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和”的价值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4-21
马克思提出 ,“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 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 的” [1 ] ,说明价值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一种 关系状态,即事物的价值产生并存在于自身对人的 需要的满足当中。学界将 “价值”普遍定义为: 价值产生并存在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中,是客观 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2 ] 。由此 可知,中医学 “和”的价值是 “和”存在及其属 性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探索中医学的 “和” 的存在及其属性对人的何种需要的满足是解决中医 学 “和”价值的关键。

中医学作为一门防病治病的学科,产生于人对 自身的健康与长寿的需要当中,也即对自身生命的 “生”之中。要实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需要解决以 下问题: 其一,人的生命是如何产生与运转的; 其 二,处于自然当中的人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其三, 处于社会当中的个体该如何与社会相处; 其四,个 体生病之后当用何种方式治疗; 最后,如何处理医 者与患者的关系。这五个问题的解决是人类实现健 康与长寿的需要。针对这五个问题中医学有自身特 有的处理方式。

1 “阴阳和”解释生命的产生与运转

1. 1 生命的产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 ;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气,命之曰人” ,说明天地二气是人的生命产生的 物质基础 ,“合”是人体生命得以形成的关键。天 地之气又称为阴阳二气,故 《素问·生气通天论》 曰 : “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 ,阴阳二 气的调和是生命产生的根本。老子在 《道德经·四 十二章》中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同样说明 了生命的产生在于阴阳二气的调和,其中 “一” 当指 “太极 ” , “二”指阴阳两端 , “三”指阴阳 两气相交而化合之 “和气” , “三生万物”明确指 出万物的化生在于 “和”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则道出了万物在生成之后,通过 “负 阴抱阳”的方式来达到阴阳之和,从而实现自身 生命的存在与新生命的延续。

1. 2 生命的运转

人体生命运转的关键在于气机。气机的升降出 入正常则代表着生命健康,升、降、出、入失常则 显示疾病的产生,升、降、出、入止息则意味着生 命的终结。正如 《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 : “出 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 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 长、化、收、藏。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阴阳二气运 动的方式,阳气轻轻上浮保卫体表,即 “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 ; 阴气入里蓄藏精气于体内,为阳 气的充养提供来源,即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 阴阳二气的消长化生了五行,阴中之阳为木,阳中之阳为火,阳中之阴为金,阴中之阴为水,而土为 木、火、金、水四气冲和的结果。五行的升、降、 出、入实则是阴阳二气升、降、出、入的具体化。 从整体来说,木火主升,金水主降,而土为升、 降、出、入的枢机,即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从部 分来说,木、火、土、金、水中都有各自的升降关 系,只是升降的占比不一样,故而呈现出其主升主 降的功能。五行之间气机升、降、出、入的和调是 通过其自身生克制化关系的调节而实现的,正是五 行之间气机运转的和调才维持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的机体的正常运转。

综上,中医学通过 “阴阳和”解释了生命的 起源、运转与延续,满足了人类对生命起源、运转 与延续的认知需求,故 “阴阳和”是中医学对人 的价值的一种呈现形式。

2 “天人相应”阐述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人本自然而生,依赖自然而存。人生于自然之 间,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 “五气” “五味” 。随着人类对自然自和能力的破坏 , “五 气 ”“五味”也遭到了破坏,人的生存受到严重的 威胁。人与自然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这种规律主要 表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从时间层面来说,人 体的气血运行与生理功能呈现出日、月、年的节律 信息。日节律阐明了人体的生理与自然共享着昼夜 阴阳变化规律; 月节律阐明了人体的气血关系受到 月亮引力的周期影响,呈现出月循环规律; 年节律 阐明了人体的生理也如自然一样拥有春升、夏长、 秋收、冬藏的规律,阴阳气血随着自然四季的变化 而变化。从空间层面来说,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气 候特点,从而在体质上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 如吴有性在 《温疫论》中指出,西北风高气燥, 鲜有湿证; 南方地处卑湿之地,时有感湿者。

遵循自然规律是个体主动顺应自然的过程,也 是个体不破坏自身的阴阳自和的过程。中医学的 “天人相应”学说为人与自然提供了一种相处模 式,即人类顺应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的自和之 道,使人与自然共生。

3 “少欲 ”“仁爱”调解人与社会的矛盾

寻求人与人在社会中如何相处才有利于人的生 存以及生命的健康与长寿的答案,是每一个人的现 实需求。中医学的 “少欲”与 “仁爱”思想可为 调解人与社会的矛盾提供方向与途径。

