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士的手套想到的
大约半年前,单位组织全体职工体检。那天,医院化验室外等候验血的人特别多,站在队尾,看着前面熙攘的人群,心里不免有点着急。于是我和排在前面的同事打了个招呼,就到抽血窗口前看热闹。这一看倒真让我长了点见识。敢情负责抽血的护士每人都戴着一副乳胶手套。刚开始,我心里真还有点高兴,甚至有点感激:真不愧是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想得有多周到,这防护措施也是越来越周密,越来越先进了。有了这层手套,交叉感染的几率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再看那几位护士小姐,技术也都颇为熟练,仿佛流水作业一般,给每个受检者的胳膊系紧胶管,找血管,消毒,进针抽血,分装……每位受检者从坐下到离开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可是看了一会儿,我的心里却开始不是滋味起来,那些护士小姐在每个验血者的胳膊上捏捏拍拍,寻找血管,而她们手上的手套却一直不曾换过。我把自己的疑虑对同事说了,“那些护士不换手套,会不会给咱们传上点什么毛病啊?”同事倒是挺想得开,“当然有可能啊。不过现在医院都这样,手套是保护医生护士的。你就权当没看见得了。再说,咱也不至于那么倒霉吧?”听了她的话,我只好继续强自镇定地排队等着,心里一边自我安慰:今天验血的多半是来体检的健康人,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同时眼睛也开始不停地踅摸,企图找出面带病色的加以“清除”。我是一个很怕打针的人,可那天,当护士小姐用她那双捏摸过无数人胳膊的“手套”为我抽血的时候,我一点都没觉得疼,只感到后背阵阵发麻。
这事儿足足让我别扭了好几天。
半个月前,我又陪先生到京城另一家三甲医院验血。由于有了上次的“遭遇”,我对手套问题便格外地敏感。趁先生排队的时候,我又到抽血的窗口前观察:只见里面的护士戴着口罩,手上也戴着乳胶手套,动作也是干净麻利,当然,也一样地不换手套。再仔细端详那些受检者,还真发现了几个“危险人物”。当一位面色黑黄、农民样的老人把胳膊伸进窗口时,护士小姐遇到了麻烦,她捏拍半天也找不到血管,进针两次才抽出了血。老人起身后,护士又准备用这同一副“手套”给一个年轻姑娘抽血,我站在窗口忍不住问了一句:“您不换副手套吗?”护士从口罩上方翻了我一眼,“后边排队去。”我又小心异异地重复了一句,“刚才那老头好像有病,您是不是该换副手套?”护士愣了一下,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旋即垂下眼皮继续工作,嘴里却冷冷地回应道“没病谁上这儿来。您让开点儿,别在窗口堵着。”我被顶得哑口无言。
刚看到护士手上的手套时,我的自我感觉非常好,认为这是医院为体恤患者所采取的一项措施。可是看到最后我却又糊涂了,敢情是自己会错了意,领错了情,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拿咱当回事儿。当然,也许这手套换不换根本无所谓,也许来验血的患者或准患者或健康者之间并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也许我的疑虑和紧张只是缺少常识、神经过敏、小题大作而已,毕竟咱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是我却又有了个不太君子的念头:假如真的没有任何危险,护士干吗要戴手套呢?而且对于受检者来说,护士手上那副摸过几十个人甚至更多的人的手套比一块抹布又强得了多少呢?消毒安全这个概念与这副乳胶手套好象越来越不搭界了。如果一个外科大夫戴同一副手套给两个病人做手术,是不是有点骇人听闻呢?
我当然不是要求医院只保护患者的利益而不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医院这样肩负救死扶伤使命的地方,如果每个医护人员都把自己的安全看得比别人的生命更重要,是不是会令每个走进医院的患者感到后怕、后悔,又何谈信任呢?时下,“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医疗行业最为流行的口号。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医院都在争打服务牌,如开设假日门诊、保护患者隐私、微笑服务等等,有的医院甚至提出微笑幅度须露出8颗牙齿的标准。但是,要把“以人为本”由概念变成医疗行业通行的服务理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医院的管理者及全体医护人员在服务的细节上作彻底的改变。以我两次验血的经历而言,纵然护士小姐对我笑得再甜蜜,她手上这一副不换的手套也会把我们之间的关系推得很远很远。但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融入医疗机构的每项服务细节,而不再是缺少实质内容的概念。
前几天,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位著名的儿科专家的专访,这位专家在为病孩做完腹检后,在水龙头下认真地清洗自己的双手,然后对着镜头说:给孩子做检查时,最重要的是洗手,这是防止在病孩之间交叉传染的有效手段……看来,我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医生护士的手真的不应该摸完了他(她),又来摸我啊。 (作者:晓 路)
中国中医药报
200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