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们村中央有一株古老高大的皂荚树,黝黑色的树干光光滑滑,三人合抱还有余。硕大的树冠如云如盖,虽不挺拔,但气派恢宏,少说也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吧。盛夏,皂荚树绿叶遮天,树荫下常常聚集着乘凉避暑的村人。即使是吃饭的时候,人们也端了饭碗到树荫下边吃边聊,名曰“老碗会”。
其实,皂荚树之赐予人者,也就是她的果实皂荚。六月里,从皂荚花蕾中衍生出的皂荚已长成三四寸长,扁扁的,绿绿的,弯弯的,极像一枚挂在天边的弯月牙儿。不过,月牙是银白色的,只有一个,而嫩皂荚是绿色的,满树数不清。待到秋日,满树的皂荚由绿逐渐变黄变赭,由柔软变得坚硬起来。挂在树上的枚枚皂荚被阵阵秋风吹得摇曳摆动,唰唰作响。
皂荚原本不值钱,打落下来,人皆可拾。女人们将拾得的皂荚拿到小河边,支一块平板石于河沿,或跪坐于石旁,掏出竹筐里的脏衣服,泡湿,揉搓一番,放在一边,拿出几枚皂荚,用枣木棒槌砸碎,裹入衣服,揉搓再三,举起捧搥,一再捶打,皂荚里的白沫(皂素)便渗出来了。如此这般三搓四打,然后将衣服浸入河水中摆摆提提,衣服也就干净了。记得唐诗里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难道唐人就知道用皂荚洗衣服了吗?未可得知。
砸碎的皂荚会留下一颗颗长圆形的黑里透红的又坚又硬的光滑皂核,那核是孩童们的玩耍之物,他们三五一伙用那一把把皂核赌输赢,或“丢窝”,或“打炮台”,一玩就是一老晌。
小时候只知道皂荚是用来洗衣服的,那核可供儿童们玩耍,全然不知晓皂荚还是一味中药。念了中医之后,才知皂荚的药名为“皂角”,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开窍祛痰的功效,主治顽疾咳嗽、痰壅窍闭等,又能泻下及外治疮疡。除了皂荚,就连那最不起眼的皂角刺也是一味治病的良药,治痈肿初起、疮疡不溃以及麻风病等。
哦,故乡的皂荚树哟!你于风风雨雨中摇曳了数百年,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同时也为家乡人的健康贡献了力量,我能不为你唱一支赞美的歌吗?(田家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