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11-24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1)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2)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5)敛汗固表,涩精止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
 
6) 健脾活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1)细菌性痢疾1方:苦参8克,烘干,研为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或制成饼。敷脐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2方:大蒜适量,捣烂成泥状。治泄泻暴痢或小儿下痢,贴脐上,或贴两足心。3方:艾绒适量,制成艾柱。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4方:吴茱萸适量,研末。敷脐,治寒痢。
 
2)急性肠炎1方:伤湿止痛膏,剪成1.5×1.5
 
厘米)大。将选穴处皮肤以酒精洗净擦干后贴上药膏。贴穴: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足三里,合并急性胃炎可加贴中脘,药膏保留两天以后取掉。皮肤对药膏过敏者不宜用。2方: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切碎或捣烂,炒热。敷脐。用于急性胃肠炎
 
3)感冒1方:葱白30克,生姜30克,食盐6克,白酒适量。共捣烂如泥,纱布包敷脐上,热水袋熨之至汗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于风寒感冒。再盖被子,喝热水,取微汗。2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适量,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敷脐,胶布固定。用于风热感冒。3方:葱白30克,连翘15克,共捣烂。用纱布包好敷脐上,等到将要出汗时,急喝白开水一杯,以加速出汗。用于风热感冒
 
4)中暑1方:仁丹15克,研粉,温水调糊。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用于中暑。2方:食盐、艾绒各适量,食盐研细末,艾绒做成艾柱。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用于中暑汗出脉绝者,在急救时应用。
 
5)支气管炎1方:防风黄芪、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0.5克于穴位上,外贴胶布44厘米)固定,胶布过敏者改用面纱外贴,绷带固定。每隔3天换药1次,5~7次为一疗程,可连续用2~4疗程。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孕妇慎用。2方:五倍子五味子或米壳适量。蜜或生姜汁调糁膏。贴脐,用于久嗽不止。
 
6)支气管哮喘1方
 
拔火罐法)于脐部拔火罐,每次10~30分钟,以脐部轻度充血为度,1~3天1次。2方: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3,前3味药碾成细末,同葱白头共捣烂如泥。敷贴脐孔,盖上不透水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天2次。用于因风寒、饮食等外因引起的哮喘
 
7)肺炎1方:葱白、艾叶各6克,共捣烂,包脐眼。另取一份,在虎口上刺出微血后将药包上,烧退即去药。用于小儿肺炎。2方:白毛夏枯草、青蒿各31克,共捣烂。包脐眼,热退后去药。用于小儿肺炎
 
8)呕吐1方:吴茱萸适量,烘干,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敷神阙穴。2方:大黄、丁香、甘草各等分,混合粉碎为末,过筛,撒布于一张黑膏药中间。敷神阙穴,1日1换。用于胃中有热,食后即呕吐者。3方:生姜半夏各适量,半夏研细末,与生姜共捣烂,或半夏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脐。用于寒性呕吐。4方:吴萸、姜半夏各30克,研末,每用适量,姜汁调膏贴脐,胶布固定,1日1换。尤宜内耳眩晕引起的呕吐
 
9)呃逆
 
膈肌痉挛)
 
三味止呃散)芒硝、朱砂、胡椒各适量[制法]共研细末,分装备用。外敷于肚脐。
 
10)胃痛1方:艾叶适量,揉碎成艾绒,连同碎末,用酒炒热。纱布包裹,敷神阙穴,直至痛缓为止
 
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用于胃痛偏寒者。2方: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适用于热性胃痛
 
11)胃下垂1方:蓖麻仁10克,五倍子5克,共捣烂如泥状。敷神阙穴,纱布包裹,每天早、中、晚各热熨1次,每四天换药1次。孕妇和吐血者忌用。2方
 
艾灸神阙法)艾条1支,生姜1片,将生姜片上插数孔。用艾条悬起灸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最好与每天上午9时左右灸之。
 
