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路过街边土特产小店,发现有很多山楂在卖,突然想起,这是好东西,需要给朋友们介绍一下,让大家可以在应季的时候买点,一方面它很好吃,另一方面,如果应用得当,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呢。
山楂在我们中国应用得太早了,早在《尔雅》中就有记载了。在陶弘景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就收录了山楂,但是历朝历代,山楂曾经有过很多个名字,什么“赤瓜”、“棠梂子”等等,从明代李时珍开始,才把它们统一起来,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作为一名学者,李时珍确实在中国的药物学领域,做了很多的贡献,其中就包括搞清楚了很多异名同物的药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吃山楂的机会比较多,比如著名的冰糖葫芦,这是北方的名小吃,每到冬天,很多孩子都喜欢拿着长长的一串冰糖葫芦吃。呵呵,我自己即使这把年纪了,也还是经常买来吃的。
这种冰糖葫芦,据说起源自南宋,当时的宋光宗的妃子病了,饮食不进,御医们用尽了方法没有效果,于是张榜招贤,最后,一位江湖郎中揭榜,他为皇妃诊脉后,让宫人将山楂与红糖煎熬,饭前服用几颗,结果,皇妃服用以后,胃口日好,终于痊愈。于是,后来这种做法就流入民间,成为了冰糖葫芦。呵呵,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么这个冰糖葫芦还是从杭州起源的呢。
那么,山楂都有哪些药性呢?
在药店里面,山楂有几种制品,其中的功效还是有点区别的,我跟大家聊聊。
1.山楂:摘下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和果柄。一般在药店里面是切片烘干了。如果医生写“山楂”,则药店给的是整个山楂。如果医生写的是“山楂肉”,则药店给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从宋代的时候开始,人们炮制山楂是去掉果核的,但是明代很多医家提出,果核的药效也比较大,“核有功力不可去”,所以就有了两个制品。一般我们现在多用带果核的。
这种炒山楂,活血化瘀的作用就下降了,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那么,炒山楂的消食导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更擅长化肉食上,在我们民间,有炖鸡肉牛肉,如果不容易炖烂的,放入几颗山楂,就很容易炖烂的说法,其实这就说明了山楂的消肉食的作用。
山楂的消食导滞作用,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反正如果朋友们吃肉吃多了,觉得腹胀难受,我都会让他们去药店买点“大山楂丸”吃两丸,这个药丸是中成药里面最好吃的了,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都有这样的记忆,小的时候,没有糖和零食吃,就央求家长给自己买药,买的什么药呢?就是这个大山楂丸,然后当糖含在嘴里吃。
这个药物现在每个药店都有,几元钱一盒,很便宜的,但是很多时候可以解决大问题。
有的时候,有人身体的右半部分出问题了,我如果发现是因为肺气、胃气不下降导致的(因为肺胃之气从右而降),就会让其服用大山楂丸,以降肺胃之气。曾经有一次,一位朋友右耳鸣,百治无效,问我,我得知是右耳耳鸣,于是让她服用大山楂丸试试,结果,很快耳鸣就消失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患者多是舌苔厚腻,口中容易有口气、胃脘胀满。
除了消食导滞,我们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调理妇科疾病很有帮助。比如,它是瘀血导致的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这种痛经患者常在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此时,大家可以取完整带核鲜山楂2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三羹匙,搅拌均匀即可。一般从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一羹匙,可以冲开水饮用,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一般会明显缓解痛经。
张锡纯当年是用山楂来治疗女子闭经的。他说:“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注:一两左右的意思)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数月不通者,多服几次亦通下。”当然,张锡纯所讲的月经不来,其主要原因还是瘀血导致的,因为山楂有化瘀的作用,所以会有效果,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因为山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山楂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很有益处。
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孕妇最好莫吃山楂。很多孕妇会有饮食偏好,有人会喜欢选择味道酸的水果,但不要选择山楂,因为山楂有破血化瘀的作用,能刺激子宫收缩,可能诱发流产,这是必须要引起注意的。千万不要因为贪食而出现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每到初冬的时候,母亲让老家农村的亲戚带来很多山楂,这些山楂一直可以吃完一个冬天,母亲会把山楂熬水,熬得烂烂的,然后过滤去渣滓,剩下的就是红红的果汁了,然后母亲会放入一点冰糖,此时,就成为了很美味的饮料。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没有什么饮料,每次父亲大学里的同事来串门的时候,母亲就会让他们尝尝我们家特制的饮料,就是这个山楂汁,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这,也成为了我对那个时代的特殊的记忆。直到现在为之,我每次喝到山楂汁的时候,都会想起家里那浓浓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