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与瘀血
对于蓄血和瘀血的概念是否一致,历代医家存在不同观点。
《说文解字》注:“蓄,积也。”蓄血是指血的积聚。又云:“瘀,积血。”段玉裁注:“血积于中之病也。”可见《说文解字》所言“瘀”即蓄血,两者无区别。
相反,后世医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汪琥在《伤寒论辨证广注·抵当汤注》中指出:“蓄血者,血但蓄积而可流通,以故大便反易。瘀血者,其血瘀积,甚至阻塞,以故大便不行。”所以《金匮要略》所提的“瘀血”与“蓄血”显然不同。
蓄血的“蓄”,有一定的腔隙部位,有空间才能蓄积,是容积性的,所以太阳蓄血在小肠,阳明蓄血在大肠。
瘀血既有经脉之血行迟滞,也有离经之血的瘀积,可以是广泛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伤寒论》第257条即是血分有热、血行迟滞而成瘀血。
蓄血与瘀血虽有区别,但也有联系,瘀血不一定能成为蓄血,但蓄血则一定是由血行瘀滞所导致。《伤寒论》第237条就是由血行的瘀滞不畅,才转而形成大肠蓄血的,所以阳明蓄血有大便黑而反易,是大肠有瘀血蓄积所致;而第257条虽是阳明瘀血,但因其不在大肠蓄积,大肠没有了血中津液的润滑,所以就有了大便不通,即“不大便”。
一般而言瘀血在经,蓄血在腑。蓄血有形可证,诸如下血、黑便等;瘀血唯象可辨,诸如舌暗、脉涩等。
蓄血与蓄水
“蓄水”是指水与热结,气化失职,病在膀胱气分。证见发热恶寒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必苦里急或少腹满,脉浮数,选五苓散治疗。
“蓄血”是指血热互结,病在下焦血分。证见兼有表证或无表证,如狂、发狂,小便自利,少腹急结,小腹硬满,脉沉涩或沉结,轻者选桃核承气汤,重者选抵当汤或抵当丸。
太阳蓄血证和蓄水证都有少腹胀满的症状,但蓄水证由于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不能正常运化蒸腾水液而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并没有情志方面的异常;而蓄血证是瘀热互结,病在下焦血分,无碍膀胱的气化功能,所以小便正常,但会出现狂躁的精神障碍,以上为两者之间的不同。
抵当汤是著名的经方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之一,临床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书汇集抵当汤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尤其突出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应用,还收纳了现代药理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内容详实、丰富,能充分体现抵当汤的历史渊源以及现代研究的价值,是从事中医药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