12)鼓胀1方
 
葱白合剂)新鲜葱白10根,芒硝10克。共捣成泥。敷神阙穴,上盖塑料薄膜及纱布,用橡皮膏固定。1日1次。敷药前宜先用酒精棉球擦净脐部污垢,,以利药物吸收;天冷时宜将葱白合剂加温后再敷。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2方:吴茱萸15克,研末,炒热。敷肚脐。3方:芒硝60克,大葱120克
 
连根带叶用,不可用水洗),共捣烂如泥状,用纱布包好,放锅内慢火烘热。敷于脐下将肚脐盖住,再温熨上面觉腹内气转动为度。用后鼓胀松,腹痛止,大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未见效,可继续用。用于腹胀如鼓,内有积水,大小便不通。4方:皮硝60克,肉桂6克,肉桂研成粉,与皮硝和匀。敷脐。对减少肝硬化腹水有一定效果。
 
13)腹痛1方:荜菝,研细末,酒水各半煎干,搓成饼数个。外敷神阙穴。用于虚寒性腹痛。2方:白芷60克,小麦面15克,白芷研为细末,过筛;和白面调均匀,用醋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用于绕脐腹绞痛。3方:艾绒、生食盐各适量,把艾绒与食盐炒透热。填满脐眼,外加纱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一切风寒所致的腹中冷疼等症。4方:风油精,将风油精数滴滴入肚脐眼,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用于受凉饮冷引起的寒性腹痛及胃痛,效果极佳。
 
14)腹胀1方
 
厚积散)厚朴、枳壳各1克,研为细末
 
或用姜汁、黄酒调)敷脐,每周换药1次。用于各种腹胀。[备注]肝胃不和者加香附0.5克,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汁调膏;寒邪腹胀加用生姜汁、葱汁调膏;郁证腹胀柴胡0.5克;痰饮腹胀香附半夏茯苓各0.5克,生姜汁调膏。2方:芒硝10~20克,小茴香1.5~3克,共研为细末,过筛,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待大肠通便,腹胀即减或消失。3方:枳实30克,厚朴3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冰片10克,研细末,姜汁或酒调膏贴脐。另:蒸脐法、脐疗袋。
 
15)腹泻1方
 
伤湿止痛膏贴脐法)伤湿止痛膏1贴
 
或用麝香虎骨膏),贴脐部,12~24小时更换1次。用于腹泻。2方:白胡椒5克,五倍子10克。研末,白酒或姜汁调膏,二日一换。3方
 
久泻膏)生黄芪、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乌梅肉各30克,木香黄连、肉桂、米壳、冰片各10克。研末,姜汁调膏贴脐。用于慢性腹泻
 
过敏性肠炎属脾虚者尤宜)。4方
 
针脐中四边穴法)脐中四边穴即脐之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共4穴,患者平卧,选用28号或30号针,以四穴上下左右为序进针,成人一般针3~5分深,小儿针2~3分深,不留针。急性泄泻每日针1次,慢性泄泻隔日1次。5方
 
肾泻散)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生硫磺各30克,带根须葱白10根,葱白切碎,余药共为粗末。将上药放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纱布包裹,热熨神阙穴,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1剂药可用3天。用于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者。
 
16)便秘1方:肉苁蓉适量,制成粗末,炒热,布包。敷脐。用于虚秘。2方:杏仁葱白 盐各适量,研成膏状。涂脐上,并涂手心。用于大便不通。3方:芒硝60克,川大黄30克,枳实20克,厚朴20克,牙皂角20克,冰片10,研细末。A.蜜调膏贴脐,胶布固定,二日一换。B.蒸脐法
 
熏脐法),每周1~2次。C.制成脐疗袋,1~2个月换药1次。4方:大戟3克,大枣3~5个,大戟研为细末,大枣煮熟,去皮核,共捣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用于冷秘。5方:皮硝6克,皂角1.5克,将皮硝用水化开,入皂角碎末共捣烂成饼状。敷脐。用于热秘。
 
