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滩型流行区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观察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2期第8卷 论著
作者:汪奇志 张世清 汪天平 肖祥 张功华 吕大兵 朱传刚 方国仁 苏高柏 姚振琪
单位:汪奇志(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张世清(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汪天平(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肖祥(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张功华(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关键词:血吸虫病;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洲滩型流行区;纵向观察
摘要: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1992年)的10.39%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年)的0.96%,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64.29%和86.32%。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居民感染率升至6.25%,其中尤以10~1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2.82%、1.30%升至16.30%和11.11%;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240.00%和92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但其在对策中止3年后出现上升。由此提出: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34(2000)02-0049-04
LONGITUDINAL STUDY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EFFECT OF EXTENDED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ISLET ENDEMIC AREA
Wang Qizhi,Zhang Shiqing,Wang Tianping,Xiao Xiang,
Zhang Gonghua,Lu Dabing,Zhu Chuangang,Fang Guoren
(Anhui Institute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Wuhu 241000)
Su Gaobai,Yao Zhenqi
(Anti-schistosomiasis Station of Dangtu County, Anhui Province, Dangtu 243100)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effect of extended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islet endemic area, a longitudinal study has been made in 2 demonstration villag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fter carrying out the above control measures from 1992 to 1995, the residents infection rate decreased from 10.39% in 1992 to 0.96% in 1995, and the snail infection rate and density of infected snail decreased by 64.29% and 86.32% respectively. After the control measures being halted for 3 years, the residents infection rate increased to 6.25% in which the highest rate revealed in 10~15 years age-group, and the male and female infection rates in this age-group increased from 2.82% , 1.30% to 16.30% and 11.1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snail infection rate and density of infected snail increased by 240.00% and 928.85%. The survey on students exposed in schistosome-infested water showed that exposure frequency could be decreased by health education but increased after the control measure halted for 3 years. It has been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 that to consolidate the control effect, on the basis of chemotherapy among higher risk persons,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stud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snail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in higher risk areas.
Key words: schistosomiasis; extended chemotherapy in human and cattle; health education; islet endemic area; longitudinal study
