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70年,对中医经典深入研究,娴熟于胸,善于借经方之精炼、时方之轻灵,临床用药量少效著,直中病所,以简便廉验著称。《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著,被历代医家誉为方书之祖,临床辨证时每循其法,取方用药,得心应手,疗疾去病,收效卓著。现将学习刘启廷临床运用《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桂枝汤
药用: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加水1400毫升,微火煎取600毫升,去渣,适寒温,温服200毫升。嘘服稀粥200毫升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身出微汗为佳,不可令其如流水。
方解:方中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而解肌祛风,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营阴,益阴和营,桂枝、芍药等量配伍,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具有调节营卫之功。生姜辛温,佐桂枝辛甘化阳,且能降逆止呕。大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炙甘草味甘辛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配伍桂枝、芍药可化阳;配伍芍药、大枣能化阴。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
桂枝汤是治疗气虚感冒的常用方剂。所谓气虚感冒,指体质虚弱之人,稍遇风寒则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出汗,这是桂枝汤的主证。医圣张仲景凡遇此证皆用桂枝汤治疗,如同时出现其他症状,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味治疗。笔者在刘启廷指导下,临床中常用桂枝汤配合玉屏风散治疗,效果良好。如曾治疗李某,男,6岁,其母代述。患儿体虚易感,偶遇风寒则发热恶寒,喷嚏流涕,咽痛咳嗽,经输液治疗后症状缓解,稍遇风寒则重感,如此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体质,并导致惧怕医生。一天前受凉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咽痛,懒动,查见其精神不振,面色微红,低头不语,舌质红,舌苔薄白,体温38℃,咽部充血,扁桃体(-)。证属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分4次温服。服药3剂后,发热恶寒、头痛出汗皆消失。为防复发,又予上方加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10剂后,未再出现感冒症状,且精神、体力和食欲均有改善。考虑患儿体虚,又分别予桂枝汤和玉屏风散原方各5剂,并嘱一旦受风寒出现感冒症状,可以煎服桂枝汤,待感冒症状消失再服玉屏风散。如此服用半年余,患儿体质明显改善。
《黄帝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论,故治疗体虚易感者时,建议长期服用玉屏风散,以提高免疫,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概率。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如马某,女,54岁,于2005年8月5日就诊。主诉因外出感受风寒,畏寒怕风,发热自汗,头昏,乏力,咳嗽,痰稀易咯出,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诊时见咳嗽,气喘,舌淡,舌苔白,脉缓。辨证属营卫不和,肺失宣肃。治宜调和营卫,平喘下气。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药用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5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水煎,分2次温服。二诊,上方服用5剂,即感体力改善,咳嗽、咯痰、头昏减轻,但仍觉乏力,予上方加黄芪、五味子,再服5剂。三诊,自述服药后除偶有咳嗽外,它无不适,要求再服中药调理身体、提高免疫以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后予玉屏风散加桔梗、五味子等,以固后效。
辨证要点:头项强痛,紧束不利,汗出,恶风,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药用:葛根12克,芍药6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桂枝6克。上6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葛根,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覆取微似汗,不须饮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葛根汤可治疗气虚感冒伴有颈部不舒的患者。如患者邰某,男,45岁。2015年10月19日就诊。主诉恶寒发热、颈项强痛2天。因外出劳作淋雨后复受风寒外侵,出现恶寒发热,对症治疗1天后,恶寒发热不减,又现颈项强痛、转动不灵,头痛,时时汗出,刻诊见患者形体虚胖,面色晦暗,体温38.2℃,舌质淡,苔白,脉浮紧。证属营卫不和,经输不利。治宜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药用桂枝12克,白芍12克,葛根15克,羌活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3剂,恶寒、发热、自汗出消失,仍有颈部僵硬不舒感。又服2剂,诸症消失。
本案患者素体脾虚湿盛,感受风寒侵袭,以致营卫失调,恶寒发热,时时汗出,因足太阳之脉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背脊,太阳经输在背,今风寒入于经输,经络流通不利,故出现颈项强痛、俯仰不利,治疗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葛根解肌发表,鼓舞卫气上行,生津润络,而缓解颈部不舒。对于桂枝加葛根汤方,有的版本记载方中含有麻黄,但根据《伤寒论》方药应用中张仲景提出的无汗者用麻黄,而本例患者时时汗出,不符合治疗原则,故不用麻黄,加羌活意在祛湿通络,解表止痛。
辨证要点:自汗不止,恶风,四肢拘急,小便量少不通畅,脉微缓微结,苔薄白。
桂枝加附子汤可治疗素有风湿痹痛,遇寒复发者。如谢某,男,56岁,于2015年3月2日就诊。主诉突受风寒,出现畏寒发冷,四肢僵硬强痛,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后,出现时时汗出,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青暗,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证属卫阳虚弱,寒湿凝滞。治宜扶阳散寒,温通经脉。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药用桂枝15克,白芍15克,附子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细辛5克,全蝎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5剂后,汗出减少,畏寒改善,关节强痛明显减轻,仍觉乏力。予上方减附子5克,加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防风15克。又服5剂后,患者自觉身体轻松,关节活动自如。桂枝加附子汤为辛甘化阳大热之剂,能迅速助表里内外之阳的生发,达解表祛风、温里化湿之功,使肌肤骨节之湿从表而散,从里而化;辅以羌活、独活化湿通络;全蝎、细辛解痉止痛;玉屏风散固表扶正。
辨证要点:心下悸动,或空悬感,气短或略有心痛,脉微缓微结,舌苔白。
方解: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二药相配,有辛甘合化,温通心阳之功,心阳得复,则心悸自止。本方配伍特点是桂枝用量倍于炙甘草,使温通心阳之力专纯,甘守而无壅滞之弊。服法犹有特点,即一剂药煎汁后顿服,意在速效。是为温通心阳之祖方,临床可随证加味,以适应病情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