17)黄疸1方:砂仁30克,白糖50克,明矾10克,鲫鱼1条,共捣烂成泥状。敷神阙穴,并敷至阳穴。2方:干姜白芥子各适量,共研细末,敷脐,以口中有辣味去之。用于阴黄。
 
18)脾肿大1方
 
皮巴膏)皮硝6克,生栀子、巴豆、杏仁葱根各7个,独头蒜1个,白面1撮,白酒1盅,共捣烂,调匀,加酵母适量,涂纱布上。敷脐中,固定,1昼夜取下,1周后再敷。一般敷3~5次。
 
19)水肿1方:大蒜适量,捣烂。敷脐部则消。用于下焦水气。2方:甘遂、甘草各31克,将甘遂研末,水调。涂脐部。另用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水肿。3方
 
理中散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硫黄白矾各等分,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再覆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适用于皮肾阳虚型水肿。
 
20)大小便不通1方:葱白适量,和饭,捣成饼状。敷于脐中。用于大小便不通。2方:食盐适量,放锅内炒热,分装在两个布袋内。轮换敷脐部,冷则再炒再熨,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连熨2~3日。用于大小便不通。
 
21)癃闭
 
尿潴留)1方
 
古通关法)白矾、食盐各5克。研末。先用牛皮纸圈成筒状
 
高3~5cm),放肚脐上,将药填入,用冷水滴入药中,觉冷透腹内,小便即通。2方:麝香1克,葱白10根。将葱白切碎捣烂如泥状。先将麝香放脐内,再敷上葱白,再加艾灸或热敷效果更好。3方:鲜青蒿250克,捣烂
 
注意勿让汁水流掉)。旋即敷于脐部,外盖25*30cm薄膜,胶布固定,一般多在1小时内排尿。4方:肉桂、车前子各适量,共为细末。敷脐中。用于小便不通属寒者。5方:大蒜1枚,山栀8个,共捣烂。敷脐上。用于外伤后尿潴留。6方:葱白半斤,切碎,炒热,布包。熨脐部。用于产后妊娠合并尿潴留者。
 
22)肾炎1方:生姜2片,大蒜3瓣,青葱3支,同捣烂,温热。敷脐上,1昼夜敷3次。用于肾炎,可使小便通畅。2方:甘草甘遂各等分,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贴于肚脐上。用于慢性肾炎,可利水消肿。
 
23)尿路感染1方:葱白
 
带须,去土,勿洗)5根,萹蓄3克,大黄2克,木通2克,瞿麦6克,共捣烂如膏,备用。取药膏如枣大一块,放于脐上,上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1日1换。用于尿路感染。2方:白酒、明矾各适量,选透明的明矾1块,放在酒杯里研磨5分钟。用时以手指蘸矾酒,在患者脐部研约15分钟,用于尿道炎小便不利,使用30多年有效。
 
24)泌尿系结石1方:大葱白1斤,食盐少许,混合捣融,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并敷小肠俞、膀胱俞穴。2方:滑石、硝石、生乳香、琥珀、小茴香各30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瓶储备用。每用3克,温开水调成稠膏状,外敷脐部,麝香壮骨膏固定,上加艾条悬灸30分钟,每日1次,2天换药1次。
 
25)淋证1方
 
隔盐灸脐法)以细盐填脐中,以艾柱或艾条灸之。2方:独蒜1枚,山栀子7枚,盐少许,3物共捣如泥。贴脐上。用于血淋。
 
26)小便频数1方:肉桂6克,丁香6克,共研细末,用黄酒调为糊状。贴脐部,每日换药1次。用于寒性小便频数。2方:益智仁、炮姜、炙甘草、肉桂各30克,共研细末,贮瓶内备用。每用5克,加葱白
 
带根须)1段,共捣成饼状,敷脐部,上用热水袋热敷30~60分钟,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小便频数。
 
27)小便失禁1方:附子干姜、赤石脂各适量,共研细末,调成膏状。涂贴脐部。用于膀胱虚,小便不禁。2方:五味子枳壳、肉桂、附子各30克,研细末,瓶贮备用。每用3克,津唾调膏,敷脐,麝香壮骨膏固定,上加艾条悬灸30分钟,每日1次,24~48小时换药1次。用于小便失禁。
 
