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童 养育误区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1-02-15
一、新生儿养育误区
误区一:把婴幼儿绑成棍儿可防“罗圈腿”。在不少农村地区有这样的习俗,即把婴幼儿绑成棍儿可防“罗圈腿”。其实,“罗圈腿”是由于钙缺乏所造成的。捆扎养育婴儿极不科学,不仅限制了宝宝的全身活动,还不利于其身心发育。
误区二:不出满月不洗澡以防伤风感冒。新生宝宝皮肤娇嫩薄弱,防御能力差,皮肤腺体代谢旺盛,如果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新生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气候干燥,可减少次数,每周洗1~2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水温一定要合适,洗澡前不要喝奶,动作轻柔些,不要超过10分钟。
误区三:婴儿不刮头皮痂可保护囟门大脑。乳痂是由头皮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头皮再加上灰尘不断堆积而形成的皮痂,如果不给婴儿洗澡洗头,日久天长就会使乳痂越积越厚。经常洗澡洗头就不会出现乳痂。所以从新生儿开始,就要经常给孩子洗澡洗头。
误区四:摇晃婴儿使他睡得更香。过度摇晃容易损伤婴儿大脑,影响智力。如果过度摇晃刚吃饱奶的婴儿,会发生吐奶,一旦呛人肺内,会引起吸人性肺炎;若呛人气管,可发生窒息,危及生命。
二、婴幼儿喂养误区
误区一:鲜牛奶、羊奶比母乳有营养。鲜牛奶、鲜羊奶都不能代替母乳喂养。给婴儿喝鲜牛奶,对其健康非常不利:鲜牛奶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型乳糖,会抑制有益的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生成,容易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同时,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羊奶中缺乏铁元素,宝宝长期喝羊奶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羊奶中蛋白质比牛奶少一半,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不利。宝宝发育需要平衡、全面的各种营养,只有母乳能提供很好的保障。
误区二:奶粉越贵越好。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奶粉配方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选择国产平价品牌奶粉一样能摄人相同的营养成分,用不着多花冤枉钱。
误区三:添加辅食就是给宝宝多吃鸡蛋。尽管鸡蛋富有宝宝生长发育最需要的高蛋白,但吃多了鸡蛋会增加宝宝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负担和肾的负担。营养专家认为,1岁至1岁半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隔日吃1个整鸡蛋,待2 岁以后才可每天吃1个整鸡蛋。
误区四:母乳是最好的营养品,一直采用母乳喂养可以不着急添加辅食。宝宝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其所需营养了,而且断奶太晚,容易使宝宝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长期下去,宝宝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体质下降,还容易发生其他疾病。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
三、儿童用药误区
误区一:孩子有病用家中的剩药就可以。孩子是不可以用大人剩下的药的。因为,药物可能已经过期失效;有时日期未过,但因保存不当(温度高、潮湿等因素)药效大减,甚至变质,所以不要再用,而且家庭药箱内不要保存大量药物。
误区二:孩子服药剂量按成人量的一半或一少半就可以。年龄和体重是计算小儿用药剂量的依据。小儿对药物吸收很好而解毒和排出较差,因而对药物敏感,易于中毒,所以用药品种和剂量都要特别慎重。小儿用药不能按“成人剂量减半”的方法计算,也不能用适当减量的方法推测。而应该按着宝宝的实际年龄或者体重用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剂量才是科学的。
误区三:孩子不喜欢吃药,最好的办法就是捏着鼻子灌药。捏着鼻子灌药的方法是有危险的,容易造成误吸,误吸的量少会引起呛咳,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就算是侥幸没有发生窒息,一旦引发呼吸道感染也很麻烦。另外,这种灌药的恐怖操作可造成宝宝的心理损害,下次喂药他会更紧张,更加拒绝,形成恶性循环。有人把药偷偷放人奶瓶或果汁中喂孩子,这也不可取。因为宝宝不一定能把牛奶或果汁全部喝下去,这时就不易掌握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影响疗效。正确的喂苦药方法是:在药里加一点糖或果汁,跟孩子讲明这药是甜的,不懂事的孩子,你可以做示范给他看,表现出甜味的样子。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可以吃固体食物了,不妨让医生配药片,你可将药片研碎,拌人酸奶或苹果酱里让宝宝吃。
特约专家、山东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