,行Feulgen染色后,采用广州亿鸣公司的Emal-100病理图象分析仪进行DNA含量的分析。多张切片随机选择100~150个肿瘤细胞进行DNA含量的测定。选择同一张切片50~100个淋巴细胞作为二倍体参考细胞。

  DNA类型的判定,根据Bottgor法分为二倍体、低倍体和高异倍体三类。二倍体:直方图主峰于2.4倍体,直方图分布范围限于4倍体以内(图1)。低异倍体:直方图主峰在2.4~3倍体之间,超过4倍体的细胞不到40%(图2)。高异倍体:直方图主峰超过3倍体,或出现多峰弥散分布,超过40%细胞超过在4倍体范围之外(图3)。

图1 DNA二倍体

图2 DNA低异倍体

图3 DNA高异倍体

  1.3p53表达和PCNA表达的测定

  切片厚5μm,第一抗体为抗p53单克隆抗体(DO-7)和抗PCNA单克隆抗体(M0879),均为DaKO公司产品,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作p53免疫组化检测之前,脱蜡切片需经微波处理。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p53蛋白表达强度分为三级:“-”无阳性细胞,“+”为明显阳性细胞少于10%,或多数细胞轻度阳性;“++”为明显阳性细胞超过10%以上。PCNA表达强度为分四级:“+”为阳性细胞少于30%,“++”为阳性细胞占30%~50%,“+++”为阳性细胞占51%~70%,“+++”为阳性细胞多于70%。

  1.4统计学分析

  均采用SAS统计软件系统,分别比较3指标在两组食管癌间、TNM分期间、组织学分级间有无差异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食管癌DNA类型与预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84例食管癌进行DNA含量的测定,二倍体检出率为42.2%(35/84),其中长期生存组的二倍体率为52.4%(22/42),短期死亡组的二倍体率为30.9%(13/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1)。Ⅱ期食管癌的二倍体率为48.1%(26/54),Ⅲ期食管癌的二倍体率为30.1%(9/3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240)。Ⅰ、Ⅱ、Ⅲ级食管癌的二倍体率分别为46.2%、40.4%、41.7%,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7048)。

  2.2食管癌DNA类型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96例食管癌进行p53表达的测定,p53阳性为79.2%(76/96),其中过度表达率为60.4%(58/96),弱表达率为18.8%(18/96)。长期生存组与短期死亡组的过度表达率均为60.4%(29/48),无显著性差异(P=0.526)。Ⅱ期食管癌的p53过度表达率为48.8%(29/60),Ⅲ期食管癌的p53过度表达率为80.6%(29/96),两组间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8)。p53表达强度随病情进展而加强。Ⅰ、Ⅱ、Ⅲ级食管癌的表达率分别为35.7%(5/14)、67.3%(35/52)、60.0%(18/30),但3者间p53表达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1752)。

  2.3食管癌PCNA表达与预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见表2)

表2 食管癌PCNA表达与预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临床病理 例数 PCNA表达 P值
++ +++ ++++
预后
  生存组 48 19 11 15 3
  死亡组 48 7 11 20 10 0.0023
TNM分期 60
  Ⅱ期 36 17 12 20 11
  Ⅲ期 7 8 16 5 0.6384
组织学分级 14
  Ⅰ级 52 5 2 5 2
  Ⅱ级 30 11 14 19 8 0.7672
  Ⅲ级 8 4 12 6

  96例食管癌进行PCNA表达的测定,PCNA的阳性率为100%,其中过度表达率为50%。长期生存组的PCNA过度表达率为37.5%(18/48),短期死亡组的PCNA过度表达率为62.4%(30/48),两组之间PCNA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期和Ⅲ期食管癌之间的PCNA表达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Ⅲ级食管癌之间PCNA表达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 讨论

  我们采用10年以前根治性切除的两组食管癌病例,一组为术后生存超过10年的病例,另一组为术后3年内死亡的病例,两组间TNM分期相同,其它因素相似,消除了其它因素对研究因素的干扰,使得出的结论更可靠。

  BottgerT〔1〕用多变量分析肿瘤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和DNA含量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时,发现DNA含量是唯一的预后因素。MutsuuruH[2〕报道食管癌术后,异倍体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比二倍体肿瘤患者短。但上述研究没有分析DNA类型与TNM分期、组织分级的关系。MinuAR〔3〕认为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但与术后复发、肿瘤的分期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DNA异倍体率在短期死亡组明显增高,DNA异倍体虽然多见于Ⅲ期食管癌,但差异无显著性,DNA类型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关,因此我们认为DNA含量可以作为预测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有p53蛋白表达的食管癌和无p53蛋白表达的食管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有无差异?p53强表达和p53弱表达对食管癌的预后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揭示:相同TNM分期但生存期不同的两组食管癌间,p53表达强度无差异,但p53表达强度与TNM分期有关,随着病期进展,p53表达强度加强。因此,我们认为p53表达虽然与TNM分期有关,但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意义不大,p53表达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WangDY[4〕报道生存超过10年的食管鳞癌p53阳性率为48.1%。3年内死亡组为83.3%,虽然肿瘤的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也影响预后,当分析无外侵和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时,仍发现p53表达与预后有关,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ChanvitanA〔5〕认为无论多变量分析或单?淞糠治觯琾53表达均与食管癌的预后有关,但SarbiaM〔6〕得出否定的结论。产生结果分歧的原因很多,如选择病例的病期、地区来源不同,所使用的p53抗体、实验方法不同,判定p53阳性的标准不同,等等,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本研究揭示:PCNA表达强度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关,但与食管癌的预后有关,弱表达的预后较好,强表达的预后较差,PCNA表达是预测食管癌预后的一个较有用的指标,可以和传统的临床病理因素相互补充,更有效地预测食管癌的预后。KuwanooH〔7〕和MorisakiY〔8〕也分别报道:同时高PCNA指标和高AgNOR计数的食管癌,其生存期明显较短,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作者单位:钟少文 戎铁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科(广州,510060))

  林汉良(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导师)

  参考文献

  [1]Bottger T, Storkel S, Stockle M, et al. DNA image cytometry: A prognostic toll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cancer, 1991, 67: 2290

  [2]Matsuura H, Sugimachi H, Ueo H, et al. Malignant potentiality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predictable by DNA analysis. Cancer, 1986, 57:1810

  [3]Minu AR, Endo M, Sunagana M, et al. Role of DNA ploidy pattern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ancer, 1994, 74(2): 578

  [4]Wang DY, Xiang YY, Tanaka M,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p53 protein over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Linxia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Cancer, 1994, 74(12): 3089

  [5]Chanvitan A, Nekarda H, Casson AG,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DNA index, S phase fraction and p53 protein accumulation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Thailand. Int J Cancer, 1995, 63(3):381

  [6]Sarbia S, Porschen R, Borchard F, et al. p5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Cancer, 1994, 74(8):2218

  [7]Kuwanno H, Sumigoshi K, Nozoe T, 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ytophotometric DNA PCNA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gNOR and PCNA in esophageal cancer. Eur J Surg Oncol, 1995, 21(4): 368

  [8]Morisaki Y, Shima S, Yoshizumi Y, et al. PCNA immunostaining combined with agNOR staing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a poor prognosis. Surg Today, 1995, 25(5): 38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预后及多药耐药的关系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与LRP基因关系的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表达与白血病克隆生长的关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免疫
·癌基因MDM2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和
·骨髓细胞DNA含量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
·30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sub>2</sub>亚型细胞遗传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