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医深入探讨治疗方 延长带癌瘤生存时间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9-22
王晞星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经验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新诊断胃癌超过100万例,占所有肿瘤的8.2%[1]。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约1/3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从而失去手术机会,西医常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患者不良反应较明显,常中断治疗。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明显优势,能够稳定瘤体,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2]。
 
王晞星,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4、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肿瘤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王晞星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40余载,在诊治胃癌方面经验丰富,提出应用“和法”治疗胃癌,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1胃癌的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无胃癌的病名记载,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归于“胃脘痛”“吐酸”“反胃”“噎膈”,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仅有胃脘不适、纳差、呃逆、嗳气或嘈杂、食后饱胀症状。中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合并上腹痛、恶心、呕吐、乏力、消瘦、黑便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呕血、食管或幽门梗阻及胃穿孔等症状。王晞星教授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由脏腑气血、寒热、阴阳不和所致,深究其病机,应从“不和”入手。
 
王晞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对当代人们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的观察,总结出胃癌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嗜食膏脂厚味、油炸辛辣之品,导致食滞胃脘,胃失和降,湿浊痰饮内生;同时又恣饮冰镇酒水,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郁怒难伸,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犯胃,由轻到重,逐步演变成气滞、瘀血、湿浊,瘀滞于胃,聚而成瘤,盘踞胃腑,最终导致寒热错杂于胃。《丹溪心法·反胃》提出:“反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王晞星教授指出“不和”是贯穿胃癌病程始终的主要病机,其主张“胃气以和为贵”,在治疗中以“调和”为主,运用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调和脾、胃、肝,使胃气调和,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如《黄帝内经》云:“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临证指南医案·不食》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终致延剧。此理亦人所易晓也。”
 
综上所述,王晞星教授认为胃癌的发生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脾胃失和,肝失疏泄,导致寒凝胃脉、气机郁滞、痰湿凝聚、气滞血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痰浊、瘀毒之邪滞留于胃腑,形成癌肿,基本证型多属寒热错杂证。
 
2“和法”及半夏泻心汤
王晞星教授认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人伦和谐。“和”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天文、地理、医学等具有重要的影响[3]。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和”思想也渗透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正如《黄帝内经》曰:“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寒热以求“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王晞星教授主张运用“和法”治病,其强调的“和”是天人和、形神和及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运用调“和”之法使阴阳、寒热、气血津液、五脏六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平衡和谐,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伤寒论》,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证。《金匮要略》又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是调和寒热、调和脾胃第一方。方中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以益气补中。七味相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甘调,自然邪祛正复,气得升降,诸证自平。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保护胃黏膜、杀灭幽门螺杆菌、抗缺氧等作用[4]。王晞星教授紧抓胃癌的病因病机,临证运用半夏泻心汤灵活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3验案举隅
患者,男,68岁,2019年9月24日首诊。患者胃癌术后2年,2019年8月复查提示:残胃,少许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遂口服替吉奥化疗。患者近日自觉胃脘饱胀,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精神差。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王晞星教授门诊寻求中医药治疗。现症见:胃脘部胀闷不适,胃灼热,干呕,纳差,眠一般,小便短少,大便溏,每日2~3次。舌淡白,苔黄腻,脉沉细。中医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治法:调和脾胃,平调寒热。处方:清半夏10g,干姜6g,黄芩片10g,黄连片10g,党参片15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0g(先煎),浙贝母30g,白花蛇舌草10g,蒲公英20g,厚朴10g,枳实10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甘草片6g。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0月24日二诊:患者胃脘胀闷、干呕、胃灼热减轻,精神较前好转,纳可,眠差,易惊醒,大便稀,每日2~3次,小便可。舌淡白,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治法:调和脾胃,平调寒热。处方:首诊方加炒酸枣仁30g,百合10g。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1月23日三诊:患者胃脘胀闷明显好转,胃灼热消失,精神可,纳眠可,小便可,大便稀,每日1~2次。舌淡白,苔薄黄,脉弦。中医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治法:调和脾胃,平调寒热。处方:二诊方去海螵蛸、煅瓦楞子,加冬凌草、石见穿、猫爪草各30g。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2月24日四诊:胃脘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可,食欲较前明显好转,予四君子汤加冬凌草、猫爪草、石见穿、浙贝母各30g,以健脾和胃,抗癌散结。3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复查胃镜提示:残胃,少许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较前无显著改变。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随诊1年余,未见疾病进展。
 
按语:本案患者为胃癌术后化疗后,其平素脾胃虚弱,且化疗后正虚邪阻、升降失常,导致胃脘胀闷不适、嘈杂、干呕、胃灼热、食欲不振等症状,故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调和寒热,健脾和胃。方中党参甘草大枣益中气,补其虚;半夏干姜开结散寒,与党参甘草大枣配伍以升补脾胃清阳;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以降泄浊阴;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浙贝母开郁散结;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厚朴、枳实理气消痞;炒麦芽、炒谷芽健脾消食开胃。诸药合用,使邪祛正复,脾胃健运,升降有常,气血生化有源,故胃胀、嘈杂、干呕、胃灼热症状得以控制,诸症减轻。二诊时患者诉眠差,易惊醒,首诊方加炒酸枣仁30g,百合10g。酸枣仁养心安神百合清心安神和胃。诸药合用,调和脾胃,平调寒热,养心安神。三诊时患者胃脘胀闷不适、嘈杂、干呕、胃灼热症状好转明显,睡眠可。患者反酸消失,寐安,故减去制酸止痛、养心安神之品;脾胃已和,气血生化有源,耐受攻伐,故加入中药抗肿瘤之品冬凌草、石见穿、猫爪草各30g。王晞星教授认为冬凌草、石见穿、猫爪草具有软坚散结、减毒消癥之功,能有效抑制瘤体生长。四诊时予四君子汤加冬凌草、猫爪草、石见穿、浙贝母,以健脾和胃,抗癌散结。患者随诊1年余,病情未见进展,可见中医药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4小结
胃癌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证型较多,临床以寒热错杂证多见,王晞星教授深入探讨了胃癌的起承转合,临证时如见“呕”“痞”“肠鸣”“下利”4种症状中的3种即可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这也启示我们辨治“大病”“癌病”时,应先辨病再辨证,病证结合,紧扣病机,遣方用药,用最佳方案为患者解决病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晓男 赵妮妮 汪欣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省中医院
Tag标签: 胃癌(8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