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皮大丸 方剂诠意 条文解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7-15
竹皮大丸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张仲景用其治疗产后病。历代医家对于竹皮大丸的方剂与条文各有见解,皆具深意,现笔者荟萃诸家之言,剖析而论,冀望识病明方,而得变化之用。
 
条文解析
 
竹皮大丸于《金匮要略》中仅出现一次,即《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载:“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关于此条文的解读释义,历代医家各有不同认识。
 
“妇人乳中虚”的断句与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此句中“乳中”为一单独名词,如日本著名汉医学家丹波元简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中记载:“乳中,盖在草蓐之谓,故《脉经》作产中。”另一种观点认为此处当断句为“妇人乳,中虚”。如《高注金匮要略》曰:“妇人乳,谓当儿乳食时也。中虚,指胃脘中之阴津阳气而言。”唐容川亦执此论,言:“妇人乳作一句,谓乳子也。中虚作一句,谓中焦受气取汁,上入心以下安胃以和气”。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家礼教授十分认可唐容川的解读,称“此说当仔细解读”。日本汉医学家山田业广在《金匮要略札记》中亦有“乳者,产也”之论,指出“若以乳中、产中为句,其意竟不稳”。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指出:“此句一般理解为妇人产后,在哺乳期间因为气血不足,烦乱呕逆。也可断句为‘妇人乳,中虚’,强调妇人在喂奶时,心烦意乱,恶心欲呕,不愿意婴儿吮奶。”
 
病机分析 清代医家魏念庭言:“乳即血也,初产血虚。”明确指出竹皮大丸所用病机血虚。清代医家徐忠可言:“乳者,乳子之妇也,言乳汁去多,则阴血不足,而胃中亦虚。”《金匮要略选释》载:“乳中虚,此言病机。指产妇在哺乳期内阴血不足。”而历版教材多执气血两虚观点,并认为血虚在先,延及气虚而病。1963年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金匮要略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解释此条文为妇人在哺乳期中,乳汁去多,阴血不足,中气宜虚。1979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金匮要略选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的妇人病三篇由山东中医学院刘献琳教授负责,书中载:“本条论述产后虚热烦呕的证治。妇人在哺乳期中,乳汁去多,阴血不足,中气亦虚,致虚火内扰,胃气上逆,故烦乱呕逆。”1985年出版的《金匮要略讲义》(5版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等亦遵循上版试用教材观点。亦有执气虚之论者,刘献琳在《金匮要略语释》指出此条文为产后气虚有热的证治,《山东中医学院科研成果学术著作论文摘要汇编》中描述刘献琳对于此段条文的阐释“不拘泥于传统讲法,而是以临床实际为根据,予以阐释”。
 
病证出现时间 一种观点认为此病出现于“乳子之时”(《金匮要略心典》),即哺乳期,统编教材均执此观点;另一种则是沿袭《脉经》“产中”之说,然现代少有此论也。
 
张仲景用药皆有深意,以方揣证,此方未见大剂补血之品,全然益气补中清热者。笔者认为此病出现于妇人产后哺乳期,核心病机为中气虚弱,证见心中烦乱,胃气上逆作呕,兼有发热、脉虚数等表现,治以安中益气。
 
方剂诠意
 
张仲景条文言不徒设,“可与”“主之”等皆有深意,竹皮大丸一方为哺乳期烦呕主方。方中竹茹、石膏甘寒清热,降逆止呕;甘草桂枝辛甘化气,平冲降逆;白薇退虚热;枣肉和丸,补益脾胃,滋补阴血。其加减变化,“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虚热甚,倍白薇以清虚热;虚热烦喘加柏子仁宁心润肺。此方用意深刻,明代武之望对张仲景立方用意颇为认可,《济阴纲目·产后门·虚烦》载:“中虚症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而此方以甘草七分发众药六分,又以枣而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想见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竹皮大丸组方有三个特殊之处。其一,甘草用意。甘草用量七分为方中最大,符合方剂“安中益气”的治法思想,故云“此方以甘草七分发众药六分”。其二,桂枝用意。十一五《金匮要略》教材载:“桂枝仅占全方药量十三分之一,既能平冲降逆,又佐寒凉之品从阴引阳。”此“中虚可用石膏”“烦乱可用桂枝”之解。经方大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中指出:“方中甘草用量独多,取其建中补血,益阴泻火,而桂枝用量最少,取其温中化气,通脉舒肝之功,二药之剂量安排确有耐人寻味之处。”其三,方剂剂型。《伤寒杂病论》中丸剂共计26首,其中《金匮》收录21首,此方以枣肉和丸,取顾护脾胃之意,防寒凉伤胃。其四,服药方法。原文载其服法为:“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国医大师段富津指出应以“米饮或温水调服”。量小频服和米饮送服是此方服药特色。
 
国医大师李今庸指出:“本条证除用竹皮大丸治疗外,临床上还选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张家礼指出:“竹皮大丸为产后发热主方,但需把握证型属脾气虚,而胃有虚热,也可以竹叶石膏汤代用。”张仲景谓:“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二方治法相类,组方有同,然亦有小异,竹皮大丸量轻效缓,益气为主,主治哺乳期发热烦乱呕逆;竹叶石膏汤,量大效速,清热为重,主治热病解后发热呕逆,临证当仔细把握,灵活化裁。
 
竹皮大丸一方,临证若改丸为汤,可酌加炒山药、粳米等补益胃气之品。妇人产后多虚,哺乳之时儿受母乳,亦感药气,倘非急症,需以缓图,此方用药谨慎,配伍细致,可供揣摩。(姚鹏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