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疾患辨证归心 皮肤病疾患用归心经药物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1-08
“心部于表”语出中医典籍《素问·刺禁论》。原文旨意是根据传统哲学阴阳互根、天人合一理念,总结概括出藏象学说的整体观,将五脏气机升降出入的特点归纳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历代医家注解
 
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云:“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唐代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云:“阳气主外,心象火也。”明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注云:“心属阳,居于鬲上,故心部在表;肾属阴,居于鬲下,故肾治于里。”清代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云:“心为牝脏,属阳而主表。凡诸动作,皆其所部署焉。”日本学者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心火阳气充足于皮肤,故心部于表也,部是分配部别之意。”
 
心部于表,藏象合一。故外在皮肤疾患征象既由内藏之心君,主统辖、治理。外在肌表病证之论治,便不能忽略从心阳化血、心气行血、心志调情三方面的“杂合以治”为基本举措。
 
皮肤疾患辨证归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各种疼痛、皮肤瘙痒及脓疮等症,均应定位在心,属于心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明代张介宾于《类经》亦所称“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也”。疼痛痒疮的发生多与脉道不利,血行失调有关。临床出现的疼痛疮痒症状,往往同时伴有心烦、舌红、脉数等症,多非外邪侵袭,而是脏腑气机紊乱所致,故治当清心宣透,旨在疏通少阴心经气机,散其郁热。
 
皮肤疾患用归心经药物
 
皮肤疾患基本病机多为营卫失调,故应以调和营卫、温散表邪为治疗大法。如桂枝之辛温入心。辛则通达阳气走表,温则强壮阳气,入心经能通达血脉,辛温相合则补心阳、通血脉、调营卫之力尤专。故治疗皮肤疾患除用解表达邪药外,还宜选用辛温入心经之药,鼓动阳气,驱邪外出。如荆芥防风柴胡白芷葛根桂枝等。
 
皮肤疾患用静心安神
 
皮肤疾患病人多伴用或痒或痛的不适感,从而出现神志不安的表现。比如心烦焦虑、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临证时可酌情运用滋养或者重镇安神药物,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皮肤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控制临床表现。
 
“心部于表”的立论与古代解剖和哲学有关。古人解剖时发现,心居胸中,两翼有肺辅佐,并与下面腹腔其他脏腑相连。由此通过对天地自然、文化及社会体制的取象类比,采用象思维的思辨方法逐渐使“心”的概念脱离其实体,向功能化演变,《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突出了心为身之主宰的含义。古代医家还将古代系统研究事物的五行哲学理论引入医学,以五行论五脏,分析生命活动规律,从而有了气化的五脏,其中心(脉)为火脏(体);肺(皮)为金脏(体)。相互关系有“金得火而缺”《素问·宝命全形论》。
 
“心部于表”的实质是心在气化活动中,具有主上、主外的特性,作用于表,并且表现出火热的性质。这里的“表”应包括中医组织学所指的皮肤、肌肉、经络等。(刘明 李娟娟)
Tag标签: 皮肤病(1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