3. 1 少欲

少欲之人才可以做到 “恬淡虚无” “志闲” “内无思想之患” ,使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情 “发而中节” ,达到精神内守。少欲则少思 虑,思虑少则心神不伤; 少欲则少悲哀,悲哀少则 气机不竭绝; 少欲则喜乐不过,喜乐不过则气不 散; 少欲则少愁忧,愁忧少则气行而不闭塞; 少欲 则少盛怒,盛怒少则少神志昏迷; 少欲则恐惧少, 恐惧少则精神不动荡。少欲是中医学从对自身要求 的角度来探讨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只有少欲才易 知足,才能做到真正的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3. 2 仁爱

“仁者寿”三个字概括了道德与健康的关系。 孙思邈在 《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提出的 “德行 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正寿” ,明确了道德与 健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古今医统大全·仁 道类第四》更是明确记载 : “仁者静,静者寿” ; “仁者必得其寿” 。仁者为何寿? 荀悦在 《申鉴· 俗嫌》中给出了答案,即 “仁者,内不伤性,外 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 和,咎征不至,而体嘉集之,寿之术也” 。仁者之 仁更多地体现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表现为 “仁爱” 。对他人 “仁爱”之人,无害人与计较之 心,心中无私,常心情舒畅、心宽神安,易于长 寿 。“仁爱”是中医学从对他人的角度来探讨人与 社会的相处之道,如果每个人都行仁以爱,那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将变得简单且容易。

4 “执中调和”论治人体的疾病

中医学 “执中调和”的治疗方式为患者现实 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种选择 。“和”的思想贯穿于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始终 ,“和”既是其出发点也是 其目的与归宿。中医学以 “和”代表着健康 ,“失 和”代表着疾病的产生,而 “调其不和”意味着 疾病的治疗,即扭转失和的状态,将人体恢复到阴 阳气血调和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 [3 ] 。而 “调” 的前提是通过 “察其不和”的方式明确疾病的病 机 。 “察其不和”针对的是中医整体观的三个层 次: 一是人与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否和谐; 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否和谐; 三是人体生理上的 脏腑、气血、经络是否和谐 [4 ] 。通过对这三个层 次的考察,明确疾病发生的病机在哪一个或哪几个 整体层面,在此基础上顺应人体的自和机制,实行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 虚不实,以经调之”执中调和的治疗方法。用药 方面亦贵在执中,用之不及则无效,用之太过则伤正,正如张景岳 《类经·论治类》所言 : “盖以治 病之法,药不及病,则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 伤于正而生他患矣,故当知行制,而进止有度” 。 用之不及往往可以通过加量来解决,而用药太过造 成的损害有时是难以挽回的,故医家更多强调施药 勿过 。“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寒而勿 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和而勿缓” [5 ] 已成为一 种治疗共识。中医学通过 “执中调和”的治疗方 式,恢复人体整体观的三个层面的和谐,最终达到 “阴平阳秘”的 “平人”状态。

5 “仁心仁术”处理医者与患者关系

医者与患者的和谐相处是治愈疾病不可或缺的 一环,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人类治愈疾病的 现实需求。中医学通过 “仁心仁术”的理念而构 建的和谐医患关系可为缓解医患关系提供新视角。

“仁心仁术”最初指的是君王的为政之道,为 何后又指为医之道呢 ? 《本草纲目》对此答曰: “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 故称仁术 。 ”《言医》答曰 : “仁,即天之理,生之 源,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 犹己之病。 ”将为医之道称为 “仁心仁术” ,也就 直接要求医者能惠泽世人,行 “无伤”之术,能 “视人之病,犹己之病 ” 。“大医精诚”是 “仁心仁 术”的具体要求,只有医术 “精” ,才能行 “无 伤”之术,而惠泽天下; 只有对生命 “诚” ,才能 “视人之病,犹己之病” ,救济天下。

医者在与患者的相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故中医学更多的是提出对医者的要求。而在现实生 活中,提出对患者的要求也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一种 方式。首先患者当相信医者,其次患者当尊重医者 而不允许随意伤害他们,我们姑且将这种对医者的 相信与尊重称为患者的 “仁心” 。只有医者的 “仁 心仁术”与患者的 “仁心”同时具有,紧张的医 患关系才能重现和谐。

中医学用 “阴阳和”解释生命的产生与运转, 用 “天人相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 “少 欲 ”“仁爱”调解人与社会的矛盾,用 “执中调和” 论治人体的疾病,用 “仁心仁术”处理医者与患者 之间的关系,因此说中医学的 “阴阳和 ” “天人相 应 ”“少欲 ” “仁爱 ” “执中调和 ” “仁心仁术”的 思想满足了人类对健康、长寿的五大问题的认知需 求。故 “阴阳和 ” “天人相应” “少欲” “仁爱” “执中调和 ” “仁心仁术”是中医学的 “和”价值 所在,其目的都是为了 “生”即健康与长寿。人 类的生生不息是中医学 “和”价值的最高追求, 也是中医学能给予人类需要的最大满足。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陈元 何清湖 易法银 胡以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