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利水方结合手法和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1卷 临床报道
作者:周惠清
单位:福建惠安县卫生防疫站,福建 惠安 362100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005-7234( 2000)04-0331-02
施杞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颈椎病,得到广泛赞誉。为 评价其疗效并推广应用,我们用该方结合手法和牵引为治疗组,西比灵为对照组,对42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伴头痛和眩晕症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情况: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4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参考潘之 清主编《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中男12 3例,女177例,年龄26~65岁(平均44.3岁),病程2月~18年(平均2.8年);对照组中男 性45例,女性75例,年龄28~64岁(平均42.1岁),病程1月~23年(平均3 .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情况:治疗组接受益气化瘀利水方结合手法和颈椎牵引治疗,中药组成:黄芪30 g、山茱15g、枸杞15g、丹参30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胆南星5g、汉防已15g、大 黄10g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颈椎牵引使用枕颔带,每次20min;角度以后伸牵引为主,重量 3~6kg,2周为1个疗程;手法以颈椎间歇性拔伸法配合摩、揉、点、松。对照组采用西比灵 治疗,西比灵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片剂,每片5mg,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2周 为1个疗程。两组均只观察1个疗程,临床结果控制病例需随访1个月。
1.3 症状体征判定标准①头痛,重度头痛(3分),中度头痛(2分),轻度头痛(1分) ,正常(0分)。②眩晕,重度眩晕(3分),中度眩晕(2分),轻度眩晕(1分),正常(0分 )。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能够正常活动及工作,积分下降90% 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稍有轻度不适,未影响工作,积分下降70%~90%;有 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或改善,积分下降40%~69%;无效:临床体征基本无变化,积 分下降40%以下。
1.5 疗效分析 分析比较两组的头痛、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统 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组间头痛和眩晕症状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3。
表1 组间疗效比较
|
例数 |
临床控制
例(%) |
临床显效
例(%) |
临床有效
例(%) |
临床无效
例(%) |
P |
治疗组 |
300 |
78(26.00) |
111(37.00) |
89(29.66) |
22(7.33) |
<0 .01 |
对照 组 |
120 |
10(8.33) |
35(29.16) |
34(28.33) |
41(34.16) |
表2 组间头痛改善情况比较(±s) |
|
例数 |
治疗前 |
P值 |
治疗后 |
P值 |
治疗组 |
300 |
2.79±0.65 |
|
0.87±0.62 |
|
|
|
>0.05 |
|
<0.01 |
对照组 |
120 |
2.78±0.68 |
|
1.49±0.86 |
表3 组间眩晕改善情况比较(±s)
|
例数 |
治疗前 |
P值 |
治疗后 |
P值 |
治疗组 |
300 |
2.61±0.81 |
|
0.88±0.75 |
|
|
|
>0.05 |
|
<0.01 |
对照组 |
120 |
2.63±0.86 |
|
1.51±0.80 |
2 讨 论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瘀血阻络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证型。“气虚血瘀,痰湿阻滞 ”“气血不和则精髓不养,痰湿阻滞则精髓不生,”清窍失养而致头痛、眩晕等 症。治疗上 继承石氏伤科所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采用 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椎动脉邻近结构的水肿,减轻椎基底动脉受压,并改善椎 ——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同时益气化瘀利水方药明显抑制PGE2、5-HT的释放,降低血 管通透性和刚度,减轻水肿,提高脊髓柔度,扩张血管改善循环[1]。手法有“摩 、揉、点、松、搬五字决,在上提颈部 时,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多次提—松—提—松加强颈部血流灌注,须特别指出 :反复旋转颈部只会加重关节面磨损,使突出物更易刺激椎动脉,故当慎用旋转手法,可采 用拔伸牵引前俯后仰点按法[2]。许世雄对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从理论上证实了该手法对颈椎产生的应力分布符合临床对应力的要求,对椎基底脉缺血型 颈椎病施行该手法,即时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变,说明间歇拔伸手法对VBI有 很好的疗效[3]。同时,我们强调预防该病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弘扬祖 医学,“未病先防”。
作者简介:周惠清(1968-),男,福建人,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疾病.
参 考 文 献:
[1] 施 杞.要重视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9,7:1 -3.
[2] 王拥军,施 杞.关于颈椎病理论与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 97,5:60-2.
[3] 许世雄,李信安,房 敏等.中医椎拿间歇拔伸颈椎应力分布分析及对VBI即时 作用观察[J].医用生物力学,1996,11:71-2.
收稿日期:1999-12-08
修订日期:200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