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检出及其意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8卷 论著摘要
作者:谢家政 王安潮 章霞芝
单位:谢家政 章霞芝(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 241001);王安潮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一、对象与方
1.1993~1996年蚌埠医学院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Olympus BF-B3R型)检查时,取活检标本行改良抗酸染色法(IK法)及免疫酶染色法(ABC法)共160例,其中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4岁,男48例,女12例;非老年患者100例,年龄16~59岁,中位年龄41.2岁。同期老年患者(年龄60~72岁)行胸科手术,获取肺标本20例。根据病理学、细菌学及临床等检查,将病例分为肺癌组、肺结核组、非肺癌非结核组(对照组),在纤支镜标本中,老年人60例,3组分别为25、9及26例,非老年人100例,3组分别为41、20及39例;胸科手术老年人20例,3组分别为15、1及4例。纤支镜及手术取材均取病灶中心部位组织数块,其标准具有可比性。
2.染色方法:(1)IK法,按文献〔1〕规范操作;染色结果抗酸菌细菌型呈短杆状,亮红色或紫红色,而L型呈多形性,根据其直径不同有原生小体、圆球体、巨形体及长丝体;(2)ABC法,所用第一抗体由BCG免疫家兔获得,第二抗体(羊抗兔LgG)及ABC Kit为美国Vector公司产品,按试剂盒中说明规范操作,染色阳性处呈黄色或棕黄色,阴性不显色。
二、结果
80例老年人及100例非老年人肺标本结核杆菌IK法及ABC法阳性结果见表1;IK法染色镜下L型以巨形体多见,多分布于间质、癌细胞及巨噬细胞内;显示结核菌抗原存在的ABC法染色阳性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图1),多见于癌巢、癌细胞内及间质中。IK法与ABC法染色相比,其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法总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90.0%。老年肺癌组中结核菌L型检出率及ABC法阳性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肺结核组及对照组间,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间的IK法及ABC法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人20例手术标本与60例纤支镜标本两种染色方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本组纤支镜操作中无结核杆菌交叉感染现象存在。
表1 180例肺标本结核杆菌IK法及ABC法染色阳性结果的比较(例数)
组 别 |
|
例数 |
(IK法)/(细菌型 L型) |
ABC法 |
肺 癌 组 |
老年人 |
40 |
0 |
15(37.5)# |
20(50.0)# |
|
非老年人 |
41 |
4 |
7(17.1) |
11(26.8) |
肺结核组 |
老年人 |
10 |
7(70.0) |
4(40.0)△ |
9(90.0)△ |
|
非老年人 |
20 |
13(65.0) |
7(35.0) |
17(85.0) |
对 照 组 |
老年人 |
30 |
1(3.3) |
1(3.3) |
2(6.6) |
|
非老年人 |
39 |
2(5.1) |
1(2.6) |
3(7.7) |
注:( )内数字为百分比(%);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05;与肺癌组比较,△P>0.05;与非老年人比较,# P<0.05
图1 可见鳞状细胞癌胞浆中染色阳性的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箭头所示),显示胞浆中结核菌抗原的存在 免疫酶染色(ABC法)×1 000
三、讨论
有人用结核菌L型感染小鼠,结果认为L型可进入体细胞,有诱发肿瘤的可能。本组老年人肺癌组织中,IK法染色阳性15例均为L型,其中有3例在癌细胞内见L型巨形体;结核菌L型因胞壁缺损,抗原性有所减弱,但与原菌仍有共同抗原,用敏感性高的免疫酶染色仍可测出相应抗原〔2〕。本组老年人肺癌组织中ABC法阳性的20例中,有5例在癌细胞内见到其抗原存在,证实了结核菌L型可进入人体细胞内,在老年人肺癌发生中可能起某种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世馥,姚敏,洪先知,等.抗酸菌L型感染病理和临床误诊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59-160.
2 黄谷良.细菌L型的形态与超微结构.见:黄谷良,林特夫,郭秉兰,等,编著.细菌L型与疾病.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39.
(收稿:1998-02-12 修回:199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