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邮票用连票的方式向人们呈现出各行各业抗击新冠疫情的场景。第一枚“众志成城”主图上出现了奋不顾身驰援武汉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专心致志潜心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日夜坚守一线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维护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公安干警、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疫情的社区干部、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第二枚“抗击疫情”主图上是一名紧握拳头、刚毅决然的医务工作者,他全方位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目镜、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或许他战斗在重症病房或方舱医院。邮票中的每一个人都佩戴着口罩。口罩成为人们防疫的坚强盾牌之一,特别是对于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口罩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尽管口罩对于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极其重要,但人类到19世纪末才开始将口罩应用于医疗领域,上世纪初口罩才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
当然,在口罩诞生以前,人们很早已经认识到口鼻呼吸的气息可能会引起某种疾病相互传染。据说12世纪初,我国宫廷里的人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同样记载道:“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生活17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口罩的雏形。
19世纪末,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1897年,德国人美得奇介绍了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随后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使用的口罩。
口罩在防止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医院里,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安危,口罩成为医务人员的必备防护用品,特别是在开展手术、有创操作过程中,戴口罩被认定为“无菌原则”的规范之一,必须得到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