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R-70TM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及放疗后的变动特征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第16卷 临床研究
作者:黄岩 陈普棋 朱伟淑 吴庭安 陈江谊 林大任
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广东江门529071
关键词:血清DR-70TM;鼻咽癌;放疗;临床意义
摘 要 对224例各期鼻咽癌患者进行血清DR-70TM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84.82%,特异性为95%。鼻咽癌患者的血清DR-70TM平均含量随癌症病变程度加深而递增,经60Co放疗后血清DR-70TM含量有63.84%患者比放疗前增高,另有29.46%患者含量比放疗前下降。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DR-70TM的阳性率与特异性均较高,DR-70TM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指标,若与EBV-IgA联合检测则在临床意义方面两者可起到互补作用。经60Co放疗后约有2/3患者血清DR-70TM比放疗前增高是为主要特征,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中图号 R739.6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0)01-0077-02
1970年美国医生 Don Ronald在肿瘤患者血液中发现了一种环形结构的大分子蛋白质,后来学术界将该种物质命名为DR-70TM;1992年 Justice首先证实 DR-70TM为一种肿瘤标志物;随后美国医疗诊断实验室(AMDL)确认DR-70TM是一种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该室的研究显示,当患恶性肿瘤时患者血液中的 DR-70TM就会增高,且随病情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近年美国AMDL公司率先生产了DR-70TM酶标法试剂盒,开创了血清 DR-70TM测定的临床应用。据有关资料报道,血清DR-70TM测定对肺癌、乳腺癌等二十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此认为DR-70TM是一种广谱肿瘤标记物。
鼻咽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做好早期诊断及早期放射治疗是提高鼻咽癌治愈率的关键。血清DR-70TM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如何及放疗后的变动情况国内外文献较少报道。本文对224例各期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后作了血清 DR-70TM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试剂:美国AMDL公司DR-79TM试剂盒,内含96孔可移动板条,已包被纯化兔抗 DR-70TM多克隆抗体;带有5个标准品,浓度范围是1.5~18 mg/L,试剂盒在效期内使用。
仪器:英国 Denley Dragon Mk2酶标仪。
1.2 方法 ELISA双抗体夹心法,采用450 mm波长测定OD值;定量测定以5个标准浓度作横坐标,含量对应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按检测OD值查出所测标本的DR-70TM含量;全部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 临床资料
健康对照组:检测来我院体检的成年人共120例,年龄为25~58 a,经体查及X射线影像学检查,已排除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另检查了AFP、CEA、EBV-IgA及HBV、HCV等肿瘤及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员。
鼻咽癌患者:检测了各期鼻咽癌住院病例共224例,为了观察各病例由于癌变所致各组织病变程度与血清DR-70TM含量的关系,将本组病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的TNM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1],其中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44例;Ⅲ期患者138例;Ⅳ期患者34例。各期患者于放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DR-70TM作为放疗前数据;各病例于放疗结束2周后再抽清晨空腹血复查血清DR-70TM,作为“放疗后”数据,以观察放疗前后血清DR-70TM的变动情况。放疗剂量:放射源为60Co,剂量为6000~7000CGy/6~7周。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检测值 120例健康成年人检测结果为(3.86±0.55) mg/L,按95%可信限,正常参考值上限定为5.0 mg/L。本对照组120例中有6例含量>5.00 mg/L,范围在5.12~5.52 mg/L之间。
