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酒疗 药酒的方剂 酒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1-31
《苏沈良方》酒剂的应用价值探析
 
《苏沈良方》[1]原名《苏沈内翰良方》,为沈括所著《沈氏良方》与苏轼所著《医药杂说》合编而成。书中共载有10卷,除了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之外,尚有关于中药、辨脉、灸法、养生等内容的论述,所载方剂大多附有验案,颇具实用价值[2],如沈括在序中云:“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闻不预也”。书中所载的方剂在煎服时常以酒辅之,而这类方剂所主的病证又各有不同,主要包括风邪致病、筋骨诸疾、伤寒表证、皮肤疾患、养生、妇科、疼痛及脾胃疾患等八大类,笔者通过对此进行分析与总结,探析酒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传承其学术思想,发扬中医酒文化。
 
《苏沈良方》酒剂的应用价值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在中医药治疗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代医学著作中对酒疗的论述并不少见,《苏沈良方》中所载的方剂在煎服时,常以酒辅之,所主病证种类繁多,且疗效显著,笔者欲探析酒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故整理分析书中方剂与其主治,《苏沈良方》中共载158首方剂,在煎服时辅之以酒的方剂共有47首,所占比例为29.7%,详见表1。下面对其进行论述。
 
1. 疏风散寒,发汗解表
1.1 风邪致病
书中四神丹治疗风气、乌荆丸治风、乌头煎丸治风毒、麻黄丸治一切风及天麻煎丸治风气不顺时均以酒下或酒煎,不难说明酒与风邪的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平圣惠方》谓:“夫风者,分布八方,长养万物,是天地山川之风,温凉寒暑之气也。其不顺四时,贼邪之气伤于人者,则为毒风,故圣人云避风如避矢”。说明风广泛地分布在我们身边,如若居处不能避风,衣衫简薄,或饮食失调,脏腑虚弱而不能卫外,虚邪贼风易趁虚伤人,风性轻扬开泄、升发、向上、向外。酒味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的作用,加之芳香亦能疏散,外感之风邪因酒的发散之力而退,是谓从其性而治之之法,且酒性热,服之可使人微发汗,亦有解表达邪之功。
 
中辅之以酒的方剂概况
 表1《苏沈良方》中辅之以酒的方剂概况
注:括号内标注为治疗该病时才辅之以酒。
 
1.2 伤寒表证
是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临床又称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治宜发汗解表。酒味辛,发散之力较强,疏散郁于肌表的风寒之邪,肌表不被其所束,卫阳不郁,肌表得以温煦,自不恶寒,况且酒性热,酒调下后,得酒之热便会微发汗,助药祛其寒邪,以达发汗解表之功。临床在治疗伤寒表证之时,借酒发散祛寒之力而愈者,并非少见。如书中以麻黄丸治伤寒,每服一丸,葱茶或酒嚼下,薄荷茶亦得。葱白辛温,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薄荷辛凉,具有疏散风热、透疹之功,此剂三者任下均可,说明三者的功用相似,故不难看出是取酒发汗解表、疏风散寒之功。
 
1.3 皮肤疾患
书中所载无名方9、无名方10、无名方16、天麻煎丸、小朱散均用于治疗皮肤疾患,且以痈疽多见。《诸病源候论》云:“痈者,由六腑不和所生,六腑主表,气行经络而浮,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则六腑不和,荣卫虚者,腠理则开,寒客于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卫阳因寒凝而涩滞不行,卫阳蕴积则生热,寒热久不散,故积聚成痈”。从痈的表象上来看,红肿、焮热疼痛,一派热象,实则根源于寒邪客于经络,致使荣卫稽留于脉,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血得寒而凝,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气者阳也,气郁而化热,故呈现阳热之象。酒味辛性热,大可温散客于经络间之寒邪,以治其本;其味苦又可清泄火热,以治其标。《灵枢·痈疽》载:“热毒炽盛,下陷肌肤,骨髓皆焦枯,内连五脏,血气涸竭,当其病下筋骨良肉无余,故名曰疽”。疽由热毒所发,服用酒之后,其挥发之性增加皮肤的散热排毒能力,以助热毒消散。
 
2. 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2.1 筋骨诸疾
《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明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杂病源流犀烛》说:“所以屈伸行动,皆筋为之”,表明人体正常屈伸活动要靠筋发挥作用,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即能支配肢体、关节运动的屈伸与转侧;骨具有支撑、保护人体,主司运动的生理功能。筋束骨,骨张筋,筋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筋骨不利则会出现行动不便、四肢迟缓拘急、筋骨缓弱疼痛等临床表现。书中以左经丸治筋骨诸疾、手足不随、不能行步运动;何首乌散治疗肢节痛、手足拘挛、麻痹;煮肝散治肝痿脚弱,手足干小不随以及用天麻煎丸治疗筋骨缓弱时均以酒送服,乃因酒之性辛,走窜之性能舒筋活络;酒之味甘,能补能和能缓。酒之补在于筋为肝所主,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濡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酒为水谷酿造之精华,尚可补益气血,濡润筋骨。酒之和在于其味甘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不至于大寒大热,还可降低某些有毒药物的毒性。酒之缓在于筋骨疾患易发拘挛麻痹或疼痛,酒能缓急止痛,减少疼痛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2.2 诸痛
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在其他病证中出现,它涉及的病因以及病部十分广泛,医家将其病机归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这就从病因病机上阐释了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寒邪侵袭,寒凝经脉,致使经络闭阻,营卫凝滞,血瘀气滞而发生疼痛。治疗此类疼痛而用酒者,乃因酒性热能祛其寒,且酒性善行,又能活血行气,温通血脉,疏通经络,故通则不痛。《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此为“不荣则痛”的病机,因寒性收引,入侵人体后易导致气血凝滞,血行不畅,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则会出现疼痛,可见“不荣则痛”本为寒邪所客,标为血虚不荣。酒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虚血亏所致的疼痛,能起到益气补血、行气活血、缓急止痛的效果。酒之所以能疗诸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酒可以抑制神经,使患者麻痹,从而对痛觉的感受减弱。我国古代医家华佗所创麻沸散是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其理就在于此,如《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苏沈良方》中以酒送服的方剂被广泛地应用于疼痛类疾病,且效果极佳。
 