28)遗尿1方
 
艾柱灸神阙法)先用凡士林涂脐中,再用麻纸盖于穴上,纸中央
 
即穴中央)放二分后的小颗粒青盐,然后用压舌板压平放置大艾柱灸之
 
艾柱下阔3~5公分,高5分,呈圆锥形)。2方:五倍子适量,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敷神阙穴。3方:煅龙骨适量,研为细末,醋调成膏。敷脐。
 
29)遗精1方
 
龙倍散)煅龙骨、五倍子各适量,共研为细末。取适量药末水调涂满脐眼,上面加肤疾宁膏覆盖,2天换药1次。适用于无梦遗精。2方:五倍子10克,白芷5克,共烘脆研为极细粉末,用醋及水各等分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肚脐,外用消毒纱布盖以橡皮膏固定,1日1换,连敷3-5日。用于遗精
 
30)阳痿1方:小茴香、炮姜各5克,研末,加食盐少许,用少许人乳汁
 
或用蜂蜜或鸡血代)调和。敷肚脐,外用胶布贴紧,5~7天换药1次。2方
 
按揉肚脐法)取仰卧位,临睡前让患者用食指按压肚脐5分钟,每晚1次,1个月为1疗程。3方:白蒺藜30克、细辛30克、生硫磺30克、吴茱萸15克、穿山甲10克、制马钱子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备用。每用3克津调敷脐,并敷曲骨穴,胶布固定,2日1换,上用热水袋熨之。
 
 中医脐疗方法大全之二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
 
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脐疗的功效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治疗方面:南昌回春堂风湿病中医专科医院在长期治疗风湿骨病的过程中,发现脐疗对于治疗中医“痹症”方面,有神奇的疗效。调脾通络疗法认为,痹证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为脾肾亏虚,三焦气化不利。调脾通络疗法强调:脐疗就是从温通下焦着手,肾阳肾气主人的生长发育,调节免疫,临床发动肾气,补肾壮阳就从这里开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瘀积瘀湿,日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使水的生成,转输,排泄障碍,水湿痰饮停积为患,有形之邪阻滞三焦,三焦气机转枢功能失常而出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症状。通过灸神阙(神阙和背部命门穴相对)可以温煦肾阳,肾阳温煦脾阳,脾阳温通心阳,肺阳,再则神阙位于任脉,命门位于督脉,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督脉主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通过灸神阙可以使任督二脉通,即小周天通,从而带动整体机体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状态。
 
31)早泄1方
 
蜂白散)露蜂房、白芷各10克,,烘干发脆,共研细末,醋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肚脐上,外用纱布盖上,橡皮膏固定,1~2日1次,连续3~5次。2方
 
振阳散)人参60 克,鹿茸60克,当归300克,巴戟天600克,附子600克,肉桂600克,公丁香300克,仙灵脾600克肉苁蓉600克,娱蚣150克,麝香14克,先将麝香研末分放待用,再将余药混合研末备用。操作时嘱患者仰卧位,脐部神阙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以温开水调面粉成面圈状(周长12cm,直径3cm),将面圈绕脐1周,后将麝香末约0.02克纳人脐中,再取上药末填满脐孔(5-8克),用艾炷(艾炷底盘直径与面圈内径相同,约1.2 cm,高约1.5cm)施灸20壮。每次艾灸2小时,灸后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天。3天治疗1次,30天(10次)为一疗程。[备注]高树中教授研制。
 
32)腰痛1方
 
隔姜灸脐法)于神阙穴上,放一穿孔的鲜姜片,然后放置黄豆大小艾柱灸之,连续50~90壮,隔日1次。用于急性腰痛。2方:生姜500克
 
捣取汁),水胶30克,共煎成膏,厚纸摊。贴脐眼,甚效。
 
33)高血压病1方
 
脐疗粉)吴茱萸 川芎各等分,混合研为细面,密贮备用。将神阙穴用酒精棉球擦干净,取药粉5~10克纳入脐中,上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3天换敷1次,1月为1疗程。
 
