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结核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年第3期第9卷 论著

作者:潘集阳 赵耕原 张晋碚 麦慈任 雷卓然

单位:510630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睡眠障碍门诊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症;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抑郁

  【摘要】 目的 了解到临床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 ,为临床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5例)和正常睡眠者(67例)。结果 患者组STAI的状态焦虑因子、特质焦虑因子和总分、SAS焦虑状态总分、SDS的精神情感症状、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和总分与睡眠正常组比较, 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 <0.01) 。结论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同时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 而且习惯性焦虑特质较高。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rimary insomnia

Pan Jiyang, Zhao Gengyuan, Zhang Jinbei 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ir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3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in clinical setting Methods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used to rate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n=65) and control subjects (n=67) Results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the variables of the STAI (state-anxiety, trait anxiety), SAS and SD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and the control subjects (P <0.01) Conclusions The anxiety, depression were found to be high preval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in clinical setting. The patients had high trait anxiety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Th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nsomnia should be treated together.

  【Key words】 Primary Insomnia State-Trait Anxiety Anxiety Depression

  失眠是以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常伴有焦虑、抑郁和其它精神病理症状[1]。 目前国内还没有到临床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对照研究报道。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随机选择1999年6~11月到本科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要求在18~60岁之间, 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完成评定量表的填写。

  正常对照组入组标准:( A )无失眠的正常健康:每晚在半小时内入睡,睡眠总时间不少于6.5小时,白天无困倦或乏力, 工作和社会能力无损害;(B)过去和现在无精神障碍史, 无躯体疾病。

  二、评定工具

  1.状态-特质焦虑和焦虑状态评定: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焦虑自评自评量表(SAS)评定。 STAI问卷由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组成,其分量表分别反映焦虑情绪状态和格特质性焦虑的程度。 SAS由Zung编制,能有效反映焦虑状态的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度和变化。

  2. 抑郁评定: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由Zung氏编制,能有效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

  3. 一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等。

  采用被研究对象自我评估的方法。全部量表由作者在场指导,由被研究对象独立自行填写,量表完成后收回评定。

  三、统计分析:对各组评定量表指标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如果不能满足方差齐性检验条件,则用秩和检验。 采用SAS软件包进行资料统计处理。

结  果

  一、 一般情况: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5例。男28 例, 女37 例; 已婚28例, 未婚37例; 年龄18~54岁, 平均28.28 ±8.18岁;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41例, 高中及中专以下教育程度24例; 病程 34.83±40.43月;一级亲属患有(过)失眠者10例。

  正常对照组67例。 男 34 例, 女33 例; 已婚28例, 未婚37岁; 年龄18~46 岁, 平均26.99±7.55岁;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50例, 高中及中专以下教育程度17例;一级亲属患有(过)失眠者13例; 两组性别、婚姻、年龄、教育程度经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 两组有可比性。

  二、状态-特质焦虑状态:为了解两组研究对象的状态-特质焦虑状态,将其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各因子和总分作比较。两组STAI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比较

项   目 患者组 正常组 P值
状态焦虑因子 18.88±7.33 13.3±3.72 P<0.01
非状态焦虑因子 25.92±7.23 20.06±5.54 P<0.01
特质焦虑因子 16.15±6.17 11.29±3.84 P<0.01
非特质焦虑因子 23.46±5.58 17.85±5.13 P<0.01
 总  分 99.75±24.68 73.13±16.89 P<0.01

  三、焦虑状态:患者组SAS总分为49.02±10.57,对照组的SAS总分41.7±7.98,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四、抑郁状态:将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各特异性症状和总分做比较,以了解两组抑郁状态程度。两组SDS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的比较

项   目 患者组 正常组 P值
精神性情感症状 4.09±1.31 2.94±0.94 P<0.01
躯体化障碍 17.67±3.85 12.56±2.90 P<0.01
精神运动性障碍 5.01±1.60 3.50±2.21 P<0.01
抑郁的心理障碍 18.41±4.69 14.41±3.35 P<0.01
  总  分 51.3±12.34 33.72±6.88 P<0.01

讨  论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症的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它精神病理症状[1~3]。据报道在普通群中,20%失眠症者伴有忧郁症状,大大高于同一群的非失眠者,同时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忧郁症状[1~3]。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许多慢性持续性失眠症患者伴有忧郁和焦虑症状,其中22.26%失眠者可同时诊断为重型忧郁症或心境恶劣[4]。Charron F 等在 一个1761例初级保健样本的调查中发现56%的失眠者伴有焦虑和或激惹症状[5]。 国内报告发现失眠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高于无失眠者[6]

  本研究发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P<0.01),这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但焦虑是长期失眠引起焦虑,还是失眠的起因之一,目前还是不清楚[6]。为了了解患者的焦虑特质,我们使用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本研究结果发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都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P<0.01),这提示来临床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不但有严重的焦虑紧张,而且有一种长期的习惯性焦虑特质。有研究发现正常睡眠者的STAI的水平高低可影响睡眠模式[7],本研究证实其研究。但习惯性焦虑特质高低与失眠的起因和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存在。国外报道20~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符合重性抑郁症或心境恶劣的诊断[1~5]。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抑郁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P<0.01),与国外报道相似。此外,患者组在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特异性症状水平高于睡眠正常组(P<0.01),显示患者的抑郁情绪影响心境、认知和生理各方面。

  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时,除要治疗患者的失眠问题外,还应考虑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同时处理。此外,失眠症伴有焦虑和抑郁因果关系,是失眠引发焦虑和忧郁,还是焦虑或忧郁引起失眠,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ixler EO, Kales A, Soldatos CR et al :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the Los Angeles metropolitan are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79, 136: 1257~1262.

  2.Melinger GD, Balter MB, Unlenhuth EH. Insomnia and its treatment: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Arch Gen Psychiatry 1985,42: 225~232.

  3.Prisoni GB, De Leo D, Rozzini R,et al, Psychic correlates of sleep symtoms in the elderly. Int J Geriatric Psychiatry, 1992, 7: 891~898.

  4.Ford DE, Framerow DB.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JAMA 1989, 262: 1479.

  5.Charon F, Dramaix M, and Mendlewicz J: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insomniac subjects in a sample of 1761 outpatients. Biol Psychiatry 1989, 21: 109.

  6.刘贤臣,彭秀桂,郭传琴,等. 青年学生失眠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5,3(4):230~232.

  7.Kajimura N, Kato M, Sekimoto M, el at A polysomnographic study of sleep patterns in normal human with low-or high-anxiety personality traits. Psychiatry Clin Nerosci 1998, 52(3):317~20.

(收稿日期:2000-01-2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模拟人脑磁场治疗失眠症的观察与分析
焦点新闻
·白血病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
·行为医学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影响
·抗抑郁药可能影响乳癌药物疗效
·病人为什么会因焦虑反应而失眠?
·怎样消除因焦虑而引起的失眠症?
·产后抑郁可能是缺乏睡眠所致
·系统性家庭心理疗法在功能性遗尿症治疗中的作用
·模拟人脑磁场治疗失眠症的观察与分析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