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56岁,政府职员,于2011年5月20日来诊。主诉胸闷、活动后气促5年余,加重3天。患者5年前由于生气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张口抬肩,遂经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期间各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经门诊输液3天后缓解(具体用药不详)。观其面色青黑,表情痛苦,精神倦怠,时张口抬肩呼吸,不自主清嗓子动作,自述喉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胃脘胀满,易反酸,纳呆,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大便秘结,腰部酸痛,舌暗红、苔白滑,脉短弦滑,关部稍浮。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郁体质得分92.86分,其它体质得分均在正常范围内。
辨证:郁证。因于肝郁脾虚,气机失调,属气郁体质。
治则:疏肝健脾,宽胸理气。
治疗方法:主穴取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配穴取天突、合谷、神门、申脉、照海、梁门、手三里。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0.30mm×40mm针灸针,膻中、期门穴平刺15~25mm,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气海、足三里直刺20~35mm,得气后施以呼吸补法,其他穴位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刺络拔罐法:取大椎、定喘、膏肓、膈俞、至阳、肝俞、筋缩、胆俞、中枢,每次取3个穴位,以三棱针如梅花状点刺5下,然后拔罐留10分钟,轮流取穴。治疗1次/日,每10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由护理人员对其分别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及不适症状等方面进行体质护理。
按照上方治疗3次后,自述睡眠质量有所好转,口苦症状减轻,胃部反酸频率渐少。一个疗程后,睡眠5个小时有余,食欲渐佳,口苦、反酸等症消失,大便1~2天一行。三个疗程后食欲增加,睡眠可达7个小时,呼吸已经没有急促感,21nx.com但过度活动后仍有不适,咽喉部仅留有轻微异物感,判定气郁体质得分35.71分。嘱其休息10日,使机体自我调整。10日后复诊,其面色稍黯,精神渐佳,呼吸通畅,大便黄软,1~2天一行,腰部仍有酸痛感,自述休息期间有1次饮酒后发生胸闷、胃脘胀满,但很快缓解,舌红、苔薄白,脉滑稍弦。
针灸主穴不变,配穴取合谷、太溪、命门、肾俞、志室。刺络拔罐取肺腧、大肠腧、腰阳关、十七椎、期门、膻中,依上法每次取3个穴位。再行治疗3个疗程后诸症皆愈,判定气郁体质得分28.57分。并嘱其清淡规律饮食,按时起居,适当运动,21nx.com日常监测血压变化,每年春季预防性治疗1个疗程。同年10月份随访无复发。
按:胸闷是常见病症之一,可伴有心烦、气短等症,除某些器质性病变之外,亦可由精神因素引起,常因生气、疲劳等因素诱发,其多属气郁体质。本医案所谈及的患者是由于生气而致气机逆乱进而产生胸闷的症状,又由于长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久而久之形成气郁体质。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可致胸闷作痛,气息急促,但是部分患者症状可在一定程度内自行缓解,因而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贻误时机,形成气郁体质,逐渐发展为抑郁症等疾病,在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社会,尤其应引起更多关注,应适时疏泄气机。
患者病位在肝,故取肝之募穴期门、肝经之原穴太冲、八会穴之气穴膻中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然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取中脘、粱门、气海、足三里、内关、天枢、三阴交以调中气、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胃肠;患者气郁不伸,喉中如有梅核,故取天突、合谷;患者神呆失眠,故取神门、申脉、照海;患者气乱上冲,故取手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组合以调节血压。笔者在患者背部肝胆穴区触摸及条索状物,故施以刺络拔罐法以决血调气、松解筋结。诸穴相配,总以顾护脾胃、疏肝理气,从而治疗气机郁结之胸闷等诸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