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基本知识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情绪化”的胃肠道

“情绪化”的胃肠道

作者: 海声

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

  心理的健康不仅仅会引起一个情志的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心理社会因素对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体活动会有促进作用,而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进而引起某些疾病。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心理的变化,这时,消化系统也会随着你的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化”的反应,想一想,当你精神愉快时是不是胃口大开;而心情忧郁时会觉得吃什么都没有滋味?

  随着临床医学对心理因素的关注,一类发病与心理异常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被从传统的疾病分类中分离出来,这就是正日益受到关注的胃肠功能紊乱,又称功能性胃肠病。此类疾病跟现代的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负担重有很大的关系,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体胃肠道功能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的,由于它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众多能够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比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情绪出现较大波动)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暖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就是胃肠功能紊乱

  这类患者一般都有上腹痛、闷胀、嗳气、泛酸、烧心、厌食,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还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在有上述消化系统症状的同时,不少患者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并且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精神治疗如暗示疗法可使此类症状暂时消退。而通过胃肠镜、胃肠造影以及相应的生化检查无法查出器质性病变。

  在作出胃肠道功能紊乱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病变(对年纪较大者尤其要注意)。就诊时首先应根据已有的症状作相关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胃肠道功能紊乱之后,还须持续一段时间的随访,经过较长时期观察才能最后肯定。

  胃肠功能紊乱的典型疾病

  1.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包括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不净感、便急、排便费力以及腹胀)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生与情绪波动等心理因素明显相关。多数此病患者情绪紧张,把轻微的病症看得十分严重,怀疑或担忧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并反复寻求内科医生诊治。

  2.癔球症

  患者总是觉得喉部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并伴有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3.神经性厌食

  一般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要表现,某些病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心理障碍,特别关注个形体美观,多为保持体态而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厌恶心理。由于长期异常控制饮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来的40%~60%,甚至达到严重营养不良、身体衰竭的程度。患者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但无器质性病变。

  4.心理性呕吐

  亦称神经性呕吐。患者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但并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也不多,且食欲和食量并不受影响。即便刚刚呕吐完,也可以立刻开始进食,因此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心理性呕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此外,呕吐有条件反射的因素,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气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呕吐。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1.常规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及各种粗制谷物)来增加排便量;对脂肪高度敏感、餐后易出现腹痛症状的患者则应安排高蛋白、低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饮食;平日体力活动较少的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2.心理治疗

  (1)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决影响患者情绪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尽量让精神得到放松;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使作息规律化。如果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检查,以解除疑虑。除此以外,患者还可就诊于专科医生,接受特殊的心理治疗,如催眠疗法、音乐疗法、松弛疗法等。

  (2)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如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开导、抚慰,舒缓患者异常情绪。

  3.药物治疗

  胃肠动力药、抑胃酸药、解痉药等能缓解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而造成的情绪波动。如果病出现较明显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1.舒缓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尽量避免情绪的持续波动

  如果你出现了心理问题,不要孤立自己,其实有很多可以求助的对象,比如:

  (1) 好友。向好友倾诉你的问题,即便他(她)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倾诉的本身也会舒缓你的异常情绪。

  (2)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这里的从业员具备专业心理知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你摆脱困扰。

  (3)互联网。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2.培养自身调节心态的能力,学会自我开导

  首先要客观认识现代社会,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是普遍现象,当你处于不利环境时要善于排遣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读书、进行体育锻炼等调整心态,必要时可暂停工作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以便修养身心重新再来。此外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自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挫败感。

  3.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心理社会因素会导致或加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胃肠道疾病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当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尽快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异常的情绪。

2004.08.1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秋寒乍起说胃病
焦点新闻
·血清乳酸结合CT判断胃肠道气肿预后
·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毒性机制与临床应用
·类胰升血糖素肽-1免疫细胞在大鼠和胎儿胃肠道的分布
·三冬茶对胃肠道系统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肝胆系统与胃肠道同时非转移性病变12例诊治体会
·胃肠道类癌的诊治
·术前针形腹腔镜检查评估中晚期胃肠道癌的治疗方案
·电视腹腔镜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