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诊断103例大肠癌分析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第7卷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室,南宁,530021 葛莲英;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关键词:肛肠病;电子肠镜;肠癌;腺瘤
摘要: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应用Olympus电子肠镜检查650例,病理证实大肠癌103例为原发癌,检出率16%,其中直肠癌68例占大肠癌66%,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3例中男56例、女47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30岁以下3例,31~40岁10例,41~50岁24例,51~60岁26例,61~70岁24例,70岁以上16例。本组以粘液血便最为常见,其它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习惯性改变、腹胀、不完全性肠梗阻、贫血、消瘦等。
1.2结果
1.2.1本组103例大肠癌,105个癌灶,其中多原发同时癌2例,其分布在直肠68个、直乙交界2个,乙状结肠11个、降结肠5个、横结肠9个、升结肠10个。
1.2.2本组105个癌灶内镜下分型:溃疡型20个、息肉型26个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浸润型30个、溃疡浸润型29个。
1.2.3105个癌灶活检病理组织学分类为腺癌1~2级47个、腺癌2~3级14个、腺癌14个、低分化腺癌12个、腺癌恶变8个、乳头状腺癌4个、粘液腺癌2个、未分化腺癌1个、其它类型恶性肿瘤3个。
1.2.4多原发同时癌2例:1例位于直肠和升结肠,1例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1.2.5本组103例大肠癌合并息肉18例,其中直肠癌合并息肉10例,占大肠癌合并息肉的56%。
1.2.6本组68例直肠癌中,中下段直肠癌64例,上段直肠癌4例,中下段直肠癌占直肠癌的94.6%
2、讨论
2.1检出率:大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有上升趋势。本组检出大肠癌103例占受检人数的16%,明显高于郭新宁等报告的9.1%。这可能与本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来诊者多为肿瘤患者有关。
2.2发病部位:李蕾等报告的大肠癌中直乙状结肠癌占77.09%,直肠癌占63.79%。本组直乙状结肠癌占80.5%,直肠癌占66%,直乙状结肠癌稍高于文献报告。本组中下段直肠癌占直肠癌的94.6%,因此早期发现这部分的直肠癌,最简单的方法是直肠指检。大肠癌70%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其中70%以上的直肠癌病变是位于指诊可触及的部位,说明肛门指诊的重要性。
2.3多原发同时癌:我国约有1.7%~9.4%的大肠癌患者同时发生多原发大肠癌。本组多原发同时癌2例,而且2例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和升结肠。直肠癌合并息肉者也有10例,所以在诊断过程中不应满足于一处癌灶的发现,除扦镜不能通过或属禁忌外,应作全大肠检查。为了防止多源发同时癌及息肉的漏诊,对于术前未能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的病例,尤其是合并低位肠梗阻,术前肠镜不能通过的病例,进一步查明全结肠有否合并息肉或重复癌是非常重要的。而术中结肠镜检查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同时在术中肠镜指导定位下对病灶进行及时切除。
2.4大肠癌与大肠息肉的关系:工藤进英等报告,大多数大肠癌的发现经过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成癌。本组大肠癌合并肠道单发、多发息肉者58者,癌灶病理为腺瘤性息肉癌变者8例。马洪升等报告,腺瘤性癌变为4.5%。腺瘤向癌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但从分子生物角度看,大肠黏膜细胞中癌基因(如APC基因、DU基因等)抑癌基因多种突变的积累形成了病理改变的生物学基础。因此当发现息肉时应可能在内镜下完整摘除,以防癌变,这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