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穴的操作方法 揣穴的八种方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11-15
通过双手循推按压掌握经络腧穴的气化状态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临床在掌握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配穴之后,腧穴的循摸准确与否就成为影响疗效至关重要的因素。
 
单凭骨度分寸不能正确取穴
 
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的经络腧穴教材在取穴部分只讲骨度尺寸,而忽略了对腧穴的切循。因此,很多针灸推拿医生的取穴也只是根据骨度的标准,很少经过仔细循摸再确认腧穴的准确位置,影响了针刺的临床疗效。其实,骨度只是一个常人的标准定位,如同根据人体标准体型绘出的示意图。然而具体到每个患者身上,则有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的不同特点,单纯根据骨度取穴是不准确的。《灵枢·经脉篇》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此处所谓的“切循”就是指的医生摸穴的技术,即医师必须用手摸到分肉之间的经络缝隙,还要摸到因气血交会而形成的各类腧穴的特殊结构,才能确定腧穴的准确定位。临床实践证明,经过准确摸穴后定位的腧穴,无论针灸还是推拿手法施术,都能大幅提升腧穴的感传强度和广度,疗效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升。

揣穴的八种方法
揣穴的八种方法。(选自《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
 
摸穴的操作方法
 
摸穴又称揣穴,其目的是探明穴位,寻找具有疼痛、酸楚等感觉的穴位。从解剖结构上看,穴位位于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间隙中。揣穴就是通过切循、按压等方法,揣摸出肌肉的厚薄、孔隙的大小、指感的位置,分拨肌肉肌筋等软组织,显露出腧穴的特定结构。生理情况下,医生可触摸到腧穴在肌腹与肌腱交界处、神经或者血管的分支处等结构特点;在病理状态下,由于经络中运行的气血出现虚实寒热、升降出入逆乱的不同状态,或者由于受到寒湿、痰浊和瘀血等病邪的影响,腧穴处气血转输产生阻碍,就会出现结块、条索、筋节等异常反应,使腧穴的皮脉肉筋骨结构发生位移或其他改变。所以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状态,腧穴的结构必须通过反复切循才能触及。练习摸穴的技法要重视以下几点。
 
体位
 
灵活地选取适当的体位很重要,其主要目的是使肌肉等软组织放松,使肌肉缝隙松弛,便于医生的切循探入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取手少阳前臂部腧穴需要手部休息位,使前臂骨呈平行状态,既不可旋前,亦不能旋后;取委中、委阳需要屈膝;取足三阴经小腿部腧穴需要垂足;取肘关节周围的合穴需要使肘关节略微屈曲;取合谷需要手掌虚握,虎口张开。总之,体位选择的原则就是便于医生的深入切循。
 
手法
 
摸穴的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著名针灸大家郑魁山教授对揣穴非常有心得,曾总结出八种揣穴方法,即指切法、按压法、分拨法、旋转法、滚摇法、升降法、滚摇升降法、舒张押手法等。虽然郑魁山所讲之揣穴方法是用于针灸,但是其腧穴定位意义是与推拿临床一致的,可以结合临床实际参考使用。
 
双手配合
 
摸穴时要注重左右手配合,如指切法需要分拨肌肉纹理,找到经络缝隙。这个过程需要左右手反复切压,有些缝隙需要左手才能感知,而有些则要用右手才能感觉到。摸一些位置比较深的腧穴时(如筑宾穴),需要一手按压,另一手从小腿外侧推按,使深层的腧穴结构容易被触摸到。使用分拨、旋转、滚摇、升降等摸穴方法时,更需要患者和医生双手配合活动关节,使经络的缝隙、以及肌腱、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交错所形成的腧穴结构更清晰地暴露在医生指下。
 
摸穴的主观及客观感觉
 
要摸到经络缝隙内的解剖形态结构
 
腧穴多分布于皮脉肉筋骨“五节”的部位。即《灵枢·经脉》所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摸穴时要注意肌肉、血管、神经等有形组织的形态变化,比如肌腱附着点、肌腹与肌腱的移行处、血管分支、神经分支等部位,往往会形成特殊的凹陷、骨沟、交叉。比如脉节所在之处的太渊、太溪等,肌腱附着处凹陷的曲池、少海、尺泽、阳陵泉等,分布在肉节处的手足三里、丰隆、孔最等,还有分布更深的骨节处的悬钟、腕骨、公孙等,甚至有些腧穴就分布在骨缝里,比如养老、照海、商丘、丘墟等。所有的腧穴都在或皮或脉或肉或筋或骨缝之间,有的穴位则既是脉节、又是肉节,或者还是骨节(如太渊、神门、大陵等)。如果是在多个节点的交会处,则更是重要穴位。
 
当代的针灸大家都非常重视对腧穴解剖结构的摸认,如著名针灸大家杨甲三教授更是提出了“骨边、筋边、肉边”和“骨间、筋间、肉间”的“三边三间”法则。著名针灸大师王居易教授则更是重视“五节”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并提出所有的节在体表循摸经络的缝隙里都可以循摸到,当医生指下能够明确分清这些不同节的结构特点时,摸穴就容易很多。
 
要感觉到穴下的气血运行状态
 
揣穴时想要感受到穴下气血的运行状态,就需要医生凝神聚气,与患者密切配合。只有意念集中,运气于指,以意领气,才能通过手下的感觉及患者的感受来准确定穴,以意行气,通过指下细微的变化感受到气血运行的异常。在寻摸经络路径中患者出现的特殊感觉(酸、麻、痛、胀)的位置往往是腧穴。医生通过经常循摸,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感觉更敏锐的部位,可体会到空虚、滞涩、弦紧、松弛等不同感觉,并能辨别这些感觉属于异常还是正常。患者的主观感觉也能够帮助医生辨别腧穴的精细差异,准确定位。
 
掌握腧穴结构和腧穴的具体定位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练习。甚至有一些腧穴可能要切循一两年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其结构和部位。比如太渊穴和内关穴的定位,很多医生认为很简单,但王居易对这两个腧穴的定位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掌握了摸穴的方法后,针感也会完全不同。笔者在推拿临床中也有这样的感受,有些腧穴在某次特殊的点穴时,可出现很强的感传,甚至可以直达病所,产生让人难以置信的疗效,但是下一次治疗时或者换一个患者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和效果了,说明这个穴位的位置还没有真正掌握。
 
总之,摸穴是针灸推拿医生必备的基本功,望同仁们重视腧穴结构和定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同时多分享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和体会。(王红民  北京市盲人学校)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Tag标签:

上一篇:下都穴治颈部扭伤 便秘四穴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