当涂县江心乡彭兴和泰兴两行政村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的试点区,在1992~1995年3年期间,实施了“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的防治对策,取得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居民感染率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0.76%和81.10%[1]。在优化防治对策中止实施后,为了解及评价“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防治对策的远期效果,我们于1998年春季对彭兴、泰兴两行政村进行了病情和螺情等方面的调查。
1 试区概况
1.1 试区基本概况:
彭兴和泰兴两行政村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一江心洲,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沿江堤居住。堤外滩地约分为4块,高程8.5m~10.0m,皆有钉螺分布,有螺面积约115.6万m2,植被为芦苇和杂草。滩地冬陆夏水,每年水淹时间为4~6个月。试区主要农作物是蔬菜、棉花。居民常因生产、生活频繁接触疫水。
1.2 “八五”课题实施期间的防治情况
彭兴、泰兴行政村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防治对策,于1995年上半年结束,为期3年。期间于每年春季进行人畜查治病和查螺工作,其人群化疗对象除粪检阳性者外,COPT>3%或有明显疫水接触史者作为扩大化疗对象,耕牛则采取普治;在查治病的同时进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在对策实施3年期间听血防知识课达2 070人次、散发宣传材料1 270份、观看录像2 000人次、张贴标语110张。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与“八五”课题实施期间的一致。
2.1.1 查病 对象为两村3~65岁居民。通过Kato-Katz法3片镜检,阳性者进行虫卵计数。
2.1.2 查螺 采用系统抽样法,20m×20m等距离设框(0.11m2),检获框内所有钉螺,采用压碎法确定阳性螺。计算框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等指标。
2.1.3 接触疫水行为调查 对象为彭兴、泰兴两行政村小学生。调查方法为调查当天及前两天的疫水接触情况,内容为学生在4~11月份疫水接触情况,包括暴露方式,暴露时间,暴露面积等。分析指标包括接触疫水频数、指数A和指数B。
2.2 资料分析
用Visual FoxPro 5.0建立数据库,通过x2检验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Hardvard Graphics 2.3绘制图表。
3 结果
3.1 病情
3.1.1 彭兴、泰兴行政村的逐年居民感染情况 彭兴、泰兴两村在连续3年实施“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防治对策后(1995年),取得明显防治效果,与实施前(1992年)比较,居民感染率下降了90.76%,经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5);且对策在实施后的第1年即取得明显效果(P<0.005)。实施后第1年(1993年)与第2年(1994年)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3年人群感染率降至0.96%。而在对策实施中止3年后(1998年)居民感染率明显回升,其与1995年比较经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5)。逐年的男、女感染率比较,除实施前的1992年有性别差异(P<0.05)和男高于女外,余各年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纵向比较感染度,发现在对策连续实施3年后病人感染度和人群感染度分别下降了20.75%和30.67%,在对策中止3年后,两者分别上升20.19%和下降5.19%。
表1 防治对策实施前后居民感染率及感染度的变化
年份 |
感染率(%) |
感染度(EPG几何均数) |
男 |
女 |
合计 |
男 |
女 |
合计 | <
|
人群 |
病人 |
人群 |
病人 |
人群 |
病人 |
1992 |
12.30(91/740) |
8.74(75/858) |
10.39(166/1 598) |
1.60 |
46.3 |
1.41 |
50.5 |
1.50 |
48.2 |
1993 |
3.23(18/558) |
2.46(19/772) |
2.78(37/1 330) |
1.13 |
46.3 |
1.10 |
43.8 |
— |
— |
1994 |
3.32(19/573) |
1.96(13/663) |
2.59(32/1 236) |
1.13 |
37.6 |
1.08 |
63.7 |
1.10 |
46.6 |
1995 |
1.13(6/532) |
0.82(5/610) |
0.96(11/1 142) |
1.04 |
37.2 |
1.03 |
39.4 |
1.04 |
38.2 |
1998 |
6.56(33/503) |
5.91(27/457) |
6.25(60/960) |
1.28 |
41.78 |
1.22 |
30.35 |
1.25 |
36.18 |
3.1.2 对策实施前后不同年龄与性别的感染率变化规律 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居民的对策实施前后(实施前-1992年,实施结束-1995年,实施中止后3年-1998年)的感染率作图(见图1,2),结果显示:对策实施前两村男性居民15岁以上各年龄段的感染率均高于10%,而女性则以40岁~50岁最高(12.88%);在连续实施“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3年后,感染率明显下降,且男、女感染率均以10岁~15岁(2.04%和2.82%)和30岁~40岁(2.84%和3.92%)最高;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居民感染率明显回升,男女感染率的峰值年龄均位于10岁~15岁。
3.2 螺情
在实施对策连续3年后,滩地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下降了64.29%和86.32%,而在中止实施3年后分别回升了240.00%和928.85%。(见表2)
表2 对策实施前后的滩地螺情变化
年份 |
框现率
(%) |
钉螺感染率
(%) |
密度(只/0.11m2) |
活螺 |
感染螺 |
1992 |
74.8 |
0.14 |
5.62 |
0.007 60 |
