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遗篇》对主动隔离法的启示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0-03-04
中医防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疫病的记载,后世医家结合不同时代特点和疫病发生情况而不断发展总结,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疫病防治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中,中医对疫病发生与环境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以及据此创立的五运六气对疫病的防治干预理论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问遗篇》已初步形成“主动隔离法”
 
《素问遗篇》,又名《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包括《刺法论》和《本病论》两篇,一般认为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此两篇而托名之作,由宋代医家刘温舒补入。刘温舒曾撰写《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一本十分重要的五运六气专著。《素问遗篇》主要结合五运六气论述疫病防治思路与方法,提出三虚致疫、三年化疫、五疫五疠分类等内容。我们发现,其中已初步形成疫病期间的“主动隔离法”,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尤其是居家隔离和愈后患者的“病后防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刺法论》中的疫病防治总则
 
《刺法论》中黄帝问岐伯:“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这段问答明确指出了疫病的普遍传染性和流行性,也点明了疫病防治总原则,即保持机体正气的充盈,同时主动避开疫疠之气。这在中医防治疫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被为后世医家所广泛传诵和发挥。
 
《刺法论》针对疫病提出多种治法
 
对疫病的防治,《刺法论》主要提出针刺法,此外还有药浴法、吐法、服药法等,有意思的是在其论述针刺方法时列有调摄方法,其中可见疫情期间主动隔离以防治疫病的相关论述,也正是其防治总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
 
如《刺法论》言,土疫期间针刺后“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不但主张土疫期间不宜夜间出行和远行,还要求要保持至少7天以上的清静调养,静养期间要注意身体清洁,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空气清新和良好的情志调摄,饮食节制,不食用浑浊之品,甚至要达到“清净斋戒”的要求。这其中,我们尤需注意文中提到的“不须夜行及远行”,虽然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土疫易伤肾脏(土制水)的角度阐发的,但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白昼阳光充沛,紫外线等光线可抑制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而且白天人体正气也较充盈,环境因素和人体状态叠加,使人体相对不易受疫气侵扰;但入夜则阴气渐升,体表阳气偏虚,人体防护能力较差,因此疫情期间减少夜行和夜间活动更有易于健康。而远行之弊,一则耗人正气,易使人体处于筋骨劳损的状态;二则环境的改变增加了感染疫气的不确定性,对疫病防控存在风险,因此,疫情期间不宜夜行和远行,实为古人远见。
 
在木疫发生期间,《刺法论》强调予以针刺后,要求“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木疫最易损伤脾胃(木克土),故而先需注意顾护脾胃,此亦暗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提示我们在木疫发生期间要重视对脾胃的调护,不可暴饮暴食,饮酒作乐,以防人体正气耗散;亦不可嗜食生冷、长期久坐等损伤脾胃,饮食宜茹淡卫生,减酸增甘,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规律和心理情绪状态。
 
同样,在水疫期间针刺后要“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水疫易伤心神,故要求静养期间避免过多思虑耗伤心神。金疫期间“静神七日,慎勿大怒”,金疫伐肝,而大怒伤肝,更加剧肝之损伤,因此静养期间尤其忌大怒。火疫期间应“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真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以火克肺金,故静养期间,尤不能过悲伤肺以加剧肺虚,并注意对人体呼吸功能的调护。
 
《刺法论》中的治法对居家隔离具有参考意义
 
以上法则虽是分别针对“五疫”针后调摄论述的,似各有不同,实则可兼收并蓄,以古鉴今。其核心法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其主要方法对当前普通人群和治愈后患者的居家隔离尤具参考意义,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是在疫情期间要有积极主动隔离的思想,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隔离。
 
隔离时间要达到7天以上(当前疫情至少要隔离14天),并遵守相关要求,注意保持身心清净,主动减少与外界不必要的接触,如要外出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尤其减少远行、夜行等较高风险的行为。
 
二是注意疫情期间的心理情绪调摄。
 
不要惊慌恐惧,不能大怒大悲,更不能纵情享乐,不知节制。人的形与神是一体的,心理情绪的失衡对人的身体生理无疑是有损害的。
 
三则注意疫情期间的饮食调摄。
 
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食用生冷不洁之品,所有的食物都以高温烹饪过为佳,如饮食水果等,注意新鲜卫生,清洗干净,适量食用。另外,当前正是春气生发、易肝旺脾虚之时,在饮食上适量减酸增甘,也有助于顾护脾胃后天之本,减少饮食之患。
 
四是即使居家隔离,也不可不活动。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称为“五劳”,当前人们居家隔离尤其易出现“久坐、久卧、久视”的坏习惯,久坐、久卧、久视都是对人体正气的一种损耗,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正气一旦亏虚,更易沾染疫气。因此居家隔离期间,制定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开展八段锦、太极拳运动,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五是注意保持身体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勤洗手,多通风,室内及时清扫,保持整洁,有条件者可用佩兰艾叶、檀香、玫瑰花等芳香化浊之品煮汤洗浴,睡前可温水泡脚,以促进良好睡眠。在《素问遗篇》谈到防治疫病方法时,也提到药浴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指出在早春“草木萌动”的雨水节气时,可用祛邪散毒、芳香辟秽的药物煎煮成浴汤,通过多次沐浴,来达到出浊汗祛邪气的效果。虽未明言用何种药物,但现代医者可结合具体情况而合理选用。
 
此外,《刺法论》还提到用吐法来祛除疫气:“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即在仲春昼夜平均、阳气升发的春分之晨,因势利导,使用吐法使浊气排出,避免疫气。也有医家注解,主张晨起用远志煎汤饮二盏,再吐之,可以避疫气。结合火疫期间应“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的要求进一步引申,我们在疫病防控期间,还可以通过晨起调整呼吸、咳嗽清嗓等以吐故纳新,排出浊气,以期达到护正气、避邪气的效果。
 
总之,《素问遗篇》对疫情期间的身心调摄十分重视,尽管论中有些缺文和衍文,但其蕴含的“主动隔离法”在当前看来仍具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亦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我们在疫情期间若能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而不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能保持“正气存内”,达到“精神内守”的状态,主动“避其毒气”,那么即使在疫情期间,“病安从来”呢!(王国为 杨威 徐世杰)
Tag标签: 新冠肺炎(53)

上一篇:抗疫诗词选

下一篇:北宋防治瘟疫举措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