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胃苓汤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用法:水400ml,加灯芯草165cm,煎至320ml,空腹时服。
功效:清热燥湿,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应用举例
叶某,女,21岁,未婚,1965年7月20日住院。
主诉:会阴部溃疡已四五年之久。5年前时值夏日,外出劳动后面肿,眼、鼻、口腔先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自觉疼痛,会阴部也有疼痛,经检查发现也有溃疡,住某医院服用激素治疗痊愈。2年后又发作,以后每年都发作,逐渐加重。最近l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溃疡一直未完全愈合,转我院住院治疗。
过去史:既往有贫血病史,近1个月来伴有发烧、身倦无力、食纳不佳、大便干燥等。
家族史:母亲有类似病史。
检查:体温38℃,发育营养良好。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腔溃疡基本愈合,会阴部左侧大阴唇偏下方呈蚕蚀状溃疡,左侧小阴唇全部蚀烂,右侧小阴唇内侧面有数个大头针帽大小样溃疡,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尿道口红肿,阴蒂水肿,整个溃疡面积有5.5cm×3.5cm大小,自觉剧疼,行走困难,两眼结合膜充血。
脉象:沉缓。
舌象:舌苔白腻,舌质淡。
西医诊断:白塞综合征。
中医辨证:湿毒下注。
局部先用1%黄连溶液冲洗后,外用川连2g、青黛面1g、紫色疽疮膏7g、香腊软膏17g调匀,制成纱条外敷。
7月30日按上法内、外兼治,药后第3天体温即恢复正常。药后10天一般情况良好,外阴部溃疡面开始缩小,表面清洁。上方生白术、生薏苡仁、生黄柏均改为炒用。8月23日一般情况良好,外阴部溃疡面50%已愈合。治法同前。9月4日会阴部溃疡面已大部愈合。7日会阴部溃疡面已基本愈合,改服本院自制药除湿丸,9月12日痊愈出院。
按:夏日室外劳动后,从头面部开始发作,以溃疡疼痛为主,多为风火热毒,会阴部溃疡则为湿热火毒,而与肝肾相关,与相火有关。
托里透脓汤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功效:益气内托,透脓止痛。
主治:原书主治痈疽已成未溃。痈疽以及一切肿毒,脓成未溃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解:本方亦为中医外科透托法的代表方剂之一,为补中益气汤去柴胡、陈皮,加青皮、穿山甲、皂角刺、白芷等组成,亦可看作为补中益气汤与透脓散的合方。方中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外托,加穿山甲、皂角刺软坚散结;白芷排脓;青皮易陈皮增强行气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内托,透脓止痛之功效,适用痈疽已成未溃者。
应用举例
陈某,37岁,男,外院会诊。患者于1971年9月患乙型脑炎,高烧40℃,昏迷,二便失禁。因长期卧床,背部肩胛处、脊柱处及髋部等发生七处大面积褥疮,于10月19日请赵炳南会诊。
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卧床不起,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已近数十日,下肢抽搐。背部两侧肩胛处各有约10cm×20cm的溃疡面,脊柱部有约8cm×10cm的溃疡面,两侧髋关节外侧部各有约12cm×25cm的溃疡面,总共全身共有大小不等的皮肤坏死性溃疡7处。疮面有暗紫色坏死组织及黑褐色稀薄的分泌物,嗅之恶臭味,疮面边缘部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无明显之分界,病状有继续扩展之势。
脉象:洪大。
舌象:舌苔黄白厚腻,舌质红。
辨证:毒热郁于营血,正气已伤,毒邪不得外托,逆传心包。
立法:凉血解毒,扶正内托。
外用甘草油清洁疮面,以紫色疽疮膏、化毒散软膏各等量外敷疮面上。
如上法处理20余日,于11月10日第二次会诊时,患者持续多日的高烧已降至38.5℃左右,神智仍不清,时有狂叫,皮肤7处溃疡面之坏死组织已与边缘部之正常皮肤有明显之分界线,部分坏死组织已脱落,分泌物较前减少,少数区域有新生肉芽。脉弦微滑,舌苔白微黄腻,舌质红。法宜扶正,解毒内托,清心醒脑安神。处方:生黄芪一两,赤白芍各三钱,当归三钱,蒲公英一两,象贝母三钱,山甲炭三钱,皂刺炭三钱,云茯苓五钱,陈皮丝三钱,石菖蒲三钱。
另服马宝每次1分,日服2次。
12月14日第三次会诊时,患者神智已清楚,能正常回答问题。食欲增进,皮肤7处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均已脱尽,新生肉芽良好,疮面边缘出现白色新生上皮。自觉口渴,盗汗,自汗无力。脉细缓软。舌苔白腻,舌质淡。法宜益气养血固表,健脾生肌。处方:炙黄芪一两,党参五钱,白芍三钱,冬虫夏草三钱,桑椹三钱,山药六钱,云茯苓五钱,鸡血藤一两,泽泻三钱,麻黄根三钱,浮小麦一两,炙甘草三钱。外用甘草油清洁后,外敷甘草归蜡膏。
采取上述治法连续治疗2个多月,痊愈出院。出院后来我院门诊复查,除左髋部尚留有一块约2cm×2cm小疮面外,其余溃疡全部愈合,均未见留有明显之大瘢痕。小疮面经门诊短时治疗后,也告痊愈。(李伯华 张苍 周冬梅)
(本文中一钱为3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