34)自汗、盗汗1方:五倍子适量,研为细末,或用水调成膏状。敷脐中,1次用药2~5克,1~2日一换。用于自汗、盗汗。2方:五倍子2份,五味子1份,共研细末,取末10克,温开水调成小饼状,外敷脐窝部,用布包好固定,连敷3~4次。用于虚汗症。3方:煅龙牡、五倍子各10克,朱砂2克,研末,醋调贴脐。
 
35)痹症1方
 
隔盐灸脐法)在肚脐上铺盐使平,约如钢板厚,用似黄豆大小艾柱,视患者壮弱与病情轻重,酌灸5~30壮不等,或更多些。也可用艾条薰灸10~30分钟,但疗效较差,可隔日一薰,或每日薰灸1次,灸后皮肤若起水泡,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水,外涂龙胆紫,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感染。2方
 
针脐周三穴法)选天枢
 
双)、阴交、水分穴,简称脐周三穴。毫针刺,平调法提插捻转。天枢穴要求针感放射至腹股沟,阴交穴放射至阴器,水分穴放散到胃脘和脐下,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针1次,6次为1疗程,连续3疗程。
 
36)高热1方:五倍子、首乌、白矾各3克,共为末。包脐眼。2方:黄连、牛黄各适量,研细末,调湿。敷脐。用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37)治结胸灸法:巴豆14枚,黄连
 
和皮用)7寸,捣细,用津唾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度去为度,才灸了,便以温汤浸手帕拭之,恐生疮也。治阴毒伤寒,关格不通,腹胀喘促,四肢厥冷,亦依此灸之,气通可治。
 
38)伤寒阴证
 
隔盐灸神阙法)食盐艾绒各适量,食盐研细末,艾绒制成艾柱。将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用于伤寒阴证。
 
39)少阴伤寒
 
四温散)上桂、细辛干姜、公丁香,研细末。置满脐眼,上盖姜片,艾柱灸之。用于少阴伤寒。
 
40)脱阳证:葱白适量,炒热,熨脐。用于脱阳危症
 
大吐大泻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与女子交后,小腹肾痛,外肾搐缩,冷汗出厥逆)。
 
41)月经不调1方
 
调经糊)乳香、没药、白芍、川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克,冰片18克,共研细末,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成糊。分贴神阙、子宫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2日一换。用于月经不调,经前腹痛者,疗效满意。2方
 
活血调经散)桃仁红花当归香附、肉桂白芍 吴茱萸 小茴香 郁金 枳壳 乌药 五灵脂 蚕砂 蒲黄 熟地各等分,研细末,酒调成膏状。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一换。用于月经过少。3方:党参10克,白术7克,干姜5克,炙甘草3克,硫黄25克,共研细末,备用。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200毫克填脐内,复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胶布固封,5天换药1次。用于月经过多属脾肾阳虚者。
 
42)痛经1方:冠心苏合丸或苏合香丸,研细,加适量醋调成稠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加灸效果更好。2方: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趁热
 
以不烫皮肤为度)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即效。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3方
 
乳没散)乳香、没药各等分,研细末,水调为药饼。贴脐,胶布固定。用于痛经。4方:生盐半斤,白酒适量,将生盐放锅内炒热,入白酒和匀,再炒片刻,用布包好。乘热熨于肚脐、小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连熨数日,以愈为度。用于气血淤滞型痛经。5方:食盐、葱白、生姜各适量,共捣烂,炒热。熨脐部。
 
43)闭经
 
通经散)五灵脂、生蒲黄各30克,桃仁大黄、生乳香、生没药各15克,麝香少许,除麝香外,余药共研细末,贮装备用。麝香先放脐内,用面粉水调围脐一周,上置生姜或槐树白皮一块,用艾柱灸之,1岁1壮,1~3日1次。
 