2.2 各期鼻咽癌病例放疗前检测值 按上述临床分期将Ⅰ至Ⅳ期4组病例分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的血清DR-70TM平均含量随病变程度加深而递增,即随分期升级而相应增高。经统计显示Ⅰ期至Ⅳ期4个病例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做配对t检验,均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Ⅲ期与Ⅱ期比较、Ⅳ期分别与Ⅱ、Ⅰ期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3 鼻咽癌病例组放疗后血清DR-70TM的变动情况 224例各期鼻咽癌患者,经60Co源放射疗程结束2周后血清DR-70TM的变动产生以下3种情况,有143例患者呈现比放疗前增高,占63.84%;有66例患者比放疗前下降,占29.46%;另有15例患者却保持放疗前的高值含量而不改变,占 6.69%。
表1 各期鼻咽癌患者血清DR-70TM含量分布ρ/mg*L-1
临床分期 |
例数 |
±s |
阳性例数(%) |
对照组 |
120 |
3.86±0.55 |
6(5.00) |
Ⅰ期 |
8 |
7.15±2.71* |
8(100.00) |
Ⅱ期 |
44 |
7.89±5.44* |
32(72.72) |
Ⅲ期 |
138 |
11.61±6.46*# |
120(86.95) |
Ⅳ期 |
34 |
12.70±5.74*Δ# |
30(88.32) |
*与对照组比:P<0.05;Δ与Ⅰ期比:P<0.05;
#与Ⅱ期比:P<0.05
3 讨论
鼻咽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早期诊断是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并期望获得治愈的关键,因此除定期组织人群体查外,寻求几种理想的能早期发现癌变并使之能彼此协调与互补具有临床实用性的检测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的研究课题。
60年代初已发现未分化类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故此检测血清中EBV特异性抗体对鼻咽癌的诊疗具有实用意义,目前临床上常检测EBV-VCA-IgA及EB-EA-IgA两个项目,前者应用更多,其中被广泛应用的免疫酶标法试剂剂型有二类,一类是用EB病毒壳抗原的类淋巴母细胞株涂片为固相抗原(即涂片法);另一类以EB病毒基质蛋白包被在微孔板上作为固相抗原(即微孔板法),更多的实验室是使用涂片法。涂片法易受细胞涂片质量的影响,另镜检观察结果常带一定的主观性,因此EBV-IgA的检测实用性有其局限性。
血清DR-70TM是一种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具有广谱肿瘤标志物的特点,国外主要用于肺癌、乳腺癌及胃癌等癌症共计20多种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或预后评估,但对鼻咽癌的诊疗意义则国内外较少报道。
本文对224例各期鼻咽癌患者作了放疗前血清DR-70TM检测,总阳性率达84.82%,特异性达95%。综合文献报道,目前常做的EBV-VCA-IgA阳性率为88%~90.9%,特异性为96%[2,3],因而血清DR-70TM的阳性率及特异性与其比较是较为接近的。故此笔者认为血清DR-70TM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实用意义,可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从这两个项目的实质意义来看,EBV-VCA-IgA阳性显示患者处于EB病毒感染状态,而DR-70TM阳性是患恶性肿瘤的佐证,因此若将两个项目纳入常规作联合检测则两者临床意义可起到互补作用。
本文资料显示,鼻咽癌患者血清DR-70TM含量随癌症病变程度加深而上升;从Ⅰ期至Ⅳ期鼻咽癌患者DR-70TM平均含量呈递增性增高。Ⅰ期至Ⅱ期患者含量均在7~10 mg/L左右,而Ⅲ期至Ⅳ期患者含量均高于10 mg/L,多数病例在10~22 mg/L之间。临床分期是阐明原发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扩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病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本组病例中血清DR-70TM平均含量至Ⅳ期为最高,且与Ⅱ期、Ⅰ期病例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这说明患者血清DR-70TM水平可大致反映鼻咽部原发癌对邻近组织的侵犯与扩展程度。
本文观察了鼻咽癌患者经60Co源放射治疗后血清DR-70TM的变动情况,按统计显示,放疗后血清DR-70TM增高病例占63.84%,而含量下降病例只占29.46%,因而认为鼻咽癌患者经放疗后血清DR-70TM呈现比放疗前增高是本检测项目的主要变动特征。关于放疗后血清DR-70TM增高或降低的机制及相关临床意义则为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尉伯,刘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50.
[2]李振权,潘启超,陈剑经主编.鼻咽癌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3.144.
[3]陈国伟,王鸿利主编.现代临床实验诊断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38~39.
(收稿日期 199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