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的经验与病例。
秦伯未
秦伯未认为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辨证治疗如下。
宋向元
陈某,女,35岁。1961年11月3日初诊。诉患者因值经期生气,复加劳累后冷饮、冷食,继胸脘满闷,发生呃逆,已经多方治疗3个月有余,毫无效果,从山西大同来京求治。当时有胸胁苦满,纳谷不香,时有恶心,大便秘结,舌暗,苔黄腻,脉沉弦数。辨证为寒凝气阻,已有化热,上冲横膈。拟温散行阻,清热降逆。
11月7日复诊:药进3剂,症状全解。
张志纯
案一 患者王某,女,55岁。1962年3月5日初诊。诉患者与人吵架后出现胸闷太息,继而苦于呃逆,月余不解,针灸、服药都未见效。舌胖,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脾不调,略有郁热。法用调和肝脾,稍佐清热,方宗丹栀逍遥散加味。
3月10日复诊:诸症状已除,呃逆已解,效不更方,原方5剂,水煎服。后知,药后康复。
案二 赵某,男,60岁。1963年1月3日初诊。诉素体虚弱,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少气太息,纳后脘中饱满,平时脘有停饮,近两个月来常有呃逆,原因不明,舌胖苔白,脉弱。辨证为中气不足,胃气不行,拟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1月10日复诊:药服5剂,呃止,食增,体力也有好转。舌脉尚无变化,再用原方10剂,水煎服。后知病者呃逆未发,身体情况较前改善。
胡希恕
常某,男,56岁。1963年3月10日初诊。诉患者20天前因饭后生气,接着发生呃逆,某医生用丁香柿蒂汤、针灸等治疗未见效。现在患者胸腹胀满,大便干结,口苦,急躁易怒,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滑。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治疗。
3月12日复诊:服药1剂,气顺,便通,呃止。问第2剂药还要服否。胡希恕说,可以留着,必要时再用。
陈申芝
吴某,男,30岁。196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素体壮实,常有头晕。原因不明发生呃逆已十余日,精神、饮食、体力均好,睡眠略差,易于激动,舌红,脉弦。辨证为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
(本文摘自《名医真传——四十四位京城名医“口传心授”金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