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处方由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阴疽,临床应用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为辨证要点。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而在临床上单纯的阴疽已经不多见,但是笔者根据阳和汤药物组成特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适当加减用于寒湿痹症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一些痹症常规用驱寒祛湿药物效果不佳,用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患者女性,58岁,腰痛、右侧肢体疼痛数年,曾在多家医院医治,疗效不佳,遇冷加重。患者冬天畏寒明显。观前医治疗方案以祛风湿散寒药物为主,患者自述服药期间略有减轻,但是疗效不巩固。
患者面色白光白、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滑,二便可。自述上下肢酸痛,腰臀部冷痛,非常怕冷,冬天需要坐在火炉边。来诊时上下肢贴满了膏药,说贴上膏药会舒服些。曾在医院检查有骨膜水肿。
考虑患者阳虚血虚为本,寒湿邪为标,属于寒湿痹症,治疗需要温阳补血,祛寒通络。处方以阳和汤加减,用药如下:熟地30g,桂枝9g,白芥子9g,姜炭9g,生甘草6g,麻黄3g,鹿角胶9g,黑顺片9g,川牛膝15g,炒杜仲15g,防风9g,鸡血藤20g,姜黄9g,独活9g。
二诊时,患者自述服药后腰臀痛减轻,仍然怕冷,但是程度减轻,上肢酸痛好转,下肢冷痛略有减轻。效不更方,二诊再服用10天。三诊患者自述好转大半,腰臀部没有明显感觉,上肢冷痛好转明显,下肢疼痛减轻。三诊继续服用10天。
后两个月患者反馈,三诊后不适感基本消失,自行停药未见复发。至此,患者数年疾病1个月基本痊愈,足以看出阳和汤在治疗阳虚寒凝的痹症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堪称标本兼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