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婴儿哭闹,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哭闹的声音。无疾病时的哭声常常由轻逐渐转响,哭声洪亮,去除了因素后哭声停止,多数由以下一些生理性原因引起,如:
(1)饥饿、口渴;
(2)湿(尿布湿)、痒(湿疹)、冷、热;
(3)衣着不当,如包扎太紧,毛线刺激皮肤;
(4)大小便前;
(5)周围无人,以哭吸引亲人作陪;
(6)日夜颠倒、生物钟未完全建立;
(7)白天睡前过度兴奋。
另一类哭闹是病理性的哭闹,其特点为哭闹剧烈、时间长、哭声尖或特别低沉,哭闹常与某些症状或体征同时出现。常见的疾病有:
口腔溃疡 多数在喂奶或进食,尤其吃热的食物时出现哭闹,常伴流涎。
鼻塞 吃奶时不能呼吸,不吃时饥饿、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脑部疾病 新生儿患颅内出血或脑膜炎时出现一阵阵尖叫样啼哭声,音调高,哭声急而无回声。
中耳炎、外耳道疖肿 吃奶时当耳朵贴到母亲身体时或者牵拉婴儿耳朵时出现哭闹。
皮肤皱折处有破损、溃烂。
蛲虫病 哭闹发生于半夜熟睡时。
泌尿道感染 排尿时疼痛而哭。
肛裂 大便干燥,排便时哭叫,便后有鲜血滴出。
腹痛。
佝偻病 夜惊哭吵。
总之,遇到婴儿哭闹首先从生理性原因方面考虑,必要时脱去衣服全身仔细检查一遍,有些粗枝大叶的家长会把热水袋烫伤皮肤,尿布带扎得太紧勒破皮肤,甚至缝衣针掉在被褥或留在衣服上。认为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哭闹时应去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