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林(1928—2017),全国名中医,陕西省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转眼间我的恩师高上林先生已经逝世3年。斯人虽去,其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也经常回响在我耳畔,愈发显得清晰而真切。
幼承庭训成良医
高上林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现原平市),其祖父高争先、父亲高子云皆为当地名医,以医术造福乡梓,先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理念,普济民众、利泽苍生的医者情怀和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精湛医术对高上林影响至深。高上林自幼研习中医经典并随父亲高子云学习临床,少年时期在父亲指导下熟读《汤头歌诀》《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中医入门教材,随后又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领悟力很强,随其父高子云侍诊时,常常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知常达变,融会贯通。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脉学兴趣浓厚,常常反复研习,深入探究,仔细体验。对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深入思考,再三审思、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自身立足经方、重视脉学、用药精当的临证特点。
高上林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经方乃方剂之精髓,学《伤寒》不可不学《金匮》,否则只得半部仲景。高上林得益于仲景学说良多,及至暮年,仍能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诸多条文出口成诵。高上林临床善于运用仲景理法方药,师古而不泥古,学典而知权变,勤求古训并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治病救人为己任
高上林一生致力于临床工作,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他曾言:“医生首先要会看病,能看好病,即便是诊病之中偶有所得,亦要深思熟虑,反复求证,理论和临床都能站得住才可形成著述,谨防思虑不周,延误后学。”高上林根据数十年临床心得编撰《金匮要略心法要旨》,逐条诠释张仲景原著,索源发微,阐述要旨,从准备到出版前后20余年,也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谨慎理性的学术思想。
为了满足患者求医的迫切愿望和后学们对学习继承他学术经验的渴求,高上林每周出3次门诊并在内分泌科查房,参加院内、院外疑难病例会诊以及省、市干部健康保健工作。虽然高上林是国家级的名老中医,他的门诊挂号费和其他主任医师一样,只有9元,但他从无怨言,而是一心为患者着想,时刻把患者挂在心上。为了减轻患者负担,高上林在遣方用药时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开出的方子多为10味药左右,简单精练,价格低廉。他尤其喜欢用那些价廉效佳的常备中药饮片,如柴胡、麦冬、姜半夏、厚朴、山药等,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他心系病患,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有时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仍坚持出诊,他不愿耽误患者的治疗,更不愿让远道而来的患者空跑一趟,他的高尚品德深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敬佩和信赖。
春风化雨诲后人
高上林十分重视中医传承工作,认为培养临床研究生和中医师带徒的传承方式非常好,值得推广。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上林担任西安市中医学习班五届学员的授课老师,同时担任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历届毕业班的临床带教工作,他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研究生导师,指导多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和临床研究生,他的学生们很多都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骨干力量、患者信赖的好医生。以高上林学生、学术继承人组成的高上林名医工作室和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工作室团队,已成为继承高上林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弘扬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有幸认识高上林老师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西安市中医医院干部病房做住院医师,当时高老师每周五上午到病房查房,从那时起我和高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老师查房时经常提问我,有时候我被问得满脸通红,回到办公室讨论病例时我又反过来给高老师提问题,尽管有些问题难免幼稚浅显,但高老师总是耐心地予以解答。后来在遴选学术继承人的时候,高老师首先选了我,从此结下师徒情谊。之后的30多年里,我一直追随高老师,继承他的学术思想,学习他的临床经验,体味他的用药技巧,感受他的宅心仁厚……在高老师的教诲下,我不断成长,从当初青涩的医学生成为小有所成的中医人。
他为患者诊病不分昼夜,为培养后学诲人不倦,为发展中医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医事业,实至名归。斯人虽逝,风范永存。高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学术成就、做人准则、医德修为,无时无刻不在鞭策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我们永远怀念高上林老师,并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中医人。(裴瑞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