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2卷 专家论坛
作者:赵玉沛 张太平
单位:赵玉沛 张太平(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00730)
关键词:胰腺癌;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1954(2000)02-0059-02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西方国家中,胰腺癌已成为10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在过去10年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升高了3倍,每年新发现病例约28000人, 确诊后存活超过1年的不足10%,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英国每年约5000人死于胰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0.4%。我国上海199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胰腺癌的发病率为5.1/10万, 较20年前增加了4倍。虽然 近年来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总的预后并未发生显著的改观,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术后5年生存率仍在5%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类跨入廿一世纪的今天,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医务工作者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目前条件下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其 预后,值得我们重视和努力。
1 为什么要重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肿瘤早期发现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胰腺癌亦不例外。虽然临床发现的早期胰癌比例 非常低,但如果单独分析这部分病例就会发现,早期胰癌手术切除率为90%~1 00%,5年生存率可达70%~100%,与进展期胰腺癌相比,两者治疗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在各种影像学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能够早期发现的胰腺癌仍然很少,除了 胰腺癌本身的特点之外,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 使在西方国家,25%的病人确诊前6个月已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15%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后,仍需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确诊[1]。我国由于误诊而影响治疗的比例更高,到我院就 诊的病人,追问病史,50%以上有在外院误诊为胃肠或肝胆疾病的病史,时间多为3~6个月,个别病人甚至长达1年之久。当患者获得确诊时,多数已失去了行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胰腺癌病人的切除率为35%左右,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7%。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门诊医生能够意识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就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误诊率,缩短确诊时间,提高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
2 重视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对早期胰腺癌的警惕性 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有来自医生 和患者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医生,应努力使已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不被误诊,及早确诊。对于从事胰腺专科的医师而言,相对容易做到;而对多数普通内科、外科医师,以及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讲,则要有这方面的警惕性。对年龄在40岁以上,因腹疼、黄疸、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消瘦、恶心、呕吐或突发糖尿病就诊的患者,应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性,在排除其它疾病后,应高度怀疑胰腺癌,进行必要的检查,争取早期诊断。由于B超的普及,在鉴定黄疸性质方面已无太大困难,因此误诊为肝炎的患者逐渐减少。目前最常见的误诊原因是满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以致贻误病情。由于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一部分病人具有浅表性胃炎,因此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上腹部有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切忌满足于此项诊断,应进行仔细的筛查,以免延误诊断。对于没有条件施行进一步检查的医院,要及时将病人介绍至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诊治。在病人相对集中的大医院,由于病人较多,有些特殊检查往往需要预约,即使怀疑胰腺癌,等待全部检查结果常需一个月左右。而这段时间对病人是至关重要的,常是患者病情快速发展的时期,部分病人因此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有鉴于此,我院成立了由外科、内科、影像诊断科和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多科协作组,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检查,做 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另一方面,许多病人在症状轻微时常不到医院就诊,也是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的重要因素之 一。针对这种情况,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胰腺专科的医师,有责任加强宣教,普及相关 知识。相信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早期到医院就诊的病例会逐渐增多。
2.2 监测高危人群是发现早期胰腺癌的重要途径 由于胰腺癌基本上呈散发分布,而且缺乏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因此开展大规模的普查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但目前的研究表明,胰腺癌存在着高危人群,对其进行筛查和监测,能够尽早发现胰腺癌,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②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胰腺癌发病中占5%~10%。③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④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亦属癌前病变。⑥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⑦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升高1.65~5倍[2 ]。⑧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3 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手段,尽早确诊胰腺癌
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病人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如B超 、CT、MRI、MRCP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等。B超有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对胰胆管扩张比较敏感;但有15%~25%的病人因受肠气和胰腺位置的影响,无法清楚显示胰腺全貌。CT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特别是螺旋CT,在早期胰腺癌诊断方面可达到超声内镜(EUS) 的水平。MRCP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胰胆管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反映胰胆管全貌上优于ERCP, 但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尚不能完全取代ERCP。虽然目前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诊断早期胰腺 癌的价值不大,缺乏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时AFP那样敏感、特异的标记物,但将目前的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如CA199、CA50、CA242和CEA等),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由于80%以上的胰腺癌起源于导管上皮,因此可利用ERCP检查收集纯胰液,刷取脱落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癌基因突变和肿瘤标记物检测,这是近年来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进展, 它能显著提高早期胰癌的检出率。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微小胰癌和原位癌,均是采用上述方 法发现的,这部分胰腺癌病人的治疗效果相当满意,5年生存率近100%[3]。值得一 提的是,虽然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并不能确诊胰腺癌,但对阳性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及时 处理。有报道胰腺癌确诊前3年半即发现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者。
另外,许多新的 影像学检查手段已逐渐开始应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如胰管镜、胰管内超声、动态螺旋CT (将ERCP与螺旋CT相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将使越来 越多的小胰癌得以发现。
4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过去的10年中,虽然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小胰癌的发现成为可能,但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较早时即可沿神经、血管、淋巴发生转移,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仅靠目前的 影像学手段难以实现。必须寻找更加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使之与无创的影像学 方法相结合,成为有效筛查工具。同时应加强胰腺癌的基础研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从中发现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有益线索,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帮助,这是今后 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重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使之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提高对胰腺癌的警惕性,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手段,加强临床、影像、病理等多科协作,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措施;相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继续深入,胰腺癌难以早期诊断的现状将会有较大的改观。
作者简介:赵玉沛(1955-),男,吉林人。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基本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参考文献
[1] Dimagno EP .Pancreatic cancer: clinical presentation, pitfalls and early clues[J].Ann Oncol,1999, 10 Suppl 4:, 140.
[2] Van Rees BP, Tascilar M, Hruban RH, et al. Remote partial gastrect omy as a risk factor for pancreatic cancer: potential for preventive strategie s[J]. Ann Oncol, 1999, 10 Suppl 4: 204.
[3] Nakaizumi A, Uehara H, Takenaka A, et al.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cytology and measurement of oncogene and tumor markers in pure pancre atic juice aspirated by endoscopy[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9 , 46:25, 31.
收稿日期:200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