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该病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存在禁忌证和不同程度的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易反复发作,且治疗价格昂贵。笔者近年在经络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灸治疗数十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病机证型分析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督脉循行于鼻部。此外,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可通过同名经及表里经间接与鼻部联系。鼻部受病,可反应于对应经络及其穴位,而经络受病,也可体现在鼻部。过敏性鼻炎的穴位反应点在上述经络均有分布,如鼻部(迎香、四白、攒竹)、头部(上星、眉冲、通天)、颈部(风池、翳风、大椎)、四肢部(合谷、列缺、手三里、曲池、尺泽、后溪、外关、支沟、太冲、复溜、太溪等)。
从经络学说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病机为太阴、阳明气化受阻,与外感寒湿邪气、内伤饮食积滞、太阴或阳明气机升降失常及其他经脉气化影响有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经脾经主司气机运动变化、水谷运化、精微物质输布等,同时具有传导与排泄水谷糟粕、抵御寒湿邪气侵袭的作用。
过敏性鼻炎患者主症为鼻塞、流涕,笔者根据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4种证型:
①太阴、阳明气化受阻型:以纳呆、胃胀、便秘,苔厚腻,脉滑为主要兼症,病机为饮食积滞、太阴或阳明升降失常,主要病经为太阴、阳明;
②少阳气郁型:以头胀、耳闭塞,苔薄,脉弦为主要兼症,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主要病经为少阳;
③寒凝太阳型:以后项部僵硬,易感怕冷,苔薄,脉浮或弱为主要兼症,病机为卫阳被遏,主要病经为太阳、太阴;
④厥阴瘀滞型:以情志不舒、目胀额痛,舌暗,脉沉为主要兼症,病机为肝胆气机瘀滞,主要病经为厥阴、太阴。
选经配穴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病机为太阴、阳明气化受阻,针刺取穴以太阴、阳明经为主。
基本穴组:尺泽、阴陵泉行气化湿,促进太阴脾土布散之力;曲池、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清降阳明气机,通导阳明燥结;迎香、印堂宣通鼻窍。治疗时可随证加减用穴,如兼厥阴瘀滞证,取合谷、太冲、曲泽、蠡沟;兼寒凝太阳证,取通天、大椎;兼少阳气郁证,取支沟、阳陵泉。
尺泽、阴陵泉、曲池、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直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针感传至手足为佳,印堂、通天采用平刺,通天采用搓针法,大椎采用温针为佳。每周治疗1~2次,8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周,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及情志调护,避免劳累。
典型医案
患者,男,36岁,2015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间断性鼻塞19年。患者19年前因感冒引起鼻塞,逐年加重,近5~6年发作频繁,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浊涕,喷嚏频作,夜眠不安,纳可,大便黏腻不成形,舌红少津,脉沉弦。察经显示:手太阴经尺泽硬结;足太阴经缝隙松软;足阳明经僵硬,迎香穴有小结节;足太阳经通天硬结。
辨经:太阴、阳明气化受阻(虚实夹杂)。
针刺选经:太阴、阳明经。
针刺处方:尺泽、阴陵泉、通天、风池、孔最、迎香。
按患者嗜酒,脾胃气机受损,蕴生湿浊,进一步阻碍太阴气机,导致鼻塞。一诊时察其经络,发现手足太阴经明显异常,故治疗以调整太阴为主,治疗未获疗效。二诊时考虑单行太阴经化湿辟浊功效不足,须配合阳明经降浊行气,督脉、太阳经振奋卫阳,才可取得满意疗效。遂根据以上分析选经配穴,治疗一个疗程获愈。
总结与思考
《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而下之。”经络诊察是指导笔者制订本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辨证能够更加全面认识本病的病机。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复杂,治疗时切不可将之视为单一系统的病证。该病病位不局限于肺系,仅凭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将病定位在肺系,临床疗效难以保证。运用经络医学理论可以在辨清证候的基础上,结合经络气化状态,辨清病经所在和经气状态,准确选经配穴,方能有效针对病机,快速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