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多导睡眠图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8期第21卷 论著摘要
作者:竺士秀 张可经 游国雄
单位:710038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科
分析120例打鼾者的多导睡眠图(PSG),以客观地评价打鼾的危害性及 PSG在打鼾中的临床价值。
对象与方法 选择1996年10月~1997年7月临床未发现高血压、心脑血管疾患及糖尿病的打鼾患者120例。用百诺代P&D 9600型PSG系统记录全夜脑电、眼动、肌电、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SaO2)、鼾声及心电、血压、脉搏等参数。全部数据先自动分析后再手动复核修正。120例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和<5,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和单纯打鼾(SS)两组(每组各60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判定标准:呼吸暂停指口鼻气流停止≥10秒,低通气指口鼻气流幅度降低并伴随SaO2下降≥4%,低氧血症为SaO2<90%,氧减饱和度指数(ODI)为每小时SaO2<90%次数。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的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示差异显著,P<0.01示差异极显著。
结果 1.一般资料:50% 的打鼾者为SAS。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6±10岁∶43±11岁,χ2=1.756, P>0.01),SAS组男性比例>SS组(50例∶35 例,χ2=9.076,P<0.05),体重指数SAS组显著高于SS组(28±3,23±4,t=7.078,P<0.01)。
2.睡眠质量:SAS组入睡潜伏期显著短于SS组(10±9分,18±20分,t=2.716,P<0.01), 唤醒次数也多(33±25次,25±11次,t=2.406,P<0.05),Ⅰ~Ⅱ期浅睡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率SAS组高于SS组(80%±12%,75%±11%,t=2.281,P<0.05),Ⅲ~Ⅳ期深睡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率SAS组显著低于SS组(7%±9%,11%±8%,t=2.779,P<0.01), 两组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4%±10%,81%±16%,t=1.260,P>0.05)。
3.血氧情况:SAS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SS组(60%:41%,P<0.01);血氧减饱和度指数(ODI)也显著高于SS组(73±59,2±4,t=7.670,P<0.01)。
4.心血管系统:SAS组血压在睡眠中升高或晨醒时高达≥21/13 kPa(1 kPa=7.5 mmHg)的发生率显著比SS组高(27%∶6%, χ2=18.433,P<0.01); 心电图异常包括与呼吸暂停相关联的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频繁多源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V5导联一过性ST段下降伴T波倒置等,SAS组显著高于SS组(39例∶22例,χ2=9.636,P<0.01)。
讨论 本组PSG分析表明,SAS者多为中年人,好发于肥胖男性。睡眠中反复发生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导致频繁唤醒,但患者常不能回忆,还自觉睡眠尚好。实际上睡眠片断而表浅,深睡少甚至缺如,睡眠质量差。多数患者由于长期睡债高筑,表现在虽然夜间入睡快、睡眠效率正常,但白天仍困乏嗜睡。严重的睡眠低氧血症导致体液、内分泌、血液动力学等一系列改变,诱发多脏器损害,脑功能首当其冲。
2组的PSG所示无论在呼吸紊乱、睡眠质量差、SaO2降低,还是心律紊乱、血压增高等方面都有发生,只不过SAS组的发生率高、程度更严重,单纯打鼾也应属于睡眠呼吸障碍范畴。打鼾不单有害健康,还是SAS的表现或预兆,尤其后者如果未被及时发现和合理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PSG 监测可以确切地了解呼吸紊乱的性质和程度,及早发现白天难以发现的潜在心血管病变,辅助临床上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措施,也为以后的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收稿:1998-04-23 修回:199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