3. 消食行气,活血化瘀
3.1 饮食难消
在酿酒过程中被视为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酿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材料,那就是制曲。几千年来,制曲技术不断进步,曲的新品种也不断涌现,酒之所以能够促进消化与曲有很大关系。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利用曲来帮助消化,治疗脾胃疾患。在南北朝时期,开始专门生产药用曲。由于曲在治疗食积停滞、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时疗效显著,所以在明代把这种药用曲,誉称为“神曲”,神曲,具有消食、行气、健脾、养胃的功用,至今在临床仍被广泛使用。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神曲内含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蛋白质及脂肪、挥发油等[3],故有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等作用。
 
3.2 产后诸疾
产后病,是凡在产褥期所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一些疾病。由于分娩带来的产创和出血,以及妇女临产用力过度,使产妇元气受损,正气虚弱,故有“产后百骸空虚”之说,此时稍有不慎,则易引起各种疾病。书中载有泽兰散空心热酒调下,用于治疗产后血晕、衄血血积、胎衣不下等病;肉桂散以温酒调下,用于治产后众疾,血气崩运、肿满发狂、泻痢寒热等;四神散暖酒调下疗妇人气痛等。盖因产后既有气血大虚,又多见瘀血阻滞,故当以补虚为主,兼活血化瘀,二者不可偏废。酒为谷物所酿,为谷物中的精华,少量饮酒,可通过脾的运化而变成气血,充养全身百骸,从而达到补益气血的作用;又因酒性辛散,具有善行的特点,能够宣通瘀滞之气血,以达活血化瘀之效;酒性本为大热,在服用时又以温酒或热酒送服,使得药性变得温热,因正气尚虚,以防寒凉药伤身,且瘀血得热而化,大可温化瘀停之败血。
 
4. 保健养生,缓和药性
从广义上来讲,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身体,即通过调精神、适寒温、练形体、节饮食等方法使体内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国人民历来注重养生,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养生理论和完备的养生方法,而酒疗也是养生方法之一,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酒者,阴虚者服之可补气养血,滋阴补肾;阳虚者服之可振阳除寒,添精补髓;阴阳俱虚者服之可健脾和胃,补益强身;诚如明代医家万密斋所言:“酒者,诚养生之不可阙”[4]。书中载有阳丹、阴丹的炼法:“冬至后,斋居,常吸鼻液,漱炼令甘,乃咽下丹田。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夏至后,取细研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此名阳丹阴炼,即将口中的唾液来回翻腾直至微有甜味,然后吞入腹中,用瓷器存贮小便满三十日结成细砂,加枣泥将其做成药丸,空腹酒下。“取首生男子之乳,父母皆无疾恙者,日取其乳一升,以朱砂银作鼎与匙,慢火熬炼,如淡金色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此名阴丹阳炼,即用第一胎生男孩的产妇的乳汁炼丹,文火加热直至乳汁凝结,空腹酒下。阳丹与阴丹的炼制表明道家十分重视阴阳平衡理论。此外,书中记载的以人尿炼制“秋石”之法,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提取性激素的方法。《苏沈良方》中关于以酒送服丹药运用于养生的记载,为酒疗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酒还能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不至于大寒大热,还可降低某些有毒药物的毒性,如一些苦寒药以酒送服可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缓和苦寒之性,使其免伤脾胃,亦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能清上焦邪热。且煎服中药时辅之以酒不仅能改变药物组织物理状态,亦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5]。
 
小结
根据笔者对《苏沈良方》的归纳与分析,可见酒疗在很早以前就可以满足多个系统的临床需要。酒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酒炮制药物、以酒入药还是药酒都有着较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用法简单、味道甘美、疗效显著的特点,也使得酒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苏沈良方》更是将“酒为百药之长”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酒在疾病中发挥的其他应用价值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书中关于酒剂的记载,为后世酒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倡导科学饮酒,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沈括,苏轼.苏沈良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8
[2]史华.《苏沈良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钟赣生.中药学.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1
[4]文颖娟,潘桂娟.万密斋方药养生钩玄.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30-4835
[5]周晓玲.浅谈中药炮制辅料的作用.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79-880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杨福双 苏鑫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