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胃炎、肠炎、溃疡等。中医学常将脾胃病归属为“胃痞”“嘈杂”“胃脘痛”“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表现为中脘痞塞不通、胀满疼痛、烧心反酸、嗳气叹息、食欲不佳、腹痛腹泻、腹胀肠鸣、情绪急躁、失眠多梦等不适。脾胃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生,并且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或偏嗜,经常熬夜等,导致脾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发现,脾胃病患者常伴有情绪异常,而且两者常相互影响。全国名中医蔡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笔者有幸侍诊蔡淦左右,获益颇多,现将蔡淦从肝论治慢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临证经验
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此为临床最常见的类型,症见两胁胀满,中脘胀痛,胸闷喜叹息,嗳气、泛酸,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舌苔薄白,脉弦。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见胃脘部痞满、疼痛、干呕、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等症状者,常应手奏效。
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郁脾虚型,临床常见腹痛腹泻,泻后痛减,伴腹胀肠鸣,肢体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弦细,以痛泻要方加减。此类患者多为肠功能紊乱,大便有黏液脓血者,加凤尾草、地榆、槐米;腹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食欲不振并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焦三仙。
疏肝清热法适用于肝郁胃热型,临床症状见中脘灼痛,烧灼嘈杂,心烦易怒,泛酸易饥,口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白腻,脉滑数或弦数,常用方剂为四逆散合清胃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枳实、白芍、黄芩、黄连、蒲公英、连翘、姜半夏等。蔡淦常用蒲公英配连翘,用于治疗阳明热盛移于大肠,或湿邪郁久化热者。一者,蒲公英可泻诸经之火,连翘清热散结;二者,连翘可疏肝理气,《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连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肝气疏泄条达,则气机升降正常。
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型,临床多见中脘、两胁胀满不适,胸闷,喜叹息,肢体倦怠乏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先干后稀,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濡细。常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药有柴胡、枳壳、白芍、陈皮、甘草、木香、砂仁、茯苓、半夏、竹茹、薏苡仁、佩兰等。嗳气频作者加厚朴、旋覆花、代赭石;肝郁明显者加娑罗子、地栝蒌;咽中如有物梗者,蔡淦喜用木蝴蝶,现代药理提示木蝴蝶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肿瘤生长等作用,因其味苦、甘、凉,入肺、肝、胃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具有疏肝和胃、滋阴生津、清热生肌的功效,从而起到止痛、消炎作用。另外,蔡淦甘草喜欢生用,脾胃病多为慢性疾病,水谷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日久郁而化热,生甘草有清热作用,而炙甘草性温,虽可健脾,但恐其助热生火,影响疗效。
柔肝养阴法适用于肝胃阴虚型,临床症状如中脘隐痛,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口干口苦,似饥而不欲食,嗳气频频,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弦。常用一贯煎和养胃汤加减:用药有生地、当归、白芍、沙参、麦冬、石斛、山药、甘草、枳壳等。脾胃病患者多伴有情志因素,或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日久则肝胃阴血亏损,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非柔不克,肝之阴血不足,致肝气偏旺,肝失条达,疏泄失职,势必乘胃,伤阴劫液,故用一贯煎或甘寒甘凉之品,柔肝养阴,但又不能滋腻碍胃,故蔡淦常于滋阴药中加佛手、砂仁、佩兰、玫瑰花等芳香行气,醒胃助运,以防香燥理气之品以重伤胃液。
典型医案
医案一
男,27岁,因反复中脘胀痛1年就诊。伴有两胁肋部胀痛,受冷后易腹痛腹泻,大便有黏液,手足冰冷,工作压力大,有恐惧感,心慌,时有泛酸,睡眠欠安,梦多,舌淡苔薄,脉弦细。
诊断:(肝胃不和型)胃痞(西医称为浅表性胃炎)。
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延胡索9g,炒白芍9g,西砂仁3g,广木香6g,广郁金9g,太子参12g,半夏9g,连翘9g,陈皮9g,甘草6g,黄连3g,白茯苓18g,炒白术9g,黄芩9g,柴胡6g,龙骨30g,牡蛎30g。
二诊:两胁肋部胀痛、胃脘痛明显好转,偶有腹胀、心慌,舌淡苔薄,脉弦细。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枳壳9g。药后腹痛缓解。
按本例患者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日久积劳成疾,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功能,气机失调,在上则为嗳气,在中则为撑胀,在下则为飧泄。脾失健运,清阳不能实四肢,故见手足冰冷,心神失养,则见夜寐欠安,多梦,心肾失交,可见恐惧感。但究其病因总归为肝郁所致,故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疏肝理气,六君子汤健脾和胃,配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临证中要通过错综复杂的症状、体征,抓住主要矛盾,辨证施治,方能迎刃而解。
医案二
男,34岁。因腹泻6个月就诊。大便2~3次/天,稀便,吃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并有不消化食物,伴有肠鸣,无腹痛,口干,易疲劳,易有饥饿感,浅睡眠,小便黄,胃纳尚可,舌淡红有裂纹苔薄腻,脉小弦。
诊断:(肝旺脾虚型)泄泻(西医称为肠功能紊乱)。
治则:疏肝健脾,渗湿止泻。
方药:白术12g,白芍12g,陈皮6g,防风9g,葛根9g,黄芩9g,黄连3g,焦楂曲各12g,山药18g,佩兰9g,生薏苡仁18g。
二诊:大便1~2次/天,不成形,无腹痛,肠鸣减轻,舌淡苔薄,脉濡滑。治疗不变,继服上方14服巩固。
按肠功能紊乱是现代常见疾病,属于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情况。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与该病有一定联系,多在紧张或生活、工作压力增大时发作,胃肠运动紊乱,内脏功能失调,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本例由痛泻要方和葛根芩连汤加减。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组成,治以疏肝健脾,主治大便溏泻、肠鸣腹痛,泻后痛减。方中白芍柔肝,缓急止痛,炒白术健脾燥湿,共为主药;陈皮芳香化湿为辅药;防风辛温归肝入脾、升阳止泻;葛根升清止泻、生津止渴;黄连燥湿坚阴,可防白术、陈皮温燥伤液,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泻肝实脾、补中寓疏、疏调气机,则痛泻可止。运用时应注意善后巩固,防止复发。(郑亚江 马赵青 洪蔚蔚 王文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