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的要药。除此之外,白鲜皮尚可治诸黄、疗湿痹,这两种功效为世人所少用。李时珍曾谓该药“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此语论虽为当时之偏,然而放之于今世,仍为金石之言。近人张山雷对此药的功效理解最深,其曰:“白鲜皮味苦气寒,为胜湿坠热之品,而其根蔓延,入土深远,故又能宣通肢节经络,内达脏腑骨节,外行肌肉皮肤。上清头目之风热,中泄脾胃之湿热,又能利关节,宣泄痹著,而燥湿清热,外达皮毛肌肉湿热之毒,特其余事。惟诸疮痛痒疮,服之亦大有捷效。”笔者在临床上常将其用于以下3个方面。
湿热久蕴之黄疸
白鲜皮性苦寒味咸,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黄疸”;《药性论》曰其“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如《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即以白鲜皮与茵陈蒿两味治黄疸。《圣济总录》白鲜皮散也是以此药为主药,配伍黄连、土瓜根、芍药、大青叶、栀子、茵陈蒿、天花粉、柴胡、芒硝等为散,以白茅根汁煎汤送服,治诸黄。由此可见,古人以之为退黄常法,只不过今人少用尔。
据笔者经验,本品治黄疸对以下两种情况比较适用。其一是热毒黄疸,或湿热黄疸之热势炽盛者,如亚急性肝坏死、温热病之黄疸,可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入此药,并配伍连翘、黄柏等,药味要少而且量大,以收专功;其二是久病不退之黄疸,伴有皮肤瘙痒症状,可见于梗阻性黄疸日久之人,此时可以清利湿热及利胆之品为主药,加入白鲜皮、秦艽、金钱草、郁金等以利胆退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水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为其治诸黄的现代药理机制。
积热挟湿之肌痹
白鲜皮清热利湿,性偏肌表,《神农本草经》谓其治“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名医别录》谓其治“四肢不安”。笔者分析此类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的症状类似,加之《药性论》说:“一切热毒风,恶风……皮肌急,壮热恶寒”,与此二病之急性期症状表现一致。于是治疗时加入白鲜皮(如加减木防己汤、苍术白虎汤、穿藤通痹汤等),竟取佳效。
忆六年前,笔者治一85岁老妪,患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皮肤肿痛难忍,身热如灼,疼痛难耐,终日呼号,用西药症不减,求治于余。辨为湿热痹证,热重于湿。用加减木防己汤、穿藤通痹汤合方。处方:生石膏60克,水牛角40克,木防己15克,桂枝20克,生晒参10克,生苡仁20克,木瓜20克,穿山龙30克,青风藤20克,海风藤20克,忍冬藤30克,服药半月后关节肿痛减轻,但皮肤仍灼热,肌疼减轻不明显。后于原方中加白鲜皮30克、秦艽30克,两周后肌痛症状明显减轻,后调理数月进入稳定期。
又曾治一皮肌炎患者,周身肌肉肿痛灼热,赤红如丹,不可行走,需人背着前来就诊,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载“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仍用上述治类风湿关节炎之方加减治疗,1月余后热退,相关免疫指标明显改善,患者可自行下四楼,半年后临床治愈,至今未复发。
湿热之风疮疥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