44)不孕症:五灵脂、白芷各250克,川椒、熟附子各100克,食盐50克,冰片10克,除冰片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密储备用。用时取面粉适量,谁调成条状,圈于脐周,先放少许冰片于神阙穴内,再放入余药,以填满为度,上隔生姜薄片一块,以大艾炷灸之,随年壮,每日1次。用于宫寒不孕
 
45)崩漏: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焦艾叶30克,前两味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用艾叶浓煎汁,熬调成膏。敷脐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1日换药一次,直至血止。
 
46)带下1方:食盐、艾叶各适量,共炒热,布包。乘热熨脐部,用于白带。[出处]《理瀹胼文》。2方:芡实30克,桑螵蛸30克,白芷20克,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用5~7天。用于肾气不足而致的带下。3方:党参12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3克,炮附子10克,补骨脂12克,研细末,贮备。取适量敷脐,胶布固定,5天换药一次。用于脾肾虚弱之带下病。
 
47)子宫脱垂1方:蓖麻仁10克,醋炒研细,以等量热饭捣和成饼状。敷脐部布带固定,每日敷1次,以子宫复位,疗效巩固为度。2方:杜仲30克,枳壳30克,蓖麻子30克,共研细末,醋调糊状。取适量敷脐部,每日一换,连用5~7天。用于肾虚失固、胞宫失系所致的子宫脱垂。
 
48)急性乳腺炎蒲公英、野菊花各适量,捣碎。敷脐部。用于急性乳腺炎
 
49)乳腺增生
 
乳脐散)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将上药研末,备用。每次用药前,用75%酒精消毒脐部,待晾干后把乳脐散0.4克倾于脐部,随后用干棉球轻压散剂上按摩片刻,即用4×4厘米大小的普通医用胶布密封紧贴脐上,每3天换药1次,8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备注]早孕、功血或不明原因月经过多者忌用。
 
50)肠梗阻1方:麝香1克,放脐内,胶布或麝香壮骨膏固定,再加艾条灸之。2方:丁香30~60克,研成细末,加75%酒精调和,对酒精过敏者,可用开水调和。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6~8厘米,纱布用塑料薄膜覆盖,周围胶布固定,以减少酒精挥发,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绷带固定。用于麻痹型肠梗阻。3方:大葱、胡椒、枯矾,共捣烂。热敷脐腹部。用于单纯性肠梗阻。
 
51)前列腺肥大1方:大葱白5个,白矾9克,将白矾研为细末,再混入葱白,捣成糊状。用1块2寸方形塑料薄膜,将药全部撒在膜上,敷于肚脐。2方:葱白10根,捣烂,分为3等份,锅内加热。交替熨脐。用于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难。
 
52)慢性前列腺炎
 
贴脐散)麝香0.15克,白胡椒7粒,白胡椒研成细粉,瓶装密封备用。脐部温水擦净,先将麝香粉倒入,再放入胡椒粉,上盖一张圆白纸
 
以盖住肚脐为度),外用胶布固定,每隔7~10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7天,连用6个疗程。
 
53)肠痈
 
急性阑尾炎
 
灸脐四边穴法)艾绒适量,制成艾柱。离脐上下左右各半寸放艾柱灸之,以腹痛减轻或消失为度,连用数次。
 
53)术后腹胀1方:莱菔子
 
去壳)1勺、麝香回阳膏1张[用法]将麝香回阳膏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分钟,然后取出捏成薄片,再将莱菔子放入膏药中心,敷贴于神阙穴处。一般2小时取效。2方
 
桂萸膏)肉桂、吴萸各10克,研细末,将凡士林加热调药成膏状。取药膏适量涂于纱布中央
 
约2cm见方),稍烘热后对准脐部贴敷,一般术毕即贴,24小时换药1次。平均23小时排气;对照组平均41小时排气;平均提前18小时。
 
54)荨麻疹
Tag标签:

上一篇:调养胆经的办法

下一篇:羌族医药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