1995 |
35.2 |
0.05 |
2.03 |
0.001 04 |
1998 |
65.4 |
0.17 |
7.08 |
0.010 70 |
3.3 疫水接触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139名小学生在4~11月份疫水接触情况,结果表明:小学生接触疫水的方式主要以游泳、戏水、捕鱼和日常生活性接触疫水为主,其接触频次依次为0.008 963次/人·日、0.007 644次/人·日、0.002 728次/人·日和0.044 12次/人·日。其中除游泳集中在6~9月份外,余者4~11月均有分布。比较健教前、健教中期(1994年)及健教中止3年后的疫水接触频数、指数A和指数B(见表3),结果为:健康教育两年后(1994年),小学生接触疫水频数有显著下降,指数A基本不变,指数B有所上升,在对策中止3年后,接触疫水频数明显上升,而指数A下降,指数B略有上升。
表3 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纵向比较
年份 |
接触频数 |
指数A |
指数B |
1992 |
154 |
27.78 |
5.58 |
1994 |
35 |
27.92 |
14.78 |
1998 |
205 |
20.39 |
16.78 |
4 讨论 彭兴、泰兴行政村在连续3年实施“人畜扩大化疗+健康教育”优化对策后,人群感染率和耕牛感染率分别由实施前(1992年)的10.39%和19.0%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年)的0.96%和3.6%[1],在对策中止3年后疫情回升,人群感染率回升至6.25%,同时逐年观察洲滩螺情,发现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密度在对策实施后有所下降,而在实施中止3年后均出现回升。以上结果表明:此项对策对控制洲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流行,降低人群和耕牛感染率有明显效果。同时也显示:以化疗为主的防治对策不能控制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且防治效果难以巩固,与袁鸿昌等研究结果一致[2]。
图1 男性居民年龄别感染率
图2 女性居年龄别感染率
Schall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儿童具有感染率高、排卵量大,且化疗后再感染迅速的特点[3]。吴忠道在研究血吸虫人群再感染规律时发现:10~15岁(超重疫区)或15~24岁(重疫区)为再感染发生的高峰年龄段[4]。本次研究在分析该地区的人群感染率性别和年龄变化规律时,发现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明显回升时,以10~15岁年龄段感染率尤为突出:男性感染率由2.82%升至16.30%,女性由1.30%升至11.11%,上升幅度远高于其它年龄段(均在5%水平上下)。另通过比较小学生在健教实施前与实施中期(1994年)的疫水接触行为,发现经健教后小学生的接触频数明显减小,而接触时间和暴露强度未相应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小学生接触疫水方式主要以游泳、戏水和捕鱼等高强度及长时间的暴露方式为主,并且因洲岛地区特定的自然、经济和卫生条件,而导致健教短期内不能减少对此类行为的发生。鉴于小学生接触疫水的高峰季节集中6~9月份的暑期,对此可采取暑期前进行1次再强化教育和发挥教师与家长在暑期的督导作用。健教中止3年后,小学生接触频数明显上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健康宣教的中止而致预防意识淡化,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小学生在中止3年期间的人员变动(如新生入学)有关。这提示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系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必要的。
在防治对策实施达到一定效果,疫情降至低水平后,决定采取何种防治策略来巩固防治效果极其重要。若防治预算和投入减少,及在疫情表面上得到控制时,防治工作难以保持全面和所需的强度和力度。如该地区在课题结束后到本次调查期间实施的是一般面上防治,未进行灭螺,且健康宣教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对于健康教育,WHO1985年指出:在流行区进行健教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持续进行。作者认为血吸虫病疫情本底较高的中度流行区,当疫情得以控制后,为巩固防治效果,应采取以易感人群为重点的选择性化疗,并在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可选择易感地带作局部灭螺,同时加强对居民尤其是学龄儿童的宣教,可考虑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纳入流行区的小学课程安排来保证健教的连续性和规范化。
吕大兵(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朱传刚(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方国仁(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安徽 芜湖 241000)
苏高柏(安徽省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安徽 当涂 243100)
姚振琪(安徽省当涂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安徽 当涂 243100)
参考文献:
[1] 徐伏牛,吴中兴,吴维铎,等.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防治优化对策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6):329.
[2] 袁鸿昌,张绍基,刘志德,等.湖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4):193.
[3] Schall VT.Health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J].Mem Inst Oswaldo Cruz 1987,82(Suppl 4):285.
[4] 吴忠道,张绍基,高祖禄,等.日本血吸虫人群再感染规律的研究 1.化疗后人群再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